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政治经济学”的八个关键词

2017-11-22 15:35杨依军潘洁
党员文摘 2017年10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常态经济

□杨依军 潘洁

“习近平政治经济学”的八个关键词

□杨依军 潘洁

谈起“政治经济学”,你是不是联想到了卷帙浩繁的学术巨著?“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是不是也是这样?

别担心!“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来源于中国改革发展活生生的伟大实践,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用八个关键词为你解码“习近平政治经济学”。

一: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就鲜明宣示了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

关键词二: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

习近平曾说:“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

在他看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主要短板,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因素,必须尽快把这些短板补齐。脱贫开发工作是我们的一个突出短板,要举全国之力抓好,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为了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成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的步履遍及大江南北、内陆边疆,常常行走在中国最艰苦、最贫穷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数十次国内考察,有一半以上涉及扶贫开发。

关键词三:基本经济制度

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2016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习近平重申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明确表示:“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

关键词四: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

正如习近平在关于建议稿有关情况的说明中所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关键词五:“两手”论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2014年5月26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说:“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两者的职能是不同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并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由此可见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

关键词六:新常态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习近平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新常态”概念:“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新常态”具体指什么?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给出了答案:“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关键词七:供给侧

鼓励创新、淘汰落后。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说:“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何谓“供给侧”?简单而言,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经济学角度看属于“需求侧”的三大要素,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加强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如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降低税费负担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八:开放型经济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习近平曾在国内和国际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今天的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取得实质性进展,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相继成立,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股东,人民币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入篮”……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倡议与行动,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中国力量和智慧,增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正如习近平所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刘名远荐自《时代邮刊》2017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常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