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只让你拍一次

2017-11-19 20:53李晟
森林与人类 2017年8期
关键词:野生动物红外物种

李晟

黑熊是分布很广的动物,但是成年黑熊似乎都在刻意躲避着我们的红外相机,躲避着所有有着人类印迹的物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提起黑熊,你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什么样的形象?

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人和小朋友,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动画片《熊出没》中的熊大、熊二兄弟,时而憨笨,时而机智,它们与超级大反派光头强斗智斗勇、相爱相杀。而年纪稍长的一代,可能想到的是儿时看过的儿童故事读本里描绘的那个一路掰玉米、一路丢玉米的熊瞎子:整个一副呆头呆脑、又憨又傻的 “笨熊”形象。

短粗的身体、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眼睛、略显蹒跚的步伐,黑熊的整体形象跟威猛或俊朗或呆萌全都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反而常常给人一种呆笨、迟钝的感觉。这或许就是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黑熊有着根深蒂固的“笨熊”形象的根源。在各种各样的儿童故事中,黑熊大多数时候也总是一个受气包或愚笨可笑的角色。因此,在人们的口语中,“熊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

但是,生活在野外的真实的黑熊就是这个样子吗?正如人不可貌相一样,真正了解了现实世界中的黑熊之后,你会发现,“熊不可貌相”同样是真理。

现实世界中的黑熊,行动敏捷、感官(尤其是嗅觉)发达、聪明机警,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是威风凛凛、无人敢惹的角色之一。“呆笨”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充满力量、智慧、忍耐力,但却略显悲情的“真我”黑熊。

森林中的大块头吃货

大家所熟知的中国的黑熊,学名叫作“亚洲黑熊”。它还有一个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洲表兄,也被俗称为“黑熊”。虽然长相类似,但这哥俩却是不同的物种。为了区别,分布在北美大陆的被称为“美洲黑熊”,而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则被称为亚洲黑熊。这对表兄弟有一个外观上的明显区别,就是亚洲黑熊的胸口有一个清晰的月牙形白斑,而美洲黑熊没有。因此,亚洲黑熊也被叫作“月亮熊”或“月熊”。

在分类上,亚洲黑熊属于食肉目动物,但它们的食性,却与纯粹吃肉的猫科动物等相去甚远。就吃东西的策略而言,黑熊是碰到什么吃什么的机会主义者,算得上一个十足的吃货。虽然黑熊偶尔也会捕食其他的兽类、鸟类,甚至还会食腐,但在它们的食谱中,植物性的食物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橡子、浆果、植物嫩芽、树皮,都是它们食谱中的常客。在温带的森林中,一些乔木的坚果,例如橡子、板栗、核桃等,是秋季时黑熊的主要食物来源。它们需要吃下大量的坚果,储存足够的能量与脂肪,以熬过随之而来的漫长寒冬。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积雪深厚、食物匮乏,黑熊会躲到一个避风、温暖的树洞或岩洞里,进入冬眠的状态,把自己的活動和能量消耗降到最低水平,一直等到来年的春季才出洞觅食。

虽然身躯看似笨重,但黑熊却生有强壮的四肢和锋利的爪子,是天生的爬树能手。尤其是秋季,它们采食乔木坚果时,不是蹲在树下仰天守望,等着果实掉落在地上才去捡食,而是直接爬上树干,粗暴地把结满果实的枝条直接掰断或咬断,把上面的果子统统收入腹中。而那些被啃完的断枝,则被它们随手垫在屁股下面,从而形成一个个类似超大号鸟窝的“树巢”。这些“树巢”被黑熊研究者们称为“取食平台”,是亚洲黑熊特有的一种痕迹类型。在落叶阔叶林中,等到秋季树叶全部落完之后,这样的取食平台往往非常显眼。有黑熊分布的地区,能否见到这样的取食平台,是野外研究人员判断这里是否有黑熊活动的重要依据。

