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2017-11-17 09:41路远方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融资模式金融科技

路远方

内容摘要:我国传统融资模式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企业融资存在地域差别。加强我国企业融资方面的监管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促进我国企业融资体制的优化具有积极作用。民营银行的大力发展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对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此外,随着商贸流通业务模式创新力度的加大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够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关键词:商贸流通 融资模式 金融科技 创新

引言

融资渠道的多样性是资金来源充足的保障,我国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研究融资模式创新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通过对传统融资模式的深入分析,研究融资模式创新的可行途径,提出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办法。

我国企业传统融资模式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资本金低、财务制度不健全、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导致其信用评估级别较低,因而难以获得外部资金支持。融资模式单一和融资渠道狭窄不仅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国内一些较大型企业也开始面临的问题。企业融资模式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结合构成了一国的融资结构(涂美珍、程建伟,2002),其中间接融资在我国占据主要地位。我国企业的融资顺序一般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李君平、徐龙炳,2015),债券融资一般适合规模大、净值高、盈利能力强、负债水平低的企业(郭斌,2005),并不适合中小企业。由于我国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这就导致民间融资比较活跃,但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众多企业难以承受,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所以,传统的融资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融资成本高和融资效率低依旧是较为突出的矛盾,融资难的问题在传统融资模式下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如表1所示,不同融资渠道的成本各不相同,其中银行信贷的资金成本一般在11%左右,但在当前经济发展情况下,银行信贷资金成本有所上升。其他融资渠道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其中信托成本能够达到24%,股市委托贷款高出银行信贷5%左右。传统融资渠道下的资金成本因企业规模而不同,传统的间接融资支持了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而直接融资对商贸流通企业而言并不适用。企业融资成本与企业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经营资质良好、企业资金实力强、技术水平高以及属于国家重点扶持行业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级别的评级,风险定价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市场议价能力,可以从银行等机构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但就我国商贸流通企业而言,自身信用风险级别低,企业经营风险较高,金融机构作为风险厌恶型组织自然对其索要较高的成本。不同融资渠道的融资规模如表2所示。

从地区融资情况来看,区域之间的融资结构有所不同。从表3可以看出,重庆地区的存贷比远高于其他地区,北京地区相对较低,广西地区仅次于重庆,表明该地区企业的融资严重依赖于银行信贷。信贷资源的地区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关,对于北京、上海这样具备多种融资渠道的地区而言,企业融资模式较多,融资渠道广阔,而对于部分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而言,企业融资渠道较少,存在更為严重的融资难问题。区域之间的差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人才都纷纷往发达地区涌入,是因为这些地区具备其他地区不具备的政策优势,偏远落后地区无法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从融资结构看,我国企业融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质歧视。融资歧视一方面表现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差别,即传统的金融机构倾向于对国有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的国有企业具备良好的经营资质和信用基础,自然能够达到广泛的资金支持,但对民营企业就选择风险规避。融资歧视的另一方面是行业性的歧视,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会得到更多支持,而对于发展前景并不看好的企业则支持不够,这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关联,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容易忽视一些具备良好经营能力的企业,国家对某种产业的支持属于战略规划问题,但不代表金融机构可以不顾一切支持这类企业,而放弃对原有产业体系下企业的支持。

国外融资模式对我国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启示

传统融资模式下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许多中小企业无法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因此亟需寻找新的融资渠道作为企业经营发展资金的来源。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学者提出了与金融机构协同创新、与客户链协同创新、与行业主管及融资租赁等中介机构协同创新的融资模式(李爱香、谢全胜,2013;陈德余,2015),罗奕(2012)提出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及组建产权交易市场以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如表4所示,德国主要通过财政预算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德国还建立了全能银行制,即银行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还能进行直接的证券投资,具备增持任何一家非金融机构股票的权利。法国则是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银行支持新创的企业,而日本和韩国则更多依靠的是政府的支持,其中日本企业融资更多依靠的是银行的支持,日本建立了所谓的“主银行制”,以“主银行”为主的信用贷款是日本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唯一途径,虽然日本的证券市场发展较为迅速,但“主银行”格局并没有改变。美国由于其资本市场发达,在企业融资上能够遵循“啄食顺序理论”,即企业融资顺序一般优先考虑内部融资,其次才是考虑外部融资。这种融资模式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能够实现,但在金融体系不够健全的市场中难以有效推行。

