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哈尼族文化传播机制的构建

2017-11-22 01:55红河州博物馆张湫雨
今日民族 2017年5期
关键词:哈尼族可视化媒介

□ 文/红河州博物馆 张湫雨

新媒体语境下哈尼族文化传播机制的构建

□ 文/红河州博物馆 张湫雨

哈尼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玉溪市。同其他民族一样,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给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媒体语境下,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哈尼族文化传播机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结合。

首先,体验式传播与媒介传播、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相结合。如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博物馆,开办少数民族文化展览;虚拟媒介传播如数字化网络博物馆、网络视频等。

其次,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相结合。例如,在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官方网站的同时,鼓励民间文化网站的建立,引导运用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QQ空间等民间宣传媒介传播少数民族文化。

第三,文字传播与可视化传播相结合。新媒体为可视化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弥补了传统文字传播的单调乏味,受众范围广。可视化传播则具有感染力强、传播效果好、信息含量大的特征,动与静,声与画,虚拟与逼真相结合,实现方式多样、意义丰富、感染力与理解性强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四,学术传播与非学术传播相结合。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进行学术传播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维护少数民族文化的真实性、整体性。

第五,就地迎客与主动输出相结合。既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就地”文化传播,也主动踏出家门,将民族文化运用数字化的方式主动输出。

为此,笔者有两个具体建议:第一,建立哈尼族文化数字档案库。梳理哈尼族文化现存情况,建立数字档案库,对文化事项做好充分翔实的数据记录,并进行数字媒介载体收藏,如电子书、DVD、CD 等,并借助多媒体网络数据库进行保存和管理,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永久性的存储和保护。还可创建资料性的素材数据库和符号库,也就是说将哈尼族文化中语言、纹饰和舞蹈等等这些文化的主要构成元素归类整理成符号库,这样可以通过数字手段对各类符号进行提取组合,方便传习者调用并进行沿袭和创新。在符号素材库的基础上,可以开发具有调入、设计、修改和模拟制作等等功能的设计软件。借助这些数字技术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哈尼族传统艺术的创作效率,同时为哈尼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实用的技术平台。

第二,建立哈尼族文化数字博物馆。可以配合音像效果,借助虚拟场景建模和多媒体虚拟场景演示,重塑一个体验型的虚拟博物馆,让受众在构建的虚拟文化空间中自由漫游,从多角度感受哈尼族文化的艺术魅力。虚拟现实数字博物馆不但可以用三维立体的形式展示哈尼族文化的发展历史、民俗艺术特征,还可以通过构建哈尼族编织、浮雕、服饰制作等手工艺的虚拟制作坊,让观众参与其中,使观众能够在互动的游戏中体验和学习。这一技术的实现,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远程观看,提高了相关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方便哈尼族文化同其他相关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实现信息技术的共享和互相促进。

(责任编辑 赵芳)

猜你喜欢
哈尼族可视化媒介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多族群杂居区节庆音乐文化的认同阶序——以元江哈尼族传统节庆“喍奢扎”音乐展演的当代转型为例
思维可视化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学校您好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