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红色遗址传承保护与利用研究

2017-11-20 22:09鲍立凡袁德胜鲍爱民
卷宗 2017年30期
关键词:保护与利用六安市传承

鲍立凡+袁德胜+鲍爱民

摘 要:六安市拥有丰富的党史、军史等红色资源。在这块热土上,皖西儿女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但目前这些革命遗址在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革命遗址甚至已经消失,保护与利用红色革命遗址,不仅需要顶层设计和资金投入,而且还需要通过多渠道宣传和推广,特别是发展红色旅游,对革命遗址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六安市;革命遗址;传承;保护与利用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国十大将军县,其中就有2个位于六安市,素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之美称。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在参观六安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时,把金寨县称之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从马克思主义在皖西大地传播到新中国成立,红色六安30年红旗不倒,30万英雄儿女先后为国牺牲。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革命先辈们的鲜血,镌刻着革命先烈们英勇战斗的足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真实历史见证,保护这些珍贵的革命遗址对宣传红色六安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六安市革命遗址的现状

六安市所辖四县三区,均属于革命老区,革命遗址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位居全省前茅。这些革命遗址,主要包括重要机构旧址和会议会址;重要党史(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重要人物)故居;烈士墓、重要人物墓;纪念园、馆设施等。据统计,全市革命遗址总数533处。其中,金寨县268处,霍山县120处,霍邱县47处,舒城县18处,金安区22处,裕安区48处,叶集区8处,市直2处,分别占全市总数的50.28%,22.51%,8.82%,3.38%,4.13%,9%,1.5%,0.38%。其中国保单位19处,占总数的3.56%;省保单位12处,占总数的2.25%;市保单位10处,占总数的1.88%;县保单位26处,占总数的4.88%。具体情况如下:

通过分析上述表格数据发现,金寨县、霍山县、裕安区、霍邱县的革命遗址较多,而且等级也较高,原因是土地革命时期,这些地方就是党的重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时期是安徽省,乃至整个大别山区的抗日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区;解放战争时期又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重要区域。革命时间长,战斗次数多,因此革命遗址数量较为集中。

金寨县的革命遗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等级上,与其他县区相比,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那个烽火年代,金寨县作为大别山的中心区域,革命斗争最为惨烈,“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就是金寨县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金寨县时对此给予高度肯定,指出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据统计,金寨县268个革命遗址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45个,占总数的54.1%,占全市总数的59.4%,这充分表明,革命年代的金寨县,是六安市革命斗争的中心。

六安市革命遗址总数虽然较多,但保护状况不理想。据统计,目前保护状况好的仅67个,占总数的12.57%;较差的是214个,占总数的40.15%,有的遗址由于种种原因,保护不力,已经损毁、坍塌,面临着自然消失的窘境,保护和利用革命遗址的形势十分严峻,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刻不容缓。

2 六安市革命遗址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安市革命遗址保护力度不够、利用率低,即使被列入保护单位的遗址,由于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人员缺失等原因,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保护。归纳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对革命遗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不够

对革命遗址保护认识不足。有些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革命遗址的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制性;没有认识到宣传和利用革命遗址对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具有的重要作用;对利用革命遗址加强广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重视不够;甚至有的认为保护革命遗址是一项上级交办的任务,在工作中,没有将革命遗址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全市的宣传、文化、党史、旅游等部门对革命遗址的宣传明显不足,据调查,在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全市革命遗址以及围绕这些遗址发生的历史事件、相关重要人物等都不十分清楚,有的也只是了解个大概,特别是党政部门的一些年轻工作人员,更是知之甚少。这些在全市人民中具有较高思想认识、较高知识层次的市民都不了解六安市的革命历史,更遑论广大人民群众对六安市过去红色历史的了解。总之,由于缺乏宣传,加之对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全社会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重视程度不够。

(二)管理单位不统一,产权不明晰,缺乏完善的保护机制

目前,革命遗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革命烈士陵园属民政部门管理,而革命遗址和建筑物列入文保单位的又属于文化部门管理,甚至有些遗址是属于村委会或私人所有。如中共霍邱县委(红光报社、共青团霍邱县委)遗址就是属于霍邱县姚李镇骆山村李树人家所有。管理单位的不统一,造成管理混乱,多头管理的结果就是没人管理。由于没有经费支持,基层部门往往不重视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加之也没有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久而久之众多的革命遗址就处于自然淘汰的境地。

目前,对于全市的革命遗址究竟要管理保护到什么程度,没有明晰的等级划分,也缺乏相应的文件和制度规定。乡(村)一级更是缺少专门的机构、人员落实管理和保护责任。形成了“无专门机构管事、无专项资金办事、无专人管理保护”的状况。

