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看”书

2017-11-21 05:51易连生
金秋 2017年16期
关键词:电子书电脑读书

◎文/易连生

用耳朵“看”书

◎文/易连生

自小便喜欢读书,尤其是课外书。在书籍匮乏的年代,常常偷偷从同学那里借一些“禁书”来读。到了有书可读的时代,更是疯狂地买书,拼命地读书,至今家里还存有许多那个时候买的书。

进入九十年代,接触到了计算机,为这个无所不能的东西所深深吸引。由开始的文档处理、游戏娱乐到后来的图像制作、三维设计、影视编辑,计算机成了我须臾不可离的伙伴,更成了赖以安身立命的工具。

如今工作繁忙,一天中总会有十几个小时待在计算机前,像以前那样捧着书读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有时忙中偷闲,也会在电脑上看书,但总感觉这样太占用时间且零敲碎打,常常为此而纠结。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既然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项工作,那么能不能一边用它做事一边听它给我读书呢,于是开始寻找,不久就发现了这样的软件,安装试用后,真的能够朗读了。虽然只能读以TXT为后缀的文件,同时因为是机器模拟人声,声音听起来十分别扭,但总算是实现了我的愿望。

通过听书,解决了工作和读书无法兼顾的问题。孩子也深受影响,抢着要听。于是每天临睡前给她播放,仅小学四五年级,她就通过听书,“读”完了我建议她看的《敌后武工队》《吕梁英雄传》《红岩》等大部头小说。其中长达40万字的《林海雪原》她连续听了两遍。到现在我都叹服女儿在边听边睡着后,第二天还能准确找出续听的地方。

因为上下班路途较远,也想把这个时间利用起来。于是把想听的内容在电脑上用软件朗读,同时进行录音,之后再导入到MP3播放器中,虽然有些麻烦,但达到了我的目的。

后来电子书出现了。多方比较后,我花近四千元买了一款带有朗读功能的电子书。遗憾的是它读得不连贯,每读完一页,还要我帮它翻页后才能续读,不胜其烦。一次我见到了生产这款电子书的企业老板,对此进行了抱怨。他很重视,表示回去就改进。

孩子考上大学,我给她买的第一件礼物,就是一款能够连续朗读的电子书。比我买的那个要小,可以放进口袋。孩子十分喜爱,几乎时刻不离身。

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我在购买的第一时间就搜索可以读书的软件,很快就如愿以偿。它不仅有类似电脑上那样可以读TXT文件的软件,甚至还有可以直接读网页内容的APP。这样,当你发现想要阅读的内容,却没有时间马上看的时候,可以先收藏,待到有时间后再“听”,省去了转换的麻烦。

随着计算机尤其是手机的普及,让人能够“听”的内容及软件也大量出现。电视上的一些精品栏目如《百家讲坛》,开放大学课程如台湾大学欧丽娟讲的《红楼梦》,传统曲艺如相声、评书、小说等,都可以直接下载并用手机播放,使得“听”书不再只是听内容,而变成了一种听觉享受。

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电脑读书读出的声音已经是真人的语调,不再是原先那种怪模怪样的计算机模拟声了。现在我们“听书”的内容也从以前的文学、历史扩展到了工作、时事、专论以及别人在微信中分享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一方面我们想看的内容很多,没有时间;另一方面又有许多的时间被闲置,比如开车、乘车、做饭、锻炼等等。而听书,则完全可以把这些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

一晃十几年了,通过听书得到的收益多多,我周边的人也受到影响。除了孩子,爱人也采取了听书的方式,不少同事也在向我索要听书的APP。

有人说中国人不爱读书,我有时候想,这可能是以人们是否阅读了传统纸质书籍为衡量标准的。现在有许多人阅读的是电子书,不知道是否在统计的范围之内。

职场很忙,时间紧迫,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听书的方式进行阅读,这样既可以解放眼睛,还可以把许多迫不得已被浪费的时间利用起来。

听,也是读书。

猜你喜欢
电子书电脑读书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我们一起读书吧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