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文化与铸造艺术探讨

2017-11-20 06:59刘莎
西部论丛 2017年7期
关键词:纹饰

刘莎

摘 要:随着我国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历史阶段的金属器物大量出土,为传统铜镜文化研究提供了史实依据。铜镜作为古人重要生活用品,从齐家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直到清代中晚期才被玻璃镜子取代,其3800余年的使用历史与文化传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铜镜除了正常使用功能外也被作为工艺品,铜镜背面的纹饰图案造型往往有着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我国民间流传着“破镜重圆”、“明镜高悬”等典故。铜镜产生及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金属冶炼技术和雕刻绘画艺术,对研究某一历史阶段的铸造业及美术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作用。

关键词:铜镜文化;纹饰;铸造艺术

引言:中国铜镜文化源自远古先民以陶质或铜质之器贮水以窥容,即古人所谓“鉴于止水”,又经过漫长时期的发展,才有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铜镜,由此揭开了四千年灿烂辉煌的铜镜文化。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虽然有着那个时代所赋予的特性,但其中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和神韵都是浓重而鲜明的。透过一面面铜镜,人们不仅能触摸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时代脉搏,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演变情形,而且能从中窥见中国青铜艺术的高超技术,以及审美的启迪。

1基于铜镜铸造艺术下的铜镜文化发展

铜镜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从考古学方面史证了不同历史阶段的金属冶炼水平与铸造技术,在民俗学、美术学方面传递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和艺术修养水平。我国铜镜发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唐末开始走向衰弱,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特色。在纹饰图案上,既包括超越现实充满神秘感的图腾,也有写实主义色彩的生活化图形和简单线条;在造型上,流畅自然、简明大方,涵盖丰富的题材范围。

在铜镜制作工艺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特种工艺镜的出现使铜镜的铸造艺术和审美价值达到了空前高度,许多工艺精湛的特种工艺镜,以其不可复制性反映了当时的手工业者匠心独运,成为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2铜镜的特征

铜镜主要特征为圆形,镜背置一钮,用以穿系带子,便于手持或悬挂。古人是这样解释的:“镜,景也;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谓之镜。”古人也称镜为鉴,历来习惯于镜鉴并称。镜首先是照容之用,《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是通过铜镜的照容联系到了治国方略,从而成功采纳了建议的一个案例。

而今,我国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两面铜镜的西部甘青地区,正是古代羌族胡人活动的频繁地区,这两面铜镜也因含锡量较低,根本无法实现照容的目的,显然是用于配饰之用的。从铜镜的纹饰(线条或浮雕)中,可以观察到各时代审美思想的衍变。

纹饰之中,浮雕胜过线条,立体胜过浮雕,而以透雕为最高级。各个时代的铜镜从纹饰和铭文中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心态和追求,特别是有些铭文,不仅补充了图案花纹的不足,也直接表达了铸造者所表达的一般人的愿望。

3.铜镜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

其一,学生在欣赏文物的时候,能够理性看待文物。文物价值体现在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经济价值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但要透过经济价值看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物本身的美和所传达的文化。

其二,学生了解了铜镜产生、发展和消失的发展历程,能够从大的时代特征、纹饰辨别铜镜的年代,能从纹饰中了解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其三,通过研究,学生学会了自学的方法,面对未知领域有多种获得认知的途径:教师、网络、社会等。

其四,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体现合作精神.

4传统铜镜铸造艺术

铜镜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和同时期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有着密切联系,从四千年前齐家文化中出土的首面铜镜开始,铜镜的铸造技术发展历时千余年。已知传统铜镜铸造技术主要分为制模、制范、浇铸及打磨4个部分,制作过程中所用材料随技术发展而变化。

第一部分制模,是指使用可塑性材料制作铜镜的模具,包括镜面及镜面背后的枢纽,制作过程中应当尽量保证模具流畅性和图案的准确性,以确保后期铜镜表面的平滑。早期制模常见的材料包括陶土、灰砂等,所做模具虽然可以反复使用,但随着时间推移会影响铜镜纹饰的清晰度。

第二部分制范即为铜镜制造外范,通常由两片组成在之前雕刻好的镜模上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镜模做出修补和改动,外范一侧雕有小孔以便将融化的铜液灌注进去。

第三部分浇铸,即熔炼铜液浇铸镜身,我国传统铜镜大多是以铜为主的合金制成,主要材料包括铜、锡、铅3种,融合了铜的可塑性、锡的延展性以及铅液的流动性优势。其中,铅液的使用可以帮助铜镜保持表面光滑、均匀整齐,抑制浇铸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泡,并利用铅液冷却不收缩特性,最大程度的保持住镜身花纹。

第四部分打磨,当浇铸完成后制镜的基本流程就结束了,但想要使铜镜达到光可鉴人的程度还需要经过打磨。铜镜打磨开光早期使用铅粉,后期开始加入水银,二者混合(即银铅),浙江地区出土的宋代铜镜明显带有水银,是打磨使用银铅的有力证明。除了打磨材料外,铜镜打磨使用的水也大有讲究,著名的江心镜就是取江心之水打磨而成的。《墨子·法仪第四》中有:“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平以水),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的记载,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圆规使用。

结束语:铜镜所蕴涵的文化和艺术是博大精深的,据研究,铜镜与文学、铜镜与美术、铜镜与音乐、铜镜与宗教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铜镜中包含着古人传统的哲学理念,铜镜在考古研究方面可以证史,更值得研究的是铜镜文化中体现出很多与其他文化相关联的,如茶文化、酒文化以及中医药学等铜镜很多精湛的制作工艺也还有许多没有发现和提及,从这些制作精美的铜镜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与技艺,很多铸造技艺现代已经无法复制,因此,期待更多人的参与与研究,让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踵事增华、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亚军.汉末三国铭文铜镜的民俗功用探微[J].传承,2013(14):122-123.

[2]王趁意.平度西漢墓随葬铜镜初探——日本古墓随葬铜镜溯源[J].中原文物,2013(05):49-55.

[3].青铜臻至藏界翘楚──访铜镜鉴藏大家冯毅[J].东方收藏,2013(10):70-73.

[3]宫代荣一,塚本和人,葛继勇.对中国新发现的三角缘神兽镜的疑问和反思[J].华夏考古,2012(03):148-149.

[4]杨天荣.一部填补民间铜镜收藏空白的力作——浅议《中原藏镜聚英》[J].中原文物,2012(03):111-112.

[6]田敏.汉代铜镜铭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这些“文物”是认真的吗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浅谈元青花纹饰
陶瓷化妆土在绞胎工艺中的应用探索
《王叔宁墓志》时代背景和书法风格考略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原始陶器的造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