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摭谈

2017-11-16 12:40李平
作文周刊(教师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文

李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正因对绘画的兴趣,著名画家齐白石历经磨炼,锲而不舍,大器晚成,40多岁成名,70岁时他画的虾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贝多芬从小酷爱音乐,经过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才有用心血与生命谱写的一曲曲不朽乐章,为后人所传颂;对数学的兴趣使身居斗室的陈景润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不停地推理、演算,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努力……以上事例无不说明,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针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那么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一种心理特征,是学生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这种积极倾向常体现在认识倾向、情感倾向和行动倾向上,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蕴含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职业道德的展现以及整体原则的导向。运用科学的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善学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途径有很多,下面是笔者就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一些有效做法。

一、湛透情感,激发兴趣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创设出民主、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所讲的课。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曼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所谓情商也称情感智力,它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情感因素,又称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启动、定向、强向、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在人类社会中,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学者、科学家的成功,除了离不开他们较高的智力水平以外,还与他们具有的高尚伟大的目标,热烈求知的情感,顽强战斗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个性分不开。换句话说,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情商则往往是依赖于情感而发展变化的。

爱是点燃情感的火花,我们教师要用“爱”的甘霖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用“爱”的良药医治差生的“病源”。爱学生具体表现在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诸方面的关心与帮助上,在思想上,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意识、高尚的情操以及规范的道德品质;学习上,教师要教学生以知识、以智慧、以能力;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个细微方面,教师都应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诉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以下三个方面:①面向全体,关心学生;②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③注重学习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集体温暖。笔者坚信,教师的“爱心”能激励起学生奋发向上的自尊心以及热切的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五种情境

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创设美好的生活情境,“以美启真”,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创设激励进取的情境,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雄心;创设和谐的人文情境,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创设探索质疑的情境,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

2.创设情境的“三要素”

創设情境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有价值的主题是适宜的“土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作为材料来创设情境。教师的“引”是“温度”,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教师要施展“引”的功夫,创造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好奇和联想,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使其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新知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力发展水平是“水分”。只有做到“土壤”“温度”“水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创设情境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效率。总之,创设情境不能流于形式,只有认认真真把握好这一环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朗读教学重在“情”字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势利导,创设情境,并持之以恒,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笔者认为,重点是要有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入情境,感情就会油然而生。讲读时,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再现的情境中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读出真情实感。

4.作文教学中重情境引导

在作文教学中,情境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及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真切感受的载体,教师通过情景激起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顺势引导,学生就会有表达的欲望。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学生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三、活跃课堂、激发兴趣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所谓“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其实质在于一个“活”字,生动活泼的教学是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的前提。好的教师之所以教学效率高是因为把课教“活”了,“活”堪称语文教学的精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笔者认为,要想做到使课堂“活”起来,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根深”才能“叶茂”,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优良完备的知识结构,如此讲课时才能游刃有余。学生学得轻松,学习兴趣自然倍增。

(二)深钻大纲、吃透教材是“活”的前提,备课时切忌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如果教师没有吃透教材,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深刻。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洞悉课文底蕴,才能居高临下,统筹兼顾,深入浅出,挥洒自如,语文教学才能“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直线高涨。

(三)“情”是“活”的催化剂。在课掌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思维要时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兴之所至,摇曳生姿,相机发挥,皆成佳趣。如此学生的情绪才能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才会思维活跃,心领神会,心旷神怡,如坐春风。在“情”的作用下,课堂才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无穷的活力。

四、教会方法,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每个学生都富有思想、个性,他们有独立的要求,不希望教师手把手地教,所以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趋势,教给他们方法。例如要求学生对课文词语进行理解,只需教给他们在理解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要脱离语言环境作架空的分析或望文生义的方法即可。

“语言环境”指的是句子、段落、文章,如《藤野先生》一文,开篇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露了鲁迅先生对东京十分失望的心情。接下来的“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细致而夸张地刻画了“清国留学生”令人作呕的丑态。接着用了“实在标致极了”一语,“标致”一词本意是褒义的,用在这段文字中,结合上文鲁迅先生所表现出来的“失望”和“厌恶”,便可知是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清国留学生”的辛辣讽刺。

【作者单位:四川苍溪县城郊中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语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