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塞勒,在“常人干的蠢事”里摘诺奖

2017-11-18 13:23尹洁
环球人物 2017年20期
关键词:塞勒经济学账户

尹洁

“唯有经济学这门学科,会出现两位学者互唱反调,却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在关于经济学家的各种调侃中,这是流传颇广的一句话。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存在这种矛盾,因为只颁给了一个人——理查德·塞勒。

行为经济学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将心理学、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学有机结合,修正和弥补了主流经济学的不少错误和漏洞。在这个领域,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塞勒是一位泰斗级人物,也是很多理论的开创者。因此,他的获奖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欠他的诺奖终于给了”。

生命因一篇论文改变

有人说,塞勒的最大优点是“懒”,只做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最终成就了学术事业。塞勒也承认“懒惰”,而且“不擅长数学”“对哲学议题不太有耐心”……几乎每一条都违反了顶尖学术圈的禁忌,难怪他读博士时的导师罗森不看好这个弟子:“我们当时对他没有多少期待。”

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行为经济学这个现在无比热门的学科当时还不成体系。虽然已经有人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开始用心理学分析人们的行为与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但这些研究非常小众化,在主流学术界处于边缘位置。

按理说,读着经典经济学著作走到博士阶段的塞勒,应该成为一名传统的研究学者。但他还没毕业时就表现出某种“叛逆”的迹象,最热衷的事情是搜集“常人干的蠢事”。比如,一位丈夫在圣诞节收到了妻子送的昂贵羊毛衫,他之前曾在商店里见过,因为太贵没舍得买,但作为礼物却很高兴地收下了。塞勒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夫妻财产是共有的,两人都没有单独的积蓄,花谁的钱其实都是一样的贵。

再比如,有人为了打室内网球交了1000美元的会员费,打了两个月后肘部受伤,因为不想“浪费”会员费,还是忍痛继续打。但当朋友邀请他去另一个球场免费打球时,他却因为伤痛而拒绝,并不认为去其他球场是“赚了”。

所有这些看起来自相矛盾的行为,都被塞勒列入了一张清单中。在经济学里,往往假设人是“理性”的,而这份清单显然反映出所谓的“理性经济人”与人们的真实行为之间的差异。

尽管有趣,但塞勒当时并不知道这份清单有什么用处,因为“常人干的蠢事”并不是上得了台面的学术议题。他把清单拿给罗森教授看,教授叫他别再浪费时间,塞勒却依然乐此不疲。

1976年,已经博士毕业的塞勒去加州参加研讨会,遇到一位学者,对方向他提到了丹尼尔·卡内曼与阿莫斯·特沃斯基,这是两位在经济学界少有人知的心理学家。塞勒拜读了两人的论文,里面详细整理了各种不符合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现象。据塞勒回忆,他看到这些内容时“心跳加速,仿佛正经历一场拉锯赛的最后几分钟”,“我只花了30分钟就从头到尾读完这篇论文,但我的生命自此彻底改变”。

被否定30年的“学术叛徒”

传统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即市场会以其内在规律和机制维持健康运行,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人是理性的,从长期看,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在这种思维下,那些“常人干的蠢事”都可以被市场修正,错误只是暂时的。但塞勒却认为,“那只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针对传统理论体系中的某些缺陷,塞勒进行了深入研究,于1980年首次提出了“禀赋效应”。这个概念的理论基础源于卡内曼和特沃斯基的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换句话说,相对于获利,现实生活中的人往往更在乎避免损失。

比如,按小时数算工资,一种是工作50小时,中间可休息5小时;另一种是工作45小时,之后可加班5小时。大部分人觉得第一种方式挣钱更多,因为大家心理上会把因工作时间短造成的工资减少看成损失,而把加班收入看成获利。

还有另一种通俗的解释:当你拥有一样东西时,对其价值的评估会高于没有拥有它时。比如要你放弃一项权利,你要的报酬会更高,而要你花钱购买这项权利,你肯出的价钱却少得多。

禀赋效应的提出挑战了传统理论的基础,塞勒也在学术圈引发了巨大争议,因此被视为“学术叛徒”。当芝加哥大学聘用他后,他的老前辈、芝大经济学教授莫顿·米勒非常不满。有人问米勒,作为权威为什么不阻止聘用塞勒,米勒回答:“这是我犯下的过错。”还有一次,法律经济学奠基人、美国联邦法官波斯纳旁听塞勒的演讲,最后气得大吼:“你完全违反了科学!”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2年,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那一年,丹尼尔·卡内曼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此,与心理学和行为学相结合的经济学研究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多年来被传统经济学家讽刺挖苦、嘲笑否定的相关研究,都被归入“行为经济学”的范畴,并逐渐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博士基础课程。

目前,行为经济学已经从当年一小撮人热衷的“歪门邪道”,发展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和热门领域,许多学者参与进来,为其建立了更扎实的理论与实证基础。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直接辐射到金融、营销、会计等行业。塞勒也终于扬眉吐气,在2015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

“老顽童”的别样生活

除了禀赋效应,塞勒还提出了“心理账户”理论,即每个人都在心里划分了许多“账户”,把不同类型的收入和支出放到不同账户内。对这个理论,经常被引用的例子是关于看电影的:第一种情况是,你在路上发现价值50元的公交卡丢了,你还会按照原计划去影院,花50元看电影吗?第二种情况是,你在路上发现之前买的价值50元的电影票丢了,你还会去影院,再花50元看电影吗?

统计显示,大部分人会在第一种情况下继续看电影,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放弃原计划。同样是损失了50元,带给人的影响为何不同?

这是因为,人们心里有“电影”和“公交”两个账户。丢了公交卡,是“公交账户”受到了损失,“电影账户”不受影响,所以原计划不变;而丢了电影票,再花钱买一张新的,相当于“电影账户”遭受了双倍损失,人们在心理上会觉得是花了100元看了一场电影,“超支”的结果就是大多数人放弃了原计划。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投资现象,比如一只股票赚了50%,另一只亏了50%时,人们更愿意卖掉赚的那只。因为账面盈亏和实际盈亏位于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卖掉赚的让人感觉有了实际盈余,而卖掉亏的则感觉是实际亏损,虽然这些数字实际上都是相对的变量。

喜欢研究有趣现象的塞勒,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顽童”。他尤其擅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高深的理论,在解释行为经济学的“助推”概念时,他举了这样的例子:“阿姆斯特丹机场的厕所小便池上刻着苍蝇的形象,这可以让男士的瞄准度更高,使便池飞溅率降低了80%。这个苍蝇就是一种助推,即我们所处环境中任何微小的因素,它们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最终改变我们的行为。”

在讲解“默认选项”的概念时,塞勒举了美国养老金的例子:“因为需要申请、加入、在各种比例中做出选择,很多人一生中从未加入过养老金保险计划。后来一些公司改变了做法,如果你不填表,就默认你自动加入这个体系。除非你填表,表示明确退出。这种做法非常成功,也被奥巴马政府在很多方面采用了。这就是‘默认选项,即在你什么都不做的情況下所进行的选择。”

作为一位泰斗,塞勒的影响力可不止于经济学界。在获得2016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大空头》中,塞勒客串了一名经济学家,和女演员赛琳娜·戈麦斯去了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还向人解释什么是担保债务凭证。

在获得诺奖后,有人问塞勒,打算如何使用9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7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这位“老顽童”又开起了玩笑:“我会尽最大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把这些钱花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塞勒经济学账户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Windows10账户的删除、禁用与启用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首席财务官
上交所:将允许一人开设多个证券账户
你有生的欲望,就没有什么能让你死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投连险半月收益率红黑榜
英文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