乡村振兴与诗意栖居

2017-11-16 13:20米绪
齐鲁周刊 2017年44期
关键词:农村发展

米绪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衰退是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将为探索全球农村发展路径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当现代化科技与传统乡村生活结合,与土地细水长流,我们相信中国农人终将收获安静、阔大又家常、温暖、满足的生活。

“乡村振兴”的全球定位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心主任刘彦随和地理资源所副研究员李玉恒在《自然》杂志联合发表题为《振兴世界农村》的文章。

乡村衰退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破解日益严峻的乡村问题,成为事关人类福祉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论题。城市绝非孤立存在,它与乡村之间在人口流动、就业结构、社会组织、文化变更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两者都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

刘彦随团队建议发起“全球乡村计划”,将乡村研究者联合起来,促进跨国科研合作。联合国应考虑建立这一类计划,并像全球减贫、气候变化与世界和平那样,给予乡村振兴同等的重视。

这一论文在《自然》杂志的刊登,意味着全球学界对于乡村与城市的关系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

两个月后的十九大,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反映了中央对农村定位的再认识,对乡村价值的重视。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探索全球农村发展路径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我国农村人口庞大,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们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不在城市,乡村是发展中的最大短板。“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必须完成的“补短板”。 补成什么样呢?十九大报告提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这个短板如何补呢?刘彦随研究团队提出乡村发展“四优先”策略。首先,政府应积极推进“村镇化”战略,形成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城乡居民享有资源、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同等权利。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范毅指出,要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他还建议土地指标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交易。

这些建议,最终会导向一个我们期待已久的目标:城乡一体化。我们不妨回到2015年4月30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所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战略,而是一种新的发展思维,是一种促进中国社会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新思维。

我们可以从欧洲、日本农村的发展状况取舍出我们乡村的未来。日本的北海道农民,房产农具丰美,收入比日本教授还高,但是小伙子到了37岁还找不到老婆。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一些环境优美的乡村成为了现代生活的标志和象征,生活品质也远高于城市。而我们的社会心理和教育理念里,依然有“远离农村、远离农业”的因素。有的大学生要回乡创业养猪,老爹却喝农药抗争,觉得丢了祖宗的脸,全然忘记了我们曾经有多么灿烂的乡儒文化,多么璀璨的乡贤榜样。曾经,高官厚爵,都拦不住国人隐居乡间、造福桑梓的渴望。

英国乡绅?中国乡贤?

《秘密花园》巨粉们还记得瑟韦斯特庄园带围墙的花园吗?《唐顿庄园》的死忠们是不是对海克利尔城堡垂涎三尺?至于小清新们,则觉得拥有《彼得兔》里麦格先生的农舍和菜园就很好了。

英国著名记者杰里米·帕克斯曼说: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近在咫尺的城市,而属于相对远离自己的乡村,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英国的贵族,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对整个民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很多国家,大都市意味着良好的修养、舒适的生活,是社会名流的聚集地。可在英国,都市在英国仅仅是一个聚会的场所,一年中,大部分生活优渥的家庭都只在城里度过工作等忙碌的时光,在喧嚣之后,又一如既往地返归乡村生活。英国乡村不但生活舒适,就连天气和教育环境都比城市好。而最让城里人想象不到的是,乡下人的收入都比城里人高。英国乡村不仅有迷人的景色,也有便利的生活设施。除大商场、电影院、剧院、体育馆等大型设施外,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乡间均有提供。在那些小到不能设立诊所、邮局、图书馆、幼儿园的农村社区,英国政府推出了移动式服务。比如,“厢式货车邮局”每周一次向农村小社区提供邮政服务,医疗队定期借用村公所出诊,流动图书馆定期下乡。近年来,从城市迁往乡村的人口剧增,已经超过进城的人数。英国乡村有很多豪华又朴素的府邸,越来越多怀有乡村梦又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城里人成为“新地主”,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全英最性感农民评选”的入围者风度翩翩,颇有些绅士、淑女的范儿。

习近平访问英国期间,东道主把贵宾安排在英国官方乡间别墅契克斯下榻,这是一个最高的礼遇。这里曾经接待过美国总统里根和布什、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一批足以影响世界的大人物。

也许,随着乡村的振兴,我们会有更多的新老农民成为吴晓波式的“杨梅岛主”,让国宾们能够以登堂入室为一种荣誉。

我们曾有非常深厚的乡贤文化,它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精神原动力。从前,无论社会如何动荡,但乡绅集教化、治安、司法、田赋、税收、礼仪诸功能于一身,让维系社会文明的纲常伦理不动摇。他们也曾安居大宅,他们也曾架桥修路,他们也曾教化乡民,他们是农民中的精英,他们是社会的基石。而我们今天对乡村的振兴,则是要将从前乡村的荣光拾起,以现代化的视角和手段,再造每個人的桃花源。

在《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一书中,我们读到了乡村振兴的民间样板和想象,看到了农人可能的尊严、职业、创造与坚守: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农民,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自己,那么,不管贫穷、衰老,不管腐败、压榨,生活仍然拥有自由、美好的可能,因为,你就是生活的创造者,你能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和文明的建构之中,这一点,足以让生命充满尊严和骄傲。而农民、植物、山川,不只是某一元素,它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部,是生命的渴念之地:大地劳作、生长颓败、四季运动、花开花落、星辰灿烂。

当农民不再代表阶层与社会地位,而是代表以土地为对象的职业,一种身份,一种生活态度。我们终将诗意地栖居,这是可能到来的美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