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辽单1258的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2017-11-20 03:36寇永春张秀梅王晓琳于佳霖
中国种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空秆穗位农艺

白 石 寇永春 张秀梅 王晓琳 于佳霖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沈阳 110161;2辽宁省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民110300)

玉米新品种辽单1258的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白 石1寇永春2张秀梅1王晓琳1于佳霖1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沈阳 110161;2辽宁省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民110300)

辽单1258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为了探索辽单1258的最佳种植密度,2016年在辽宁省新民市兴隆堡地区进行了不同密度梯度比较试验,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条件下,辽单125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此时获得的产量最高且农艺性状较好。

辽单1258;密度;产量;农艺性状

近年来,生产上更加注重耐密型玉米品种的应用,打破了春播地区传统的稀植大穗品种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全程机械化密植型玉米新品种。辽单1258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17026。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抗、耐密,适合全程机械化种植等特点,2015-2016年区域示范表现突出,受到当地经销商及种植大户的青睐。一个新品种的成功推广,必须配合良种良法技术,在生产中可以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研究表明,当单株产量无法再获提高就要依靠群体增产来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过度密植反而会减产,达不到该品种的高产峰值[2-3],因此,2016年在辽宁省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基地进行了辽单1258的密度试验,以探索玉米新品种辽单1258的最佳种植密度,良种良法配套,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玉米杂交种辽单1258,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试验于2016年在辽宁省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兴隆堡试验基地进行。2016年5月6日播种,使用播种器点播。小区面积24m2,小区行长5m,8行区,行距60c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设6个密度水平:52500株/hm2、60000株/hm2、67500株/hm2、75000株/hm2、82500株/hm2、90000株/hm2。选择土肥条件均匀的地块作为试验区,整地时一次性施入长效肥750kg/hm2,正常田间管理[4]。

田间调查项目:观察记录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空秆率、倒伏倒折率、病虫害等情况。室内考种:每小区选取10穗有代表性的植株进行室内考种,调查项目包括秃尖长、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出子率等。小区全部收获测产,并调查小区的实收株数、双穗株和空秆等情况。

1.3 数据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 DPS 7.05 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辽单1258产量的影响从表1可知,玉米杂交种辽单1258对密度反应比较敏感,密度过高、过低均会显著影响产量。方差分析表明,产量在重复间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同密度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52500~90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时平均产量最高达11842kg/hm2,显著高于其他各密度处理;种植密度为82500株/hm2时产量次之;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时产量最低,仅6595kg/hm2。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2.2 种植密度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表1可知,种植密度在 52500~75000株/hm2范围时,果穗性状整体较好,变化不大。在75000~90000株/hm2密度范围时,穗长、百粒重、出子率均明显降低。可见,密度过高时果穗性状有变劣的趋势。

种植密度在 52500~75000株/hm2范围时,株高和穗位高没有变化。在82500~90000株/hm2范围时,株高和穗位高均有所提高。说明了植株高度跟群体生长环境压力有一定关系,在密度压力较低的环境下对植株高、穗位高影响较小,在密度压力较高的环境下对植株高、穗位高影响较大。

2.3 种植密度对倒伏倒折率和空秆率的影响从田间调查情况看,当种植密度在52500~75000株/hm2范围时未见空秆;而种植密度在82500株/hm2时,空秆率为2%;种植密度在90000株/hm2时空秆率为6%。种植密度在52500~82500株/hm2范围时未见植株倒伏,当密度达到90000株/hm2时倒伏率为4%。通过各时期的田间调查,未发现感大小斑病、青枯病、锈病和丝黑穗病。

3 结论与讨论

玉米杂交种辽单1258是大穗紧凑型品种,植株上冲耐密性好,对密度反应极为敏感。该品种产量与种植密度呈抛物线关系,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产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在75000株/hm2密度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达到11842kg/hm2,农艺性状较好;当种植密度增加到90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果穗性状等有变劣的趋势。因此玉米杂交种辽单1258在中等土壤肥力下,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

[1] 肖亚东.沈单16号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J].种子世界,2012(8):18-20

[2] 刘忠诚,张宏义,翟亚娟,等.玉米密度与施肥[J].中国种业,2010(4):77-78

[3] 刘平丽,申亚飞,胥少东,等.不同密度下玉米产量与果穗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种业,2016(11):31-33

[4] 白石,陈长青,史磊,等.辽单565在夏播区适宜种植密度的分析[J].杂粮作物,2007(6):413-414

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2013BAD07B03-02);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项目

2017-08-06)

猜你喜欢
空秆穗位农艺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多年秸秆还田后减追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生理的影响
玉米空秆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玉米空秆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玉米空秆原因及预防措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