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2017-11-19 09:21孟蓓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0期

孟蓓

摘 要:释义理论是法国翻译家在口译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对传统的口译教学课堂有着积极有效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释义理论出发,结合口译教学的现状和传统方法提出了一个赞新的模式和新的方式。很好的诠释了释义理论对口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解释力,也为教师讲授口译教学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释义理论;源语;目的语

中图分类号:H0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239-01

一、口译的本质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及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梅德明,2010:33”口译课堂教学并不是机械的学习字词语句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解意能力,反应记忆能力,信息组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化知识背景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为此本文试图从法国释意派的理论入手探讨口译教学的新模式。

二、释意理论的基本观点

释意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的翻译理论家达妮卡塞莱斯柯维奇在长期的口译实践中提出,她认为交际中的人们不是对语言本身感兴趣,而是想了解对方试图表达的思想和信息,这才是交流的根本目的。“进行口译,永远不要忘记其目的是传达意思,永远不要过分迁就原文短语结构和短句字词,不要按照原文字词和结构去翻译,因为字词结构只是些符号,这些符号指明了道路,却不是道路本身。”

三、释意理论在国内的应用

塞莱斯柯维奇提出了一个口译过程的三分法,即意义理解、去语言外壳、语言重新表达三个步骤。塞莱斯柯维奇强调这三个步骤间并不是两种语言间简单地线性转换, 而是一个三角形的过程,根据该模型, 口译是一个从源语到意义理解再到目的语的过程;三角形底部的两侧分别为源语(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两者之间的直接转换仅限于不需要考虑语境与情感的术语、数字、名称等之间进行。三角形的顶部为意义, 是译员对源语讲话进行释意后获得的意义, 然后由译员用目的语将讲话内容重新表达出来。

释意理论中国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厦门大学外文系,他们根据释意理论和教学模式, 强调口译教学应以强化记忆、公众演讲、口译笔记、影子练习、注意力分配等口译技能训练为核心,注重语言外知识的学习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厦大模式”成为了释意理论中国化的一个典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仲伟合教授受释意理论的影响和启示, 提出口口译员培养的四条原则,即技能性; 实践性; 理论性,阶段性原则和针对专业口译教学的“八化”方针(课程立体化、内容系统化、练习真实化、学生中心化、教材多元化、技能全面化、教师精英化、目标职业化)是释意理论中国化的又次成功尝试。

四、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课堂活动

根据莱斯科维奇提出的口译过程三分法, 本文将释义理论应用于口译课堂的几项措施。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活动,这种活跃的形式能打破死板的课堂规矩,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口译课前布置好每课的内容, 要求与本周所学话题相关, 形式不限。通过这种形式, 学生不仅能有机地消化课文内容, 还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表达出各种日常表达法。当学生的译文不准确时, 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总结出更好的表达方法。

(二)话语记忆理解的训练

释意派的口译员认为,思想未经表达前,并非是以语言的形式存储于头脑中,而一经语言表达后,它又会在别人头脑中以非语言形式化為概念。(莱斯科维奇,1979:115)伍铁平(1990)指出: “当代科学家推测,大脑很可能是一种全息装置;除语言外,还有表达思想的某种特殊代码,使得大脑容纳下这么多的信息”;许钧、袁筱一(1998:201)指出 “保存在记忆中的是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自然语言的代码”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在记忆中是分别保存的,语言的深层意义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较长,而表层意义较短。故课堂上进行口译训练时,一要表达出原话语的全部内容,二要易于听懂。

(三)听力理解的训练

释意派认为,译员在把讲话人的话语变成另一种语言的听众听懂的话以前,弄清这些符号的首要阶段就是听。听清表达思想内容的语言符号,搞清这些符号所表达的语言现象,听懂这些符号代表的思想内容,这个阶段称为话语阐释。自觉忘记语言符号的结构,只记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即语言符号产生的认知和情感意义,这个阶段称之为“脱离语言的外壳”,故尽可能提供给译员有故事情节和内容的听力材料,听得懂原话是译员进行翻译唯一必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Lederer,Marinne玛丽娜“勒戴蕾”.La raduction aujourdhui,le modele Interpretaif[M].Paris:Hachete,1994.刘和平(译).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Seleskovitch, Danica 达妮卡 塞莱斯科维奇,Linterprete dans les conferences internationales, probleme de langue et de communicaitgon. Minard[M]. Paris:lettres modernes,1968.孙慧双(译).口译技巧[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4]伍铁平.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