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及防治效果

2017-11-17 23:24刘春梅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玉米螟防治效果

刘春梅

摘 要:阿鲁科尔沁旗是以玉米生产为主的产粮大县,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在666.67km2以上,约占全旗粮食播种面积的50%,占全旗粮食产量的80%以上,近几年由于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玉米螟危害造成的减产也在增长,一般年份减产10%左右,重发生年份可达15%~20%,玉米螟危害已经成为制约全旗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问题。玉米螟属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型黄色,长12~15mm,前后翅均横贯2条明显的浅褐色波状纹,其间有大小2块暗斑。因此,为有效控制玉米螟为害,阿旗自2012年开始连续5a做了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绿色防控示范区。

关键词:玉米螟;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085

引言

玉米是阿鲁科尔沁旗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在666.67km2以上,玉米的丰收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农民增产增收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可造成玉米减产8%~10%。防治好玉米螟能够挽回很多意外损失。

1 防治措施

防治玉米螟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玉米螟生长的各个时期要及时采取对应的有效防治方法,在全省的各县(市)乡镇进行联防,这样也会收到好的效果。

1.1 技术措施

玉米螟是世界性钻蛀害虫,玉米受害后降低品质和产量,单一的防治方法很难达到预期防治效果。无论是1代或2代发生的玉米螟都在玉米秸秆内越冬。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主要是利用玉米螟在春季解除滞育后,从秸秆中爬出寻找水源,喝水化蛹活动的特点,在玉米螟活动前喷施白僵菌菌粉,使玉米螟在活动时接触上白僵菌感染致死,从而消灭玉米螟发生的虫源,降低玉米螟种群基数,减少玉米螟的田间危害。其方法是通过人工释放白僵菌活孢子于玉米螟越冬的秸秆垛内,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害虫幼虫体上,使虫体变成白色僵虫而死亡,达到降低虫源的目的。在玉米螟化蛹前15~20d,从5月1日开始每天对玉米秸杆进行检查,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活动,即开始进行封垛。采用喷粉法:每1m3玉米秸杆用白僵菌粉(每1g含孢子量300億)10g,按1:50兑滑石粉制成白僵菌防治粉。在机动喷粉机内加入白僵菌防治粉,在玉米秸杆垛茬口侧面用木棍向垛内捣洞50~70cm,将机动喷粉机喷管插入洞中摇动手把,均匀将白僵菌粉喷在垛内直到垛面飞出菌粉为止。

1.2 示范区建设

2013年5月17日在巴彦花镇王爷伙房村用白僵菌对整村玉米秸杆进行封垛,封垛玉米秸杆4000m3,辐射防治村周边玉米面积2km2。2014年5月15日在天山口镇天利村采用白僵菌封垛技术,封垛6000m3,防治周边玉米面积2.67km2。2016年5月12日在双胜镇采取整乡推进的方式进行白僵菌封垛,防治周边玉米面积53.33km2。

2 白僵菌封垛防效调查

2.1 调查方法

在白僵菌封垛20~30d后,在白僵菌封垛区和对照区各选3个玉米秸杆垛样点进行白僵菌封垛僵虫率调查。在调查垛上取东西南北中5点,各调查20株。

2.2 调查结果

2013年6月17日调查,封垛玉米秸杆僵虫率达71.5%。2014年6月21日调查,封垛玉米秸杆僵虫率达62.5%,2016年6月15日调查,封垛玉米秸杆僵虫率达73.47%。

玉米螟虫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与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针对玉米螟虫害防治技术的掌握也就非常重要与迫切了。

3 效益分析

7月上旬调查各防治示范区周边玉米田防治效果分别为68%、49%、71%,667m2投入防治成本大约为4~6元,每667m2平均可挽回粮食产量40~60kg,按照玉米价格1.4元/kg,该项技术投入产出比约为1:14,是一项经济效益很高的生物防治技术。 通过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的推广应用,全旗每年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了农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农药残留,减少了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增加了有益生物的数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因此,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参考文献

[1]李秀云.浅谈岫岩地区夏季香菇高产栽培技术[C].辽宁省农林业无害化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2]李唐,连梅力,秦引雪,杨俊德,张筱秀,周运宁.糯玉米田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2(8):182-184.

[3]陈保国,白永新,张润生,李鹏.玉米螟在晋北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2(6):20-21.

[4]沈健,仵均祥,许向利,等.暗黑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12(4).

[5]夏敬源.全面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中国植保导刊,2010(12):5-8.

[6]罗怀海,赵中华,张梅,等.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初报[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9):2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玉米螟防治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