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低灾害风险型社会

2017-11-21 13:47胡鞍钢鄢一龙
当代贵州 2017年25期
关键词:脆弱性经济损失防灾

文_胡鞍钢 鄢一龙

建设低灾害风险型社会

文_胡鞍钢 鄢一龙

中国作为世界自然灾害大国,通过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势,实现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在相对较低收入水平下灾害损失的“双下降”,即因灾死亡人数的迅速下降,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不断下降。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抗灾救灾管理体制和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了抗灾动员机制,形成了应急救援队伍体系。这包括:以军队、武警、公安、消防为骨干的突击力量,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海上搜救、矿山救护、医疗救护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建立了救灾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形成了应急救灾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这包括抢险、搜救、救护、救助、捐赠,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社会各界踊跃奉献爱心,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根据“防范胜于救灾”的防灾减灾指导思想,结合我国的防灾减灾实际情况,参考全球防灾减灾的长期趋势。中国国家防灾减灾战略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减灾为主战略,主要实现从灾害大国到减灾强国的转变,突出体现为两个重要指标,即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体现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所提出的目标:“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同等致灾强度下较‘十一五’时期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

第二个阶段是以防灾为主的战略,实现从减灾强国到防灾强国转变,从灾害损失大国到灾害损失小国的转变,成为低灾害风险的国家,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和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占GDP比重低于1.0%,平均每年因灾死亡率降到每百万人口0.3人以下。

总结中国防灾减灾历史经验,防灾减灾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为防灾减灾的根本,尊重自然规律,提高防灾减灾的科技水平;二是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国家主导、地方负责、社会参与、市场驱动、国际合作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三是综合统筹、协调推进,将防灾减灾建设与经济社会转型相结合,将防灾减灾战略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四是预防为主,综合减灾。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调查、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预防工作,坚持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综合推进灾害管理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工作,降低经济社会应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

降低经济社会应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提高建筑物等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提高防洪、抗旱基础设施的标准等;降低经济发展的脆弱性,提高农业生产应对干旱、洪涝灾害的脆弱性;降低社会脆弱性,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与教育,建设防灾型文化等;降低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防灾减灾战略目标为: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降低经济社会应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同等致灾强度下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例明显下降,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为实现防灾减灾战略目标需要加强防灾减灾八大能力建设,这包括: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加强自然灾害风险调查与信息管理能力建设;加强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设;加强区域和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防灾减灾文化建设;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动员能力建设。

中国作为世界自然灾害大国,通过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势,实现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在相对较低收入水平下灾害损失的“双下降”,即因灾死亡人数的迅速下降,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不断下降。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防灾能力,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应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成为低灾害风险、低灾害损失的国家。(胡鞍钢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鄢一龙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脆弱性经济损失防灾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Kaiser模型在内科诊疗护理风险脆弱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区域生态脆弱性与贫困的耦合关系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安全”开会
基于PSR模型的上海地区河网脆弱性探讨
烟民每年为香港带来逾百亿港元经济损失
下雪的代价
基于脆弱性的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