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7-11-21 00:57郝曙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成效建议

郝曙光

摘要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本文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平山县进行研究,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成效、瓶颈,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旨在探索出一条冀西部山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成效;问题;建议;冀西部山区;河北平山

中图分类号 F320.3;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66-02

农业关乎国家食品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1]。《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均明确提出要通过集成示范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先进适用技术,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与运行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典型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农业样板。冀西部的平山县是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是石家庄西部绿色生态屏障、省会石家庄的后花园。平山县以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其发展模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和可借鉴价值。

1 发展现状及成效

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是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2 648 km2,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近年来,平山县立足县域经济实际情况,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让现代农业成为活跃“三农”的“助推器”,让全域旅游成为带动发展的“新引擎”,先后获评“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诸多国家级荣誉称号。2016年,平山县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高起点编制了《平山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加强资源高效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为重点,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了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将平山县建成了全省沟域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和样板区。

1.1 农业产业可持续基础稳固

种植结构由原来的粮经二元结构,逐渐向粮经菌药多元结构转变,比例趋向合理,同时农业生产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平山县与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对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全县农业产业化發展稳步推进,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培育了葫芦峪、生态谷、泓润庄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葫芦峪“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1.2 资源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水资源保护方面,平山县推广管道输水、微喷灌、水肥耦合等节水工程,实现了由输水工程节水向田间综合节水转变。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循环农业模式逐渐形成和推广,粪污治理水平和能力逐步增强。森林和湿地保护方面,全面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山区生态绿化、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52.92%,湿地保护比例达到87.70%,是太行山东麓最绿的地方。

1.3 农村内生动力凸显

平山县累计完成143个省市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任务,打造了以西柏坡、李家庄等为代表的一批省市级美丽乡村,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平山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天桂山、驼梁山、沕沕水、巨龟苑等景区把农业观光、生态采摘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了生态观光农业及休闲度假系列旅游精品,东方巨龟苑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拦道石、紫云山景区等12个被评“河北省乡村旅游示范点”。

2 存在的问题

2.1 粗放经营行为普遍存在

平山县属于山区农业大县,虽然农业园区建设实现了部分山区综合开发,但在生产力落后的深远山区,部分农牧民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对耕地重用轻养,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当地植被和生态平衡。同时,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

2.2 山区自然灾害频繁

全球环境及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致使山区洪、涝、渍、旱和农作物病、虫、草害频发。生态环境及农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下降导致应对干旱气候及洪涝灾害能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2.3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污染开始向农业、农村扩散,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致使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逐年加重,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2]。

2.4 部分民众意识薄弱

主要表现在山区农民信息闭塞,对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不够,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不强,在生产及生活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

3 建议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根据当前实际,立足人口、资源、环境情况,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推动冀西生态功能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在生态系统保育和资源环境保护中发展现代农业[3]。

3.1 优化种养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可持续

根据区域农业资源条件、农业产业基础,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扩大蔬菜和食用菌产业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菜篮子”供应;做强林果特色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打造山区支柱产业;优化畜牧产业,重点推行果(菜)沼畜循环发展模式和以有机肥加工为纽带的循环模式;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endprint

3.2 高效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可持续

以水资源保护以及山前平原农业区耕地地力提升为重点,加强水土资源保护。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中低产田改造,采用工程、农艺、农机措施提高利用率。平原地区建设机井等灌溉设备,并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山区重点加强输水管网、集雨窖等设施,破解山区农业发展水制约。畜牧养殖业重点采用自动饮水及干清粪工艺,推行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处理技术,实现养殖污水減排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3.3 防治面源污染,保障农业环境可持续

大力推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证优质农产品供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在粮食种植区,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粮食作物高效增产施肥等模式;在蔬菜种植区,重点推广畜禽粪便有机肥替代技术;在林果种植区,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炭基肥联合施用技术。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推广药剂拌种、精准施药、机械防治技术,推行“四诱”防控技术和防虫网、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

3.4 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

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湿等措施,增强森林和湿地生态功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做好森林保护开发,深入实施封山育林、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加强流域治理,严格落实《岗黄水库保护条例》,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平山县森林、湿地等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3.5 激发乡村潜能,推进农村社会可持续

挖掘旅游资源和农业发展潜力,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激发农村内在潜力和发展动力。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措施,提升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舒适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休闲农业开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A级景区为中心,围绕景区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集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元化产品,推进平山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

3.6 推技术创模式,强化创新驱动能力

技术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依靠技术创新和转化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5]。重点引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及优良品种,积极引进推广玉米和小麦优质高产、节水新品种,引进高产高值肉羊、蛋鸡、奶牛畜禽品种。集成推广应用“果沼畜”“菜沼畜”等新型种养循环模式,推广粮饲复合种植模式,推广渔业生态养殖模式,推广林下立体循环模式,推广集雨农业模式。

4 结语

“三农”是国家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基础,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已经深入人心,形成社会共识。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必须立足世情、国情、农情,全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1]。平山县作为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内外制约因素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仍面临重点挑战。要想真正成为冀西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通知[A/OL].(2015-05-20)[2017-07-01].http://www.moa.gov.cn.

[2] 吴彩斌,雷恒毅,宁平.环境学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344-371.

[3] 吴东雷,陈声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

[4] 陈阜.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210-213.

[5] 高旺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策略[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64.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业可持续发展成效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三代人的建议
先进国家绿色生态农业给我们的启示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