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被“围猎”

2017-11-22 02:07文/夏
中华魂 2017年10期
关键词:美色猎物金钱

文/夏 宁

当心被“围猎”

文/夏 宁

围猎,谓四面合围而猎,又称狩猎、打围、畋猎。

过去,围猎对象是虎豹豺狼之类野兽;现如今,居然有些官员也成了被“围猎”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就谆谆告诫:“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中纪委官员也指出,有的地方政治生态恶化,干部被“围猎”,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搞利益输送,遏制腐败蔓延的任务仍然艰巨。

猎人对野兽的围猎,无非是用枪弹,弓弩,毒饵,套扣、陷阱;那些心怀叵测者对官员的“围猎”,则花样更多,包括金钱,美色,豪宅、名车还有讨好、吹捧等,软硬兼施,轮番上阵,无所不用其极,没有点定力,确实很难抵御。反贪局专家总结道,官员被“围猎”,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直接被糖衣炮弹“围猎”。官商勾结,沆瀣一气,官员收受贿赂,金钱、美色、房产、汽车、字画、文物等等,来者不拒,然后投桃报李,出卖手中权力,沦为他人手中猎物。二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官员大打感情牌,一起吃吃喝喝,称兄道弟,一同出入高端会所,勾肩搭背,需要用钱时,他们慷慨解囊,家里有事时,他们头一个帮忙,逢年过节,必有好处送上。久而久之,就成了你的铁哥们,你手里的印把子也就成了替人家办事的工具,你这一百多斤也成了人家的猎物。三是迂回作战,间接“围猎”。他们不直接“围猎”官员,而是选择官员的家属、子女、朋友、秘书等进行“猎杀”,送钱、送物、送好处。一旦亲朋部属就范上当,掉进陷阱,服下毒饵,难以脱身,领导干部也难以摆脱干系,又为亲情羁绊,只好跟着缴械投降。

堂堂官员被一群宵小“围猎”,听着似乎他们很被动、很委屈、很无奈、很痛苦,一旦中箭落马,也令人不无“同情”。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毕竟,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变化根据。别忘了,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那些成了被“围捕”对象的干部,必须从自身找病因、寻病源,才能增强对抗“围捕”的免疫力。你若心无贪欲,再多金钱也无法将你诱惑;你若守身如玉,什么样的美色也无法拉你就范;你若严于律己,根本不与那些大款豪富来往,怎么会上他们的贼船?因而,尽管每年都有一批官员被成功“围猎”,成为“猎物”,但还有更多的干部却能“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什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都很难在他们身上打开缺口。

中国的官员为何会被“围猎”,而且主要是针对一把手或实权派。关键还是他们手里掌握的权力太大,油水太厚,并且缺乏监督、制约。人家“围猎”的不是哪个官,而是他背后无法无天的权力,是他“说了算”的地位。因而,想要不成为别人的猎物,一方面固然要靠坚定信仰,修身养性,提高觉悟,防微杜渐;另一方面更要正确对待使用自己手中权力,实行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办事公开、公正。这样,自己固然没有了肆无忌惮擅权谋私的资本,他人也无可乘之机。而官员一旦权力受控,失去了“围猎”的价值,谁还会在你身上下功夫,谁还会向你打糖衣炮弹?

《醒世恒言》里有个故事,薛姓官员梦中化为鲤鱼,见翁垂钓,想饵上有钩,若吞食岂不被钓去?于是游开,怎奈饵香酷烈。最终游回去张嘴咬钩,上钩后犹自嘲: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同理,官员要想不被“围猎”,面对种种诱惑,既要识得破,更要忍得过,方可身如铁罗汉,八风吹不倒。

猜你喜欢
美色猎物金钱
蛙类捕食“神器”
晴朗的诗
三木落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槐花鸡蛋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语丝画痕
二则
聪明误
不宠无惊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