与国外的做法相比,我国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主要是以传统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信贷为主,通过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企业融资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的银行制度与日本具有相似之处,在企业获取外部资金方面银行信贷是主流,资本市场还无法有效覆盖到中小企业。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多以超大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的建立,众多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途径越来越多,但与我国庞大的中小企业数量相比,仍旧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endprint

商贸流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发展策略

如何破解商贸流通业融资难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解决,创新商贸流通企业融资模式,需要积极探索有效模式。融资困境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二次腾飞的重要因素(陈宇峰、章武滨,2015),有效化解商贸流通业融资难题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商贸流通业融资模式创新的方向主要包括体制方面的变革、大力发展民营银行、推动产权交易组织的发展和加强商贸流通业业务模式创新以及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这几个方面。

第一,融资难题是体制缺陷的反应。结构性“融资难”、“融资贵”是产业轮换升级的资金反映,涉及体制机制缺陷(陈道富,2015),源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而融资渠道外生于市场(邓可斌、曾海舰,2014)。政府监管与市场主导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互为补充的关系,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需要市场的主导,但政府的监管能够明确发展方向,规避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由于在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影響下,金融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配置,使得产业结构出现失衡。因此,破解我国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局面,首先需要破解体制障碍以推进金融制度的改革,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第二,积极发展民营银行,推动民营银行对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随着我国产业资本逐渐扩大,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开始纷纷建立民营银行,扩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民营银行在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有效规避传统银行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设计更加高效的业务模式以支持企业发展。此外,基于民营银行发展的功能定位,能够服务于一些特殊群体,使得传统银行不能覆盖的企业在民营银行体系内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我国首批民营银行基本情况如表5所示。

民营银行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服务对象更加明确,二是服务模式更加高效,由于这两大特征的存在使得民营银行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能够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缺陷,使得我国银行体系更加健全。因此,民营银行作为商贸流通企业化解融资困境的一种途径,具有一定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有效发展产权交易制度,规范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组织的建立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对扩大企业知名度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产权交易组织在各地的广泛建立,不仅能够促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对推动地方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商贸流通企业借助产权交易能够拓宽融资渠道,可以解决自身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也是对产权交易制度的积极完善。

第四,创新业务模式,推动供应链业务的发展。商贸流通企业破解融资困境还需要企业自身积极探索新型业务模式,开创具有创新特点的业务,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由于商贸流通业具备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基础,所以积极布局供应链业务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供应链管理能够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搜索成本,具备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有效促进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流动。我国2009-2014年供应链融资余额统计如表6所示。

第五,借助金融科技的发展积极开拓融资渠道。金融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网络借贷的发展,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的网络借贷能够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高效便捷的融资和较低的资金成本为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金融科技在我国被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且业务模式的范围要远超过国外,不仅包括基础的网络借贷和众筹,还逐步发展了大数据风控、征信业务、虚拟货币及资产交易平台等新型模式。这些新型模式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为融资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因此,商贸流通企业需要积极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有效的业务模式和融资模式,建立互为支持的业务关系,从而增强商贸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商贸流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需要多方面推动,推动商贸流通业融资模式创新是政府层面和企业自身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方面需要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商贸流通企业加强自身业务模式创新。监管制度和法规的完善是外在因素,企业自身业务模式的创新是内在因素,需要企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在因素为企业融资模式创造了基础环境,内在因素则能够充分利用外在环境积极探索有效的融资模式,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结论

我国传统融资模式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贵问题,企业融资存在地域差别,在继续保持传统融资的功能与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加强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加强我国企业融资方面的监管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促进我国企业融资体制的优化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民营银行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渠道得到拓展,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和产权交易组织的不断建立对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此外,随着商贸流通的业务模式创新力度的加大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推动。当然,促进企业融资模式创新需要一定时间的努力,一方面需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另一方面有赖于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加快金融制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涂美珍,程建伟.融资方式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02,16(6)

2.李君平,徐龙炳.资本市场错误定价、融资约束与公司融资方式选择[J].金融研究,2015(12)

3.郭斌.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理论综述及其启示[J].金融研究,2005(3)

4.李爱香,谢全胜.商贸流通业融资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3(1)

5.陈德余.商贸流通业融资模式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8)

6.罗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国外经验与我国对策[J].企业经济,2012(7)

7.陈宇峰,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5(1)

8.陈道富.我国融资难融资贵的机制根源探究与应对[J].金融研究,2015(2)

9.邓可斌,曾海舰.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特征现象与成因检验[J].经济研究,20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融资模式金融科技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