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017-11-20 13:40鲍建敏沈丹喻长法付海卫陈莉莉陈丹张绍文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树突气滞证型

鲍建敏 沈丹 喻长法 付海卫 陈莉莉 陈丹 张绍文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台州318020

诊法求索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鲍建敏 沈丹 喻长法 付海卫 陈莉莉 陈丹 张绍文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台州318020

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树突状细胞

自1973年加拿大学者Steinman发现树突状细胞(DC)以来,大量研究表明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1-2],其表面能高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因子CD80、CD83、CD86、CD40等,对T细胞免疫产生免疫应答[3],有效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或激发细胞毒T细胞产生抗肿瘤效应,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提示,机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低下,与DC数量上的减少及功能上的缺陷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相关研究表明DC对肺癌的预后判断存在一定价值,但肺癌中医证候分型与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笔者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外周血血清CD80、CD83、CD86的测定,来探讨肺癌中医证型与树突状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呼吸科及肿瘤科就诊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有胸片或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②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③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无病理或细胞学诊断者;②转移性肺癌或合并其他肿瘤;③有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最终入组研究对象113例,参照国际抗癌组织关于肺癌的TNM分期(UICC2002),其中I期43例,II期16例,III期47例,IV期7例。根据中医证型分组:脾虚痰湿组33例、肾阳亏虚组11例、气滞血瘀组26例、阴虚内热组22例、气阴两虚组21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0.37±12.72岁。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成人,共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9.77±13.76岁。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研究方法:分述如下。

1.2.1 临床症状记录: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医师,记录入组患者咳声和痰的色、质、量,胸闷气短及兼症,饮食,二便,舌象,脉象等。

1.2.2 中医分型标准:根据NSCLC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并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08-11-30发布)拟定的标准,分为脾虚痰湿证、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肾阳亏虚证及气滞血瘀证5组。

1.2.3 标本收集:清晨抽取空腹患者静脉血,肝素抗凝,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再从中分离收集CDl4+单核细胞。1.2.4DC的分离、纯化与培养:于分离好的CDl4+单核细胞中加入RPM1640完全培养基,并加诱导因子rGMCSF(1000U/ml)、rIL-4(500U/ml),5%CO2、37.0℃条件下培养。每隔2天换半液,保持细胞因子终浓度一致,诱导2天后加入成熟诱导因子rTNF-a(10ng/ml)、IL-1β(10ng/ml)、IL-6(10ng/ml)、PGE2(1μg/ml)培养2天,即得到成熟DC。

1.2.5 DC的检测:成熟DC与用异硫氰酸酯(FITC)标记的CD80、CD83、CD86单克隆抗体4℃孵育30min,PBS洗涤2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1.2.6 主要试剂及仪器:CD80、CD83、CD86检测采用美国BD-FACScalibus流式细胞仪,试剂为公司配套提供。RPMI1640完全培养基购自荷兰Duchefa公司,rGM-CSF、rIL-4、rTNF-a、IL-1β、IL-6、PGE2购自以色列Cyto-Lab/PeprotechAsia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Rx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时用LSD法,方差不齐时用Tambane’sT2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各组NSCLC癌患者外周血CD80、CD83、CD86的表达情况(±s,%)

表2 各组NSCLC癌患者外周血CD80、CD83、CD86的表达情况(±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脾虚痰湿组比较,△P<0.05;与肾阳亏虚组比较,▲P<0.05;与气滞血瘀组比较,☆P<0.05;与阴虚内热组比较,★P<0.05。

CD86 108.21±19.50 102.61±13.79 99.95±11.74 91.33±14.09*△85.47±10.17*△▲85.27±12.42*△▲组别正常对照组脾虚痰湿组肾阳亏虚组气滞血瘀组阴虚内热组气阴两虚组例数30 33 11 26 22 21 CD80 92.75±16.42 66.13±12.87*60.66±11.87*53.51±12.19*△53.45±8.06*△39.09±7.76*△▲☆★CD83 51.49±8.60 44.46±8.75*46.15±9.04 42.88±6.04*39.70±7.75*△▲34.99±8.31*△▲☆

2 结果

NSCL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外周血CD80、CD83、CD86的关系。详见表2。

3 讨论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多归属于“息贲”“肺积”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肺癌证候的描述。肺癌的病机多责之于人体正气虚损,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气失宣、气滞血瘀、聚痰生癖而形成肿块。肺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总体来说,早期仍以实证为主,表现为痰湿、气滞、血瘀;晚期则以本虚标实为主,甚至单纯虚证,如阳虚、阴虚、气阴两虚等。

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表面所表达的共刺激因子CD80、CD83、CD86等,是T细胞免疫应答所必需的信号分子,它能唯一激活初始型T细胞致敏,产生初次免疫应答,从而启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此外,DC还介导了外周免疫耐受及肿瘤免疫逃逸现象[4]。机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低下,与DC数量上的减少及功能上的缺陷关系密切。相关研究表明:DC对NSCLC的预后判断存在一定价值。如刘杜姣等[5]报道老年肺癌患者的死亡可能与DC细胞表面表型表达下降有关,尤其是CD83、CD86的表达下降与肺癌患者死亡的关系较为密切;侯安继等[6]报道老年NSCLC患者CD83、CD1a低表达与患者疾病进展和生存期相关。本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脾虚痰湿组CD80、CD86均高于气滞血瘀组、阴虚内热组及气阴两虚组,提示病变尚处于肿瘤的早期阶段,致癌病变的各种病邪作用于机体,可以有效地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或激发细胞毒T细胞产生抗肿瘤效应,起到自我保护作用,而从中医病机分析早期正气尚足,外邪初犯,正邪交争,预后尚可;在气阴两虚组中CD80、CD83、CD86均偏低,提示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底下,多为疾病的晚期阶段,正气虚衰已无力抗拒外邪,提示疾病预后不佳。此外,化疗作为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极易耗气伤阴,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临床上晚期NSCLC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候较为多见[7]。

由此可见,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中医证型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并间接表明不同证型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强弱差异。目前从细胞免疫角度研究不同中医证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差异表现还处于初期阶段,今后可以此为桥梁,来进一步研究证候类型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并为中医治疗NSCLC提供客观的疗效标准。

[1] OstbergJR,RepaskyEA.Emergingevidenceindicates that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thermal stress regulates dendritic cell function[J].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2006,55(3):292-298.

[2] Kissel K,Berber S,Noekher A.Human platelets targetdendriticcelldifferentiationandproduction ofproinflammatorycytokines[J].Transfusion,2006,46(5):818-827.

[3] Sharpe A,Freeman G.The B7-CD28 superfamily[J].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2002,2(2):116-126.

[4] TabarkiewiczJ,RybojadP,JablonkaA.CD1c+and CD303+dendriticcellsinperipheralblood,lymph nodes and tumor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Oncology Reports,2008,19(1):27.

[5] 刘杜姣,欧建峰,马晓惠,等.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表面DC分子的表达与生存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14(1):5-7.

[6] 侯安继,胡艳,周莉,等.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105-106.

[7] 高继良.沙参麦冬汤维持治疗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31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2):90-91.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NSCLC中医证候分型与其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编号:2012ZB172

2017-05-26

猜你喜欢
树突气滞证型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科学家揭示大脑连接的真实结构 解决了树突棘保存难题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siRNA干预树突状细胞CD40表达对大鼠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