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保健教学改革的探究
——基于“三艺通备”模式启示

2017-11-17 02:27王军伟余丁友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通识保健体育

王军伟,余丁友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基础教育分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高校体育保健教学改革的探究
——基于“三艺通备”模式启示

王军伟,余丁友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基础教育分院,浙江 绍兴 312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三艺通备”进行要素解析与内涵阐释,将该专业人才教育的模式与理念,通过淡化专业属性、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与切换要求、设置新的实施方案和优化考评体系等举措,找准切入点,移植到具有通识特性的体育保健教学之中,力争实现“专业培养-通识教育”的有效转变与发展促进。认为:该复合式内容设计可满足特殊学生个体发展多样化需求,更具生成性、多向度的评价体系,为提高社会适应打下基础,更具指向性,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弘扬时代精神、彰显生命关怀。

高校体育保健;通识教育;三艺通备;专业教育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统称为体育保健课。《体育法》强调:“学校应要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国家政策法规的出台为特殊体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行政依据,但由于缺乏课程标准,再加之目标导向宽泛,体育保健在课程结构上出现了较大的失衡。(曹烃2012)体育保健课开设模式各行其是、特殊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1]。(崔世君2015)各高校尽管在学校开设体育保健课、营养课等体育选修课,但并没有针对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科学性课程开发和设置[2]。一些研究者试图将太极拳、康复训练、运动营养学等内容纳入体育保健课程体系,如(黄兴裕[3]2013)《高校体育保健课开设坐式太极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张前锋[4]2015)《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体育保健中的理论与应用》等,但单一、独立的内容设置难以满足保健生身心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三艺通备”是上海体育学院实施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通过“武艺、医艺、书艺”的教学实践,培养出文武兼备和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本研究试图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新的定位和修饰,嫁接于通识特性的高校体育保健教学,寄望于发掘新的教育价值。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以“适应体育”“体育保健教学”“残疾人体育教育”等为关键词,查阅近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相关文献880篇,从中梳理研读96篇。当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体育保健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课程内容改革、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研究基础。

1.2 专家访谈法 实地调研专访上海体育学院“三艺通备”课题负责人张云崖教授,了解该专业课程改革模式的实施方案、培养目标及研究路径等,为本研究找准切入点,力争实现专业培养到通识教育的合理移植。

2 “三艺通备”的内容选择及内涵解析

张云崖教授在其研究中对“三艺通备”模式作了如下阐释;“三艺”即指三种技艺,也可理解为3种技能,所谓通,即大通大备,通神达化。所谓备,即备万贯一,无所不备之意也,简而言之,“三艺通备”就是融通兼备多种技能,其中所提到的三艺,分别指武艺、医艺和书艺,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磨练才能达到通备的结果[5]。这里的“通”是指某种技能要达到特定的目标,具有专业水准的特征,同时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人文情怀。而本文所寻求的通,以通识教育为价值导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三艺”的内容选择上,体育保健课程所涉及的“武艺”特指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该功法将中国传统经络学说中十二经络恰当地融入功法的锻炼之中,使十二式健身功法与十二经络一一对应,从而达到健身和保健的作用[6]。同时,此功法的健身机理与医艺中的经络学说相辅相成,具有承上启下的内在关联性,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有很好的互动性与衔接性,医艺以开设按摩技能和中医经络理论学说为基本内容,并与武艺形成依附顺带关系,至于书艺,同样选取我国优秀的传统书法艺术,以“饭后甜品”的形式,穿插到武艺和医艺教学之后,起到静心去燥、调节心理的作用。将“三艺”合而为一融入教育教学,是因为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且都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医易同源,医武同道”,且书法之中蕴含的力、气、韵等精神特质无不与健身气功的运动特征相融相惜。通过“三艺”的有机融合,以达到增进身体健康、帮助保健学生病情恢复、提高心性修养的目的。