(三)部分革命遗址建筑物损毁严重,急需抢救性保护

革命遗址建筑种类繁多,维修标准有待完善。由于受革命年代条件的限制,部分革命遗址为公共祠堂、庙宇以及被没收的地主富农私宅,面积规模、建筑工艺材料等都存在较大差异,维修经费和标准不尽相同,而财政审批部门通常都严格控制革命旧址维修经费比例,导致维修不及时。另外,维修方案編制完成以后还有一个逐级报批的过程,革命旧址建筑物甚至在等待维修期间就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后难以按照原先制定好的维修方案实施。产权问题的存在,也对革命遗址的存续现状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的宗祠、庙宇属于集体所有,有些遗址属于个人私人所有,有的群众想改建属于自己产权的革命旧址而不被允许,进而出现了抵触维修和拒绝维修的情况,遗址现状越来越差,有的最终完全消失了。据统计,全市革命遗址(包括其他遗址)中,已经完全消失的有127个,占总遗址的23.8%。endprint

(四)专项保护和维修经费不足,财政资金压力大

据调查,在革命遗址保护方面普遍存在缺少资金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上级部门的专项保护维修经费紧张,而当地财政资金有限,没有能力提供相关经费支持。所以只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护等级较高、历史地位较高的革命遗址上,特别是已经纳入了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革命遗址,而对于大多数未被纳入文保单位名录的革命遗址,尤其是分布在乡村一级的众多革命遗址,其处境非常困窘,它们一无上级部门拨付的专项保护经费,二无当地财政保障。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红色革命遗址得不到良好保护和有效开发的重要因素。

3 对六安市红色革命遗址传承保护与利用的几点思考

革命遗址的价值,在于它积淀着革命历史的踪迹,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一种精神的力量。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传承和保护,并加以有效利用,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它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强化领导,完善保护制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履行保护所辖地革命遗址责任制度,加强领导,统合现有革命遗址保护的相关部门,建立包括宣传、民政、党史、旅游等多部门的协调机构,或者直接成立革命遗址保护领导小组,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切实解决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制定中长期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方案,分步骤、有计划地对全市革命遗址进行修缮和保护。方案内容应明确革命遗址的分类定级以及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和长期愿景。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使保护革命遗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议我市抓紧制定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党史军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的为一体《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条例(或规定)》。对革命遗址保护的管理权属、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经费保障、教学教育基地认证等作出明确规定,把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设施建设

多方筹措,加大资金建设投入。一是对重点革命遗址、急需抢救和修复的革命遗址、有重要意义和开发价值的重点遗址,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进行保护。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寻求多种资金渠道,让有实力的企业参与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可以结合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将革命遗址保护融入城市建设之中,使保护与改造统一规划。三是调动社会公益性组织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设立相关的基金会,为革命遗址的保护筹集更多的资金。另外,对那些属于私人拥有,而所有者本身没有经济能力或意愿来保护的革命遗址,政府应采取现金补偿或土地置换的方式,将革命遗址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这样有利于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三)加强宣传和推广,夯实革命遗址保护的群众基础

保护和利用好革命遗址,既是尊重历史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保护意识。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大力开展革命遗址的价值传播工作,充分挖掘其历史内涵和重要意义,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一是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革命遗址资源对广大青少年和中小学生进行形式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历史,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爱国爱党的自觉意识,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二是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现有条件较好的革命遗址加挂党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把在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培训的学员带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参观、现场讲解员讲解、观看相关视频和影片、教师现场点评等方式,历史传统教育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增强革命遗址利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地牢记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教育。三是打造统一战线现场教学点。在全市革命遗址中,有一部分是非常特殊的,如霍邱县的李氏庄园,它是大地主李梦庚的私人庄园,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庄园之一。是反动势力的代表,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又坚决的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李氏庄园建筑本身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作为统一战线现场教学点,传播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宣传革命战争年代我党为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这对于今天我们开展统战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打造精品线路,发展红色旅游

革命遗址不仅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是一笔丰厚的经济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市革命遗址大多在各个县区,有的地处偏远山区,因“红”而厚重,因“绿”而秀美。对革命遗址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革命遗址“红绿相映”,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保护革命遗址与开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一是要红色旅游绿色化。对革命遗址旅游线路进行有效包装,将其与本地的绿水青山、独特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进行打造,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汪家老屋—马鬃岭保护区旅游线路。二是要红色旅游体验化。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是要加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我市应借鉴延安、井冈山、临沂等地红色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打造体验式红色旅游项目,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在红色情境中感悟生活,休闲游乐。通过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丰厚的物质财富,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珍惜红色资源 做好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J],2013(12).

[2]中共六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革命遗址通览(六安市)[M],2014,(6).

[3]张贝.安徽金寨红色文化建设研究[J],2016(5).

[4]中共丽水市委党史研究室.加强革命遗址保护 促进红色旅游发展[J], 2017(3).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与利用六安市传承
六安市水资源评价研究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六安市四院承担儿童“窝沟封闭”项目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六安市首例3D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