除了爬树吃果之外,搜寻蜂巢、挖食蜂蜜也是黑熊爬树的动力之一。黑熊对于甘甜的蜂蜜有着分外的迷恋和执著,一旦发现哪棵树的树洞里有野蜂巢,就一定要把里面的蜂蜜搞到手,否则誓不罢休。因此,我们在野外也经常能见到黑熊留下的另一种取食痕迹,就是它们挖掉蜂巢之后留下的一片狼藉。有时在黑熊的粪便中,还能见到与含蜜的蜂巢一起被吞下去、还没有被消化完的一只只蜜蜂。对蜂蜜的痴迷,还会让黑熊有时铤而走险,潜入林缘的养蜂场,扒开人工饲养管理的蜂箱来大快朵颐。由此引发的人兽冲突,让养蜂人总是对黑熊恨得牙痒痒。

红外相机?好,只让你拍一次

黑熊是食物种类很多的杂食性动物,因此对多种多样的生境类型都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分布范围非常广。这10多年来,我们在西南地区的红外相机调查中,拍摄到黑熊的地方并不少,基本上各个调查过的自然保护区都曾有过记录。但在每个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次数却不多。在后期整理、分析这些数据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每个拍摄到成年黑熊的红外相机位点上,一旦黑熊出现过一次之后,就极少能够再次记录到它们的身影。而且每次的拍摄,都只会留下极少数量的照片,绝大部分时候仅一张。只有少数几次拍摄到幼年熊崽的时候,它们会有些好奇地盯着相机端详,留下比较多的照片。看起来,黑熊是分布很广的动物,但是成年的黑熊似乎都在刻意躲避着我们的红外相机,躲避着所有有着人类印迹的物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对红外相机数据的进一步分析为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丝启示。我们运用专门的生态学分析模型,估算了各个野生动物物种对栖息地的占有率和红外相机对其的探测概率。栖息地占有率越高,则表明这种动物的分布范围越广。而探测概率越高,则表明在有此物种分布的情况下,红外相机记录到此物种的概率越高。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黑熊这个物种来说,其栖息地占有率很高,而红外相机对它们的探测概率极低。这与我们的直观感觉和猜测是一致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红外相机难以探测到黑熊的存在呢?

这里,我们就需要求助于当地人的知识,也就是被学者们称为“土著知识”的那些当地人的经验与说法。在我们进行野生动物野外调查时,访谈当地的居民是我们了解当地野生动物分布状况和生态习性的重要手段。当地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对于当地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了解远远超过外来人。而黑熊是各方面(包括我们这些外来的调查者、当地的居民和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等)关注度都很高的一个物种,自然也是我们访谈时的重点。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黑熊这个物种实际上长久以来一直承受着非常高的捕猎压力。熊胆和熊油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材,熊皮是名贵的皮草材料,而熊掌又是名贵的传统食材,为著名的“山八珍”之一。因此对于人类来说,黑熊可以说是浑身都是“宝”的一种野生动物。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人类一直以来都热衷于对野生黑熊的捕猎。而近年来中药材市场和非法野味市场上急剧增长的需求和快速上涨的价格,使得野生黑熊的境遇雪上加霜。同时,由各种类型的人熊冲突所引发的报复性猎杀,也是悬在黑熊头顶上的利剑之一。直接枪杀、设陷阱扑杀以及用毒饵或土制炸弹诱杀,是偷猎者们捕猎黑熊的主要手段。事实上,黑熊是非常聪明、机警的动物。我们可以想象,目前能够在山林中幸存下来的黑熊,都是极富“反偷猎”经验、极其“聪明”的个体。对于活下去的强烈愿望和侥幸逃脱偷猎者魔掌或陷阱的惨痛经历,使得它们在山林中永远保持着时刻警惕、谨小慎微的状态。因此,对于山林中出现的任何夹杂着人为痕迹或气味的物什,包括我们设置的红外相机,它们总是在时时戒备、刻意躲避的。这就是我们设置的红外相机对黑熊这个物种的探测概率极低的最终原因。

野生黑熊的遭遇和现状,是我国历史上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目前所面临的窘迫困境的一个代表。红外相机前黑熊的躲避时时在提醒着人们: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野生动物红外物种
吃光入侵物种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网红外卖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电咖再造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