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岩波+柳泽民
摘 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系列教育活动,是中共中央要求全体党员同志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联系群众,从短时间内的集中性教育向长时间内的经常性教育延伸的一个重要举措。从而有力的促使我们党的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的不断创新,以及当前阶段和未来时间内执政水平的不断增强,是非常及时的。而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在本轮“两学一做”的系列教育活动当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学说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更好的理解该活动的内涵和真正的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两学一做;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B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9-0050-03
重视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1]。“两学一做”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保证党的集中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看待“两学一做”系列教育活动,现报道如下。
一、“两学一做”系列教育活动的内涵与意义
“两学一做”的系列学习教育,从具体方面来说,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两学”是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与党规和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我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做”指的是做中国共产党的合格党员。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思想意识的构建加强方面、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方面以及党员自身的精神信仰水准方面都有了新的创新和探索。把全体党员同志团结在一起,以“脚踏实地的去学”和“深入开展的去做”为本轮活动出发点与落脚点,“两学一做”系列教育活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和体现。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学”是关键中的一环,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学”是基础。我们党员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更好的了解党的历史发展变迁,了解党的未来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使命。从而为党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廉洁执政方面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的最危险的滑坡[2]。我们应原原本本的学党章学党规,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并深刻领会、领悟。树立起铁一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保持精神上的清正廉洁、生产建设上的敢于担当、探索创新上的思想解放。
其次,我们在完成“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去“做”,这是我们此次活动的重要落脚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二字。我们的任何成绩、任何成果、任何事业无一不是通过实际的做去取得的。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就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通过“学”去获得理论意识上的正确指导,然后运用“做”去把理论意识上的框架构建变成实实在在的目标与结果。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两学一做”系列教育活动关系与影响
我们党自从建党之日起,就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理论武器,在党的建设与发展上,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当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正确指导作用。历史的主体是人,追求着自己的生活。“两学一做”的学习对象不是抽象的某个物体和没有实物衡量的某个器具,就是存在于现实当中的全体党员同志。而它所要服务的目标也不是不知名的某个观点或者形态,自然是现实当中的广大人民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当中的人无非都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的所有的性质与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党中央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就是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凸显“以人为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和扎实的推进,才能调动全体党员同志的学习热情和奋斗动力,让广大党员处于这样的一种“爱学勤学”的良好氛围当中,能够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正确的描绘出适合中国道路、中国国情的一种过程方法,并通过“做”来实现一种高度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这一社会总体领域的深刻变化,从而引起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之间的改善、推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形成以及社会总体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可以说,“两学一做”的教育活动中,蕴含了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探讨热点。如果我们能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对待此次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发现,就一定能够扎实、具体、深刻的理解“两学一做”内涵与精髓,而不是肤浅、片面、孤立的去断章取义。
三、如何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学习贯彻“两学一做”
(一)個人与社会的互相联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我们党在党章与党规中明确提出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确提出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的生命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3]。我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正确社会意识,在“做”中,中干出业绩,干出成果。而我们的社会存在就是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而形成。只有扎扎实实的去“做”,才能不断地使我们的社会存在由低级向高级、由狭窄向广泛、由平面向立体的拓展和延伸。并且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样的进步也可以带动我党的宗旨和观念的展示与提升,更好的体现出我党思想意识形态的准确性和超前性。
2.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生产力直接作用的结果。当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而当前的生产关系不适用生产力的时候,社会形态就会不自觉的发生一般性的更替。党章中有一个明确的论述,那就是我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我们党认为,生产力是在不断地发展之中。我们党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对生产关系加以调整和补充,使之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全体党员通过对社会形态更替的研究和习近平同志关于论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报告,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把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导向和指南。坚决抵制西方国家的渗透,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错误思潮,加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做一名有信念、有理想、有目标的共产党员和一名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责无旁贷。endprint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一切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决不能把个人的作用置于人民群众的地位之上。党章中规定,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习近平说“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5]。全体党员同志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更好的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善于发现和调动人民群众的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可以统一全党思想,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带领下,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前行。
4.阶级斗争与革命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当党的宗旨與性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背离之时,就会产生阶级斗争,进而发生革命,社会形态也自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了“警惕亡党亡国”的论述。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只有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避免两极分化的严重,才能避免阶级斗争的盲目深入,才能避免类似于“颜色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全体党员,是党深入密切接待群众的纽带和中枢,做合格党员,就是做一名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党员,让广大群众深刻感受到党是在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5.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在党章中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当中,明确提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数十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指明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前进方向。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6]。在这些论述当中,全体党员同志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与实质,把科学技术的运用作为自身实际工作中的第一要务和第一需求。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带来质量上的新一轮的飞跃。科学技术也是“两学一做”中的一个基本观念和理论。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就是为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而添砖加瓦。
(二)个人与经济方面的联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明确提出了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并且要始终要求我们的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就调整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不适合经济发展的不和谐因素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7]。努力构建并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我们全体党员而言,每一个人都要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强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来促进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善,为群众创造安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在另一方面,全体党员还要审时度势,及时发现并调整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不和谐的因素,创建出适合生产力解放、适合生产力发展、适合生产力提高的新型生产关系。把“两学一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要论述同当下的具体实际要求结合起来,活学活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在党章中明确要求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把经济生活中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完全可以有利于上层建筑的建立与发展,也可以推动上层建筑的进一步完善和成形。现在,我们让市场充分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很好的调整了社会中的各个生产关系与生产要素的流动,建立起了崭新的经济基础体型,从而推动政治体制建设,也就是上层建筑的深入发展。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上层建筑的好坏也可以反作用于我们的经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包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内的“四个全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也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法制理念,我们的党章中也写明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政策。党中央也印发了全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廉洁自律准则》。直接从顶层开始新的设计和架构,让经济基础之上的顶层建筑处于坚固可靠的地位,进而反作用于我们的经济基础。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相信“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
〔2〕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65.
〔4〕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7.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2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
〔7〕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8.
〔8〕徐永平.坚持发展观与发展方法论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关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9〕黄雅亭,格日勒图.“中国梦”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01).
〔10〕许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探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6(03).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To carry out the series of "two studies di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quires all Party members comrade to keep the party's advance and close ties with the masses, and regard extending from the short time focused education to the long time regular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way. So that w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our party,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of the current stage and the future time, and this is very timely. Because we regard Marxism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party, in this round of learning the series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two studies did", we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Marxist theory as study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and thu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real meaning. This means we should treat Marxist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the basic carrier, so as to study how to correctly treat a series of "learning to do" educational activities from Marx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view, in order promote the activities successfully.
Keywords: Two Studies Di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ist Theory; Series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