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研究

2017-11-17 09:47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需求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核心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路径研究”(71373133);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的路径选择”(项目编号2014QNJJ14)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国内有效市场不足、技术创新瓶颈制约等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实证检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对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在地区和行业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需求 技术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

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既要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巨大、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等特点,其发展不同于传统产业。国外研究者Walsh(2004)认为新兴技术的创造性毁灭特征会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促进企业积极投入自主技术创新。Mukherjee,Ramani(2011)指出由于新兴产业往往具有技术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类似企业的技术合作更有利于技术创新,更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内研究者王宇和刘志彪(2013)从补贴的角度研究了补贴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产业间存在着双向的知识溢出时,生产补贴可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短期增长,但补贴带来的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从长期来看还会阻碍整体经济的技术进步。因此,应该从市场需求和创新的角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汪建和邸泽(2013)从区域的视角研究了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黄阳华和吕铁(2013)认为用户创新对于新兴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未来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应当针对用户创新的特点,更有效地激发用户在新兴技术创新中的“参与”和“诱发”作用。熊勇清(2015)将新兴产业需求拉动因素分解为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两个维度,同时将需求规模区分为总体需求规模与有效需求规模,从微观层次刻画总体需求、有效需求、需求结构等需求拉动因素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微观作用机制。

已有的研究通过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技术创新的发展对新兴产业有重要影响,市场需求分为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国外需求的作用更大一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学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因素研究的理论分析较多,实证分析较少。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往往以某一行业为例,单一行业层面难以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貌,也没有对上述两个层面同时进行分析比较。因此,本文根据我国31个省市地区和7个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需求、技术创新等因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制定政策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根据理论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以及其它影响因素,本文构建出以下计量模型:

lnYit=β0+β1lnMDit+β2lnRDit+βitXit+εi+μi (1)

其中市场需求又可分为国内市场需求和国际市场需求,因此,式(1)变化为:

lnYit=β0+β1lnMDHit+β2lnMDFit+β3lnRDit+βitXit+εi+μi (2)

式(1)、(2)中,Y为产业生产规模,MD为市场需求,RD为研发投资,代表技术创新,X为其他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吸引外资。即使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我国也主要投入在劳动密集型环节,劳动力的投入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必不可少。资本投入对某些新兴产业来说作用巨大,某些产业属于轻资产行业,固定资产的作用较小,以固定资产净值来代替,本文以2000年为基期,按照一定的折旧率汇总。按照国内外相关研究,FDI对新兴产业的影响非常大,本文以年吸引外资作为代理变量。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本文利用2000-2015年31个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为《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相关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1。

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本回归结果

首先考察需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2第一列所示。这个回归采取了年度固定效应,回归结果与预期一致,需求对于产业成长有较大影响。从国内和国际需求影响来看,国际需求的影响明显大于国内需求。这与任保全等(2016)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他们通过研究国内市场和出口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发现国内市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国际市场,而本文研究表明国际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影响大于国内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可以在竞争过程中不断积累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策略。从收入理论来看,收入越高,需求的层次越高,而新兴产业一般属于较新和层次比较高的产品,所以对发达国家的出口规模较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国内市场开发不足。

第二列添加了技术创新因素。研发投入的影响为正,其影响大于市场需求的影响,可以看出对于新兴产业来说,重点还在于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取得技术性突破,才能开发新的产品和增强产业竞争力。企业需要提升人员工作技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提升与技术创新,研发经费投入越多,越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除了进行技术原始性创新之外,技术引进可以节省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从而快速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但是,研发投入的影响与FDI相差不大,FDI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響程度较高,说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外国投资者在价值链处于前端,带来的技术专利和资本设备可以促进行业的迅速发展。这也说明国内技术创新明显不足,与传统产业一样受制于全球生产网络。endprint

(二)分区域的回归结果

整体性回归的结果表明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都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异质性。按照对中国地域的划分,一般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从表3的回归结果可看出,国内与国际市场需求的提升均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其中国际市场需求对促进东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用大于中西部,说明在东部地区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获得了更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R&D经费投入对东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影响更大,表明东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更为重视研发,创新投入更多,而中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相对较低,还有待提高。东部地区拥有较为开放的政策环境和经济资源,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东部地区聚集发展,形成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进一步推动了东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正向反馈效应。而反观中西部地区,由于要素资源的限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三)行业层面分析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第32号)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7个大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Hausman检验表明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从需求角度看,节能环保产业国内需求的影响最大。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工业化发展的同时污染现象较为严重,为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都非常快。相对来说,国外需求的影响就比较小。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R&D经费增加对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个行业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排序分别为新能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材料和高端设备制造。不同的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要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进一步说明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对各类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应根据各类产业发展阶段的特点,使创新活动更多地转化成商业成果,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从而推动整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需求。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也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为推动本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很多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限制国外产品进口,扶持本国相关产业发展。因此,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过度依赖国外市场,而是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通过国内市场需求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进步,关注国内用户实际需要,注重新产品开发设计与市场培育,形成产品竞争优势。在目前阶段,对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發展应制定不同的政策,东部地区应更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中西部地区则应重点发展国内市场,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在行业上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高铁和大型设备作为载体,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二,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投入风险大的产业,没有成熟的标准技术,研发成功率和市场拓展率都非常低,因此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一是研发资金的来源上,政府应该负责基础性科学研究,进行公共平台建设。技术创新的发展来源于科学技术,而其中的科学是通用性知识,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基于风险收益的考量,私人企业很少进行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所以需要依靠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大平台大项目带动相关民用技术的发展。二是私人企业不仅需要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而且需要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融入全球创新链,积极从外部吸取技术资源,设立研发中心,吸引研发人才的加入。三是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应该采取不同发展方式。由于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所以需要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和技术引进,进行技术的选择与培育,显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安排研发资金支持,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刘志彪.补贴方式与均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3(8)

2.汪建,邸泽.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耦合发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10)

3.黄阳华,吕铁.市场需求与新兴产业演进—用户创新的微观经济分析与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3)

4.熊勇清,李鑫,黄健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的培育方向:国际市场抑或国内市场—基于“现实环境”与“实际贡献”双视角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需求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