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2017-11-16 08:45曾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书籍读书

曾玲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叶老还告诉人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达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由此可见,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一、要让学生广泛阅读

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书籍是知识的源泉,纷繁的书籍是课堂所学知识的提高和补充。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思想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有的书读了,能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有的书读了,会丰富增长知识;也有的书读了,可以了解学习心得、学习方法,是带有辅导性的。像一些作文集和作文评点的书读了,对提高作文水平是会有帮助的,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死的。所以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所见、所闻、所感都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并不是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生活中值得写的片段,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这样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俗话说“言为心声”,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观念的确立、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积累。

二、让阅读为写作服务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因此,在阅读中,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体会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这样,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三、写作与阅读相互帮衬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習作中,找出所运用的手法或者是说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往往运用手法最多的地方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这样学生对于这种手法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可能就会主动去运用它。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写作中所运用的素材,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从发现这个素材一直到运用到自己文章之中的,也可以让其他学生谈谈有没有见过类似的资料,可以进行补充。这样,不但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

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阅读可以产生进行创作的原始动力,阅读能使自己的创作能力不断提高,反过来,创作能进一步促进阅读,这两者是分不开的。但是,在些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尤其是在家中,由于受环境和家境的影响,许多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很少去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心中只要能自觉地完成家庭作业就是一个好学生,甚至有的家庭没有条件去买很多的书籍进行阅读。因此,农村的学生是为读而读,为写而写,没有借阅读拓展写作思维,没有借写作去延伸阅读的层面。虽然懂得了文章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使千篇一律,套路陈旧,缺乏明显的个性和灵性。因此,如果不会把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用到写作上,不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再多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读物,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浓烈的读书氛围。

可以说,阅读与写作既相对独立,又密相关。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可见读书和写作都是要下功夫的,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根植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在“写作”中渴求“阅读”,使两者合一,以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书籍读书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