3 “三艺通备”融合教学模式的课程价值

3.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凸显通识教育的人本主义特征教育本质上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理想与健全人格实现的过程,通识教育作为教育形态的一种类别,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是以塑造人格、扩充知识、提高能力为核心要素的终身教育。而人们出于种种原因而聚集成互相之间存在差异的人群,现代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样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7]。对近5年申请加入保健班学生的医院证明(申请保健班必须开具二级甲等医院的相关医疗证明)进行梳理统计,发现当前加入保健班的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患有心脏病、气胸、哮喘等;2)患有先天残疾、软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3)身体过于肥胖或甲亢症等;4)患有皮炎、白化病、紫外线过敏等。保健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把单一的、等同于普通体育班的教学内容施加于不同病理类型的保健生身上,难免显得捉襟见肘。“三艺”融合教学模式的尝试,是以保健生身心特征为出发点,注重个体差异,通过武艺健身气功达到增强体质、健康促进的作用,中医经络理论学习和按摩技能的实践,可

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养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康复能力与健康意识,书法艺术的渗透,也起到了修心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内容的多样性更能适应保健生不同病理特征的需求。融合体育课程让每位学生体会到与其能力匹配相对的成就感[8]。使他们有目标引领和兴趣导向,而在保健课的教学中,自信心的培养塑造与情绪改善,更是整个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此即缓解了单一内容带来的知识僵化与审美疲劳,在突出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知识视野,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3.2 通过内外兼修,使身心得到双重锻炼 “三艺”中的“武艺”——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与心理调节相结合、以较为和缓的形体活动为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马王堆更是众多功法中的优秀代表,它融美学、中医学、哲学于一体。整个功法创编过程中考虑了健身、娱乐以及美感的塑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练习者的心理状态,即自信心增加和精神状态改善[9]。该教学模式的突出之处就是十二式健身功法动作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每个动作的健身机理是通过外在身体动作的抻筋拔骨与引体令柔,起到调理人体器官运行、舒筋活络的功能,在动作学习之后,通过经络学说、按摩整复手法的及时补充,可以达到内养外调的状态,通过中医理论与养生健康知识的介入,更能激起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观念的养成,再加之具有启智、健体、审美等综合教育元素的书法练习,让整个教学环环相扣,松弛有道,充分彰显文武兼备、内外兼修的教学特色,真正地实现对保健生身心的双重熏陶与教育,进而促成健康成长。

3.3 有利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健身气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家大力弘扬推崇的武术文化范畴,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健身机理,深受锻炼人群的喜爱,已然成为全民健身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书法则是中华民族经典的传统艺术,代表了民族文化的优秀特质和传统艺术的审美精髓,成为中国人文化身份的鲜明标识,书法学习不仅可健体养心,还可以培养人的欣赏、鉴别能力,其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一度作为一种自身修为的重要方式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10]。中医之道,更是源远流长,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它所蕴含的阴阳之道、人体平衡理论、五行学说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三艺”的基本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熏陶下,可以更好地领悟不同知识文化蕴含的力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正如访谈中张云崖教授所说:“通过‘三艺’的融合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也营造了一个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为人格升华、提升文化认同感与责任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这也与当今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契机不谋而合。

4 “三艺通备”的嫁接途径及功能定位

4.1 淡化专业属性,实现从专业培养到通识教育的有效转变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专业人才培养,通常来讲是指对某一学科从业人员的专门教化,其目的是培养该领域的高精尖专业性人才。上海体育学院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可谓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领头军,该校“三艺通备”的教育实践是行业教学设计改革的一次新鲜尝试,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高校体育保健课程具有通识教育的一般属性。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2个方面,前者的合理性依据是社会分工与知识分化,后者存在的客观基础是人的主观属性的觉醒,两者有效组合确实切合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趋向[11]。山东体育学院也致力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与体育保健的课程融合,把培养目标从过去只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方向的单一目标转向培养具有较宽知识面和多种能力构成的一专多能的总目标[12]。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重在“育”而非“教”,这也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所以,要实现专业教到通识育的过度与转变,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方向和育人理念的转变,准确定位专业培养与通识教育的临界点,在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上寻求突破点,淡化专业属性,把专业的教转向通识的育,即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保健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上,从实际出发,紧贴保健生与保健课程教学特点,深层挖掘“三艺”潜在的功能价值,这也是该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移植的关键所在。

