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7-11-17 01:01张黄徐飒朱纪红
科教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张黄 徐飒 朱纪红

摘 要 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决定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校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寻求政府的支持,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和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校企合作,以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卓越会计人才。本文首先探讨了校企合作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然后从培养目标、课程、师资到实践等各个环节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下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卓越会计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22

Abstract The change of social economic situation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mode of accounting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are the key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excellent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Universities must update the concept, to seek government support for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in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ff and quality assessment, to develop social and business needs of the outstanding accounting personn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s, and then from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 and other aspects of excellence accounting personnel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excellent accounting personnel

近年來,作为培养中国高素质人才摇篮的高校因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等诸多因素饱受质疑。因此,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方案针对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重点提出高校人才培养不仅需要高校结合行业标准,更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校企联合才能更好地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提到了研究制定卓越会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通过建立校企联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扎实会计专业知识功底、较强实践操作能力、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并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高级人才。卓越会计人才教育培养与以往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最大的差别就是企业的深度参与。企业不再是以往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目的地,而是成了人才的起源地。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卓越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从培养目标、课程、师资到实践等各个环节探讨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下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内容。

1 校企合作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1.1 校企合作有利于人才供求平衡

近年来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毕业人数屡创新高,但不排除毕业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就会计人才而言,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无疑会受到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从而对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毋庸置疑,在会计人才招聘和管理过程当中,企业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企业熟知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学生知识结构、实践水平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企业比高校更具客观性和可靠性。基于此原因,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会计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培养、教学实施和质量评估,都应该有企业的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不仅能更好地做到专业知识和职业实践相结合,而且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和企业要求,这样可以缓解如今“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局面,有效达到人才供求平衡。

1.2 校企合作有助于实现双赢

众所周知,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基地建设是会计卓越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承担卓越会计人才教学的教师除了具备广阔的知识面之外,更需要丰富的会计从业实践经历。但遗憾的是,如今本科院校教师大部分刚毕业就进入了教育行业,缺乏会计工作经验,缺乏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造成了他们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当然无法获得企业的认同。另外,虽然近年来高校在会计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但是实践教学环境最多也就算得上是“拟真环境”,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仍相距甚远,这必然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endprint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改变以往课堂授课为主的培养方式,转变为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践相结合。高校聘请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精的高层次会计从业人员为学生上课,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实际会计业务技能和特定环境下财务分析判断能力,有效缓解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学与用”不一致的问题。而企业不仅履行了社会责任,改善了企业形象;还可以从高校或有关部门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可以与高校合作培养企业未来的有用人才,更可以在与高校的合作中提高金融市场复杂背景下的财务运营水平。

2 关于校企合作培养卓越会计人才的建议

随着“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稳步实施,我国本科院校已经在校企合作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国内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实践证明,只有在政府加大扶持和指导力度的条件下,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将校企合作贯穿于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2.1 积极主动,政府加大校企合作扶持力度

目前,大多数“卓越计划”参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更多地体现为短期合作关系。由于企业人事管理、生产组织和工资福利等诸多原因,特别是在还牵涉到机密信息的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几乎无法从校企合作当中得到任何好处,因此并不愿意与高校合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提供培训人员和实训基地。因此,政府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主动采取有利措施,一方面以法律法规的方式明确企业在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为高校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起到指导、组织、协调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应通过政策法规、财政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给予愿意参与卓越会计人员培养的企业各种优惠政策,同时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支持高校以课时津贴的方式为企业培训人员发放培训报酬和奖励,引导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参与高校的卓越会计人员培养。

2.2 更新观念,高校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卓越人才培养不仅是国家教育部对高校的要求,更是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对高校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应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实际,面向就业市场,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学校应积极寻求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成立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切实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关工作。高校应按照“资源共享、人员互派”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建设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实践实训基地,搭建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平台,选派高职称、高学历、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到企业培训、挂职,邀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给学生授课,指导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同时,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要主动对接企业的需求,尝试开展订单式、定向委培的形式培养卓越会计人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针对性,拓宽就业渠道。

2.3 加强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强化企业参与的重要功能。高校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和质量评估等各个方面,与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商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细节。

一般说来,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高校会更多地结合本校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师队伍、学生素质和实践实训教学环境,其培养目标侧重知识本位,系统培养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侧重能力本位,应结合就业导向和职业标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可以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这有利于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课程体系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目标必须通过科学选择具体的课程才能得以实现。在培养卓越会计人才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必然要求对传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大变革。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多限于传授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在内的会计学基础知识并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等其它专业的部分理论。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应更多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践的特性。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从企业、行业财务管理岗位的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吸收资深会计行业人员的经验教训,结合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和ACCA考试相关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值得一题的是,有条件的高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各自特色,共同开发实践性强和更具创新性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更符合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尽量减少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高分低能”的现象。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成功培养卓越会计人才的保证。卓越计划强调实践环节,注重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在建立足够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高校应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一方面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安排参与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财务管理,掌握包括财务分析、财务报告、预决算、审计、税务以及绩效评价等各方面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应聘请行业、企业资深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和毕业论文导师,给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实务操作技能,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当然,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教师和企业导师可以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是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检验和总结,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必由之路。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高校和企业应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兼顾形成性評价和终结性评价,共同对包括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情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等在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各环节进行评估,以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并分析培养方案的不足,为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可靠依据。

总之,目前我国会计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还远未完善。虽然政府的指导和政策支持至关重要,但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必须基于资源共享、利益共赢。为吸引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高校应改变观念,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财务的良性运行献计献策,实现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训实践环境,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卓越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安林.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月刊,2012(11).

[2] 赵蕾.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4(2).

[3] 俞军.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7(7).

[4] 李定清.高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