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孵”出致富路

2017-11-22 10:43口述吴平香
当代贵州 2017年46期
关键词:黎平县鸡苗致富路

口述_吴平香

记录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吴文仙

蛋鸡“孵”出致富路

口述_吴平香

记录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吴文仙

吴平香正在自己的蛋鸡生态养殖场里高兴地捡收鸡蛋。 (杨代富 / 摄)

我叫吴平香,黎平县永从镇龙旺蛋鸡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黔东南州人大代表。也是一个普通的侗族农家妇女。

积极乐观、肯干苦干实干就是我和我的团队做事的本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与大多数城市80后不同,家里姊妹多,小时候生活十分贫寒,上完小学四年级我就辍学在家跟随父母一起干农活。

1999年,年满18岁的我第一次外出打工,之后辗转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打工多年。在打工时,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低,也受过不少歧视与不公,我默默地把苦水往肚里吞的同时,也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不会永远都是一个背井离乡的打工妹。

打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总有一天还要回到家乡,就得想办法边打工边学点技术。每打一份工,我都在思索着这种活如果搬到我的家乡去,是否可以做,怎么做?

2004年,我到福建福州的一家蛋鸡养殖场打工,养殖场招聘员工不要求学历,又可以学到技术,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在蛋鸡养殖场里,我干得非常起劲,我的勤劳、细心,得到场里的认可,在那里一干就是4年。期间,我系统掌握了从蛋鸡饲料的调配、喂养时间的安排、鸡瘟的防治、生活的习性以及蛋鸡品种的选种、周期更换等相关养殖技术。

经过精心准备,2011年,我开始在家乡搞起蛋鸡养殖。当时,为建鸡场,我自己刨挖土石、平整地基,上山伐楠竹、建鸡舍,自筹资金引进鸡苗,迈出创业第一步,现在回想起来挺不容易。

创业初期,由于资金紧缺,我们引进的蛋鸡鸡苗数量只有5000羽,加上自建鸡舍条件有限,采光、温度、湿度等都达不到生产要求,但是,养鸡场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就这样起步了。

2012年7月,黎平县龙旺蛋鸡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随着市场的发展,我们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现存栏海蓝褐蛋鸡50000羽,产蛋高峰期每天能产蛋45000多枚,一年能达到300万元的产值。我们的鸡蛋也进入黎平县及周边湖南靖州等地超市和农贸市场。

五年多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得到了周边群众和社会认可,村里的贫困家庭妇女到养鸡场打工,每人一个月有1800元的底薪,蛋鸡产量好了,还能拿提成。

为了能更好地带动当地群众发家致富,我们还鼓励村民来合作社领养蛋鸡或是商品鸡,成品他们可以自销,也可以卖到我们这里,等他们将鸡蛋或者是商品鸡卖出去之后,我们再收取他们的本钱,看着乡亲们越来越高涨的积极性,我信心更足了。

作为法人代表,虽然我读的书不多,但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为了合作社更好地发展,我认真学习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符合当地实际的合作社管理方法、市场营销措施。我们也得到了许多肯定:州重点龙头企业、州十佳合作社、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2015年4月,我本人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猜你喜欢
黎平县鸡苗致富路
打造“睡觉村”IP 走上致富路
养殖端现抵触情绪 白羽鸡苗价格走低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小钩针“钩”出致富路
1991—2020年黎平县降水变化特征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乡村振兴致富路越走越宽
市场鸡苗量减少苗价有所反弹
脱温鸡苗的饲养管理及常见疾病防治分析
黎平:“十条规范”匡正党员干部行为规范
黎平县林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