4.2 重新设置目标与切换要求,定位课程导向 “三艺通备”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成为一专多能、文武兼备、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体育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是研究怎么教的问题。而高校体育保健教学是通识课程,通识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基础的教育,重在熏陶,目标导向在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化,更注重知识能力、文化素养、情感意志的全面提升等。从保健生身体机能和心理特征出发,坚持人本主义的育人理念,实事求是地寻求目标定位导向课程教学;以具备自我保健康复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健康意识、具有一定人文情怀和文化传承的健全个人为目标内核,以增强体质、辅助伤情病况恢复为基本目标,降低专业性目标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使得身体与心理得到内外双修,尽管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目标设置与要求上有所不同,但“三艺”内容所呈现出的育人功能,在两者之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4.3 把脉实施方案,多维度对症下药 为了能将“三艺”更合理地融入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将设置新的实施方案(表1)。

表1 “三艺通备”的高校体育保健教学实施方案

新的培养方案,首先在培养目标上有别于专业人才培养设计,突出了通识教育的一般属性,即成为具有基本运动能力、健康意识和人文情怀的健全个人。其次,在“三艺”内容的实施要求、考核和课程操作上,依据课程设置的时间周期、课程属性和“三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在量化、细化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对应的分配与优化。而对于书艺的开设,在专业培养教学中仅是一项技能拓展,属于教学计划之外的一项课外研修,而新的通识模式将书法学习纳入到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范畴,通过8周的学习,掌握基本书法入门知识,达到兴趣培养、观念引导的作用,也为以后的自我文化修养提升打下基础,新的培养方案并不是模仿或受制于专业的模式,是可独立操作、自成体系的新应用方案。

4.4 建立健全新的评价体系,彰显教育公平 张本春等曾对国内100多所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9%的普通高校开设了体育保健课,11%的院校保健课成绩的评定与正常体育课考试评价体系相同,85%的院校均由体育教师随意评定[13]。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考核评价现状,构建一项规范系统的评价体系显得迫在眉睫:1)要统一分值制度,凸显教育公平:教育心理学认为残疾、体弱大学生在心理上就表现出较正常大学生更脆弱的心理耐受能力,若学生在已经降低体育课教学内容难度和评价标准难度时仍得到较低成绩,不但会加剧他们的自卑心理,而且有可能使他们更加逃避体育锻炼,从而影响整个教学[14]。所以,设置与普通体育班统一标准的分值制度势在必行,这也是当前体育保健课程建设中急需规范的一个重要问题;2)合理规划分值权重,体现机会均等:即根据“三艺”的内容模块与课程主次设置,对不同的教学部分设置不同比例的考核分值,武艺、医艺、书艺的分值比例为4∶4∶2,做到主次分明,且权利均等,既有针对性,也有导向性,使课程考核更具牵引力;3)注重体育意识的培养,坚持“健康第一”理念传达:体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终身体育、自我锻炼意识、健康观念的养成,远比掌握一招两式的体育技能更具长效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评价中,不仅要注重方法技能学习和意识培养,也要关注学习态度、锻炼积极性和实践运用能力,将评价目的定位于改进与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一时的验证,通过如此多元的评价设置,正确导引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健康意识走向,使评价更能突出体育保健课程的终身特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该融合教学模式,不是3项技能的盲目叠加,是基于对“三艺通备”课程模式与保健生身心特征熟悉的前提下,提出的一种集健身功法运动实践(武艺)、中医保健基础理论(医艺)、书法艺术修心养性(书艺)三位一体式的高校体育保健教学改革尝式,通过内容移植、形式变换、目标改进等措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到通识基础教育的有效转变。健身功法运动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实施,帮助保健生增强身体机能与健康意识,书法学习作为修心养性行为意识的引导与育化,三项内容的同时渗透,使得课程教学更贴近保健生的身心特点,更能凸显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尽管该模式尚处于理论探讨与实践摸索阶段,但这无疑也是对体育保健教学发展的一次新探索,诚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5.2 建议

5.2.1 提升师资综合业务水平,强化教学指导 人才的匮乏仍是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所以针对当前体育保健教学的现状,优化师资、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成为首要任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因素,首先自身需具备“三艺”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理论。对于师资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可从2个方面入手:1)一些体育院校及相关高校,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时代契机,加大对健身康复、运动医疗、修身养性为主题特质的人才培养力度,从源头上查漏补缺;2)相关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充电学习,也可近水楼台,依托本校自身的医学、书法等学科资源,通过内部取经学习,拓展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5.2.2 完善配套的教材建设,满足教学需求 该“三艺通备”的教学改革尝试,是对高校体育保健教学实践的新探索,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相应的基础理论支撑必不可少,需要配套完善的理论教材指引实践教学,而我国当前尚无针对体育保健课程撰编各类教材,只有在常规体育教材中出现章节式独立内容介绍,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可以依据课程模式特征,将健身气功、中医基础理论或体育康复、书法三块理论内容进行资源优化与整合,完善和编撰体育保健课程的配套理论教材,规范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新模式。

5.2.3 出台相关教育政策立法,规范教学环境 当前我国的体育保健教学之所以出现不受重视、内容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最主要的症结还是在于针对体育保健教学的教育立法条款不完善,2002年颁布的《纲要》虽然对体育保健课程的性质和开设内容有所规定,但对体育保健教学的评价机制、教材管理、师资匹配等课程体系的细节建设上还不够具体深入,使得高校保健教学大多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窘境,教学缺乏规范性与统一性。所以,要继续完善教学制度与规章,制订相应的教学指导意见等,避免教育失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教学态势,推动高校体育保健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1] 曹烃,刘珍,曾建明,等.美国适应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2(7):31-35.

[2] 崔世君.普通高校残障学生三位一体体育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56-159.

[3] 黄兴裕,吴秀华.高校体育保健课开设坐式太极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3,20(11):81-84

[4] 张前锋,李捷.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体育保健中的理论与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76-80.

[5] 张云崖,王震.“三艺通备”理念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32(5):88-91.

[6] 穆长帅,王震.从经络学说的视角探研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健身原理[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2):189-191.

[7] 新华网.引领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3/31/c_128851713.htm,2017-06-01.

[8] 陈曙,王京琼.全纳教育视域下弱势学生体育教育权利的实现[J].体育学刊,2017,24 (1):105-109.

[9] 刘先萍,王震.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心境改善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5):118-121.

[10] 郭振有.书法学习中有丰富的教育元素[J].人民教育,2012(10):32-33.

[11] 袁川.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兼谈社会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2014(8):3-6.

[12] 姜明,王美娟,张疆之,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养生与保健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77-81.

[13] 张本春.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1):115-117.

[14] 雷慧谭,薪莉.残疾体弱大学生体育保健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0,17(6):52-54.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ports Health Care Courses in Universities——Based on Being Versed in Three Skills

WANG Jun-wei,Yu Ding-you
(Yuanpei College,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312000, Zhejiang China)

Using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factors and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Being Versed in Three Skills. By weakening the professional attributes, repositioning training goal and requirements, setting up a new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optimiz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this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idea and mode is transferred to the sports health care courses and strive achieve 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professional training to general education.Results show that: this compound content design can meet the demand of diversifie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is more directive provides a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social adaptation and penetrat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elps to promote and popularize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concern the life.

sports health care in universities; general education; Being Versed in Three Skills;professional education

G807.01

A

1004 - 7662(2017 )07- 0039- 05

2017-06-16

2017年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体育保健教学的探究(项目编号:SGJ17007);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项课题:高校体育保健“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适应体育模式(项目编号:zgt201629)。

王军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通识保健体育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1至6期总目次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养生保健的“怪味”菜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电脑族养生保健的四大妙招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