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之妻有真爱

2017-11-23 10:43周俊红
金沙江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木工老二盲人

周俊红

上世纪80年代,我的母亲兰学美,还是个如花似玉的 “村姑”,经人介绍与县家具厂木工师傅——我的 “盲人老爸”周长安相识,后来,建立了婚姻关系。当时,母亲明知父亲即将失明,也许是出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母亲不顾亲朋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父亲。

父亲失明后,组织为了照顾父亲,招录母亲进县家具厂工作,母亲从替班开始,在家具厂里辛辛苦苦工作了18年半,当木工15年,油漆工1年半,卖家具工2年。做木工的时间又长又最辛劳,男人的活女人干,抬木料,抬家具,好重好重,不是一般人可以干的,只有母亲那么吃苦耐劳。有一次,上班时,机器压木料时,木料突然歪了,机器皮带卷了母亲的手,幸好被一位师傅看到及时关了电,可是母亲的左手中指和无名指被搅断了两节,十指连心,失指之痛,刻骨铭心。我现在看到母亲缺了的手指,我的心都好疼好疼啊。还有一次,母亲的肚子也被压料机打着,痛了好长时间,腰也伸不直。那时,也没算着工伤,也没得到一丝赔偿。受伤的有好几个师傅,那年头都没有被领导重视。我放学回家,如果看不见母亲,就异常担心母亲工作会出事,直到见到母亲,悬着的那颗心才敢落下。当油漆工时段,母亲专心地用心学,学会了各种漆法和技巧,漆的木纹可好看了。那时,会这种漆法的寥寥无几。在家具厂工作的最后两年里,领导让我母亲到商店铺面卖家具,稍微轻松一点,但仅仅2年光景,厂子就改制倒闭了。母亲等一批勤劳的木工师傅被经贸委算做病退,工资很少很少,我母亲没有享受到工伤的补贴,也没有享受到独生子女费。一个小女人顶着大男人的木工活计,吃苦受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历尽艰辛,母亲真是 “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啊!当初,工友都认为母亲一定吃不了苦,她会被辞退,她会提出离婚,她会另攀高枝,远走高飞……但是,我敬爱的母亲,为了我的盲人老爸,为了风雨飘摇的家,为了嗷嗷待哺的我,没有那样做。母亲始终对爱情忠贞不移,“挚子之手,与子偕老”。父亲病了住院,母亲更忙了。要照顾外婆和我,还要奔波到攀枝花、昆明给父亲治病,服侍得别人煞是羡慕、称赞。

我读初中的时候,外婆一个人住在干丙村老家,负责赡养的二舅一家搬迁到曲靖去了,母亲除了上班,下班就要煮饭洗碗洗衣服,然后,再赶半个小时的路程,天天晚上回去照顾年老多病的外婆,风雨无阻,早晨,早早的就要起床过来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坚持了10多年。母亲苦啊,母亲累,她瘦得皮包骨。这些,作为女儿的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佩服母亲的孝心,敬佩母亲的为人,感受母亲的真爱。记得,外婆家也很贫苦,外婆2岁就失去了母爱,2006年去世,享年89岁。在外婆去世的那段日子里,母亲相当悲伤,不言不语整整一个月,只静静的待在外婆曾经住的屋子里。在外婆查出淋巴癌的这两年里,母亲一直一个人在床边伺候。一格房间两张床,一张住着外婆,一张住着母亲。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母亲却每一天都好好守护照顾。母亲的孝心遗传影响着我,我也像母亲一样孝顺两边的双亲。那时,我偶尔睡在母亲身边,可以听到外婆与母亲畅谈到大半夜,说些过去的故事,外婆的故事,母亲小时候的故事。外婆也爱我,天天盼望着我能去陪伴她们俩。虽然我家很清贫,但每到周末或者放寒暑假时,母亲就领着我去帮农村的大舅和三舅家。

我母亲一直是个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省吃俭用的人。她舍不得买穿的,穿的是打补丁的烂衣服。她舍不得吃好的,别人送的水果,她连皮一块吃,不舍得买肉吃,只吃菜,煮的菜几乎都不放油,吃野菜都是淡的。我小时候,早点一个包子,中餐吃白菜,午餐吃白菜,肉根本吃不起。有两年,母亲养了猪,我不上课时,去大街上捡西瓜皮来喂猪,父亲摸着一天三餐的喂,还把骨头舂成粉喂,猪养得胖胖的,杀了后,多数卖了,只吃卖剩下的一点,那是没人买的。有时,我还听母亲的话,去背柴皮,背刨花回家烧火做饭。我读中学时,1994年,建校劳动是脱土基,交1000块土基,对于我这个不会做的弱女子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母亲请了两天假,到中学教我挖泥,挑水,脱土基。最终顺利完成任务。我小时候,真的羡慕那些有吃有穿的人,我没有吃过大鱼大肉,到现在我也养成了不爱买穿的,不爱丢弃一点剩菜剩饭的习惯,是母亲潜移默化养成的。一想到母亲,我既感到温暖甜蜜,又满眼泪花,她是那样的贤惠,又那样的苦涩,母亲是最值得我感恩的人!

常言道 “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确实,我家贫穷,又是残疾人家庭,从小开始,母亲千辛万苦,父亲双目失明,家境是万分贫穷,除一两个亲戚邻居对我家好点以外,很多人都看不起我家,特别是连父亲的至亲亲戚都歧视我们,有时我们有事找上门,他们都没有好脸色好脾气好听的话。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我,走路连头也不敢抬,总觉得别人对我们指指点点,相当自卑。可是母亲却做好这方面的榜样,母亲爱干净讲卫生,家务打理得有条不紊。母亲记性很好,会讲很多故事,可好听了,有时我还不如她。哪怕她讲好几遍给我听,可叫我复述,也不及她讲的那么详细精彩。母亲每晚给我讲好听的故事,正能量的各类故事,让我从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前讲给我听,现在讲给孙子孙女听。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如今,我们家团结和睦,整整在一起生活37年了!母亲生于1954年,病退于2003年,今年有62岁了,头发白了许多,腰弯了好些,手也开大裂,视力急剧下降,牙齿也只剩两颗好的,煮菜要十分软,不然无法入口,炒菜几乎都吃不动。母亲一直维系这个家,不离不弃。母亲抚育我长大、省吃俭用供我读书,培养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帮助我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还支持我生并帮忙领“老二”。我两次都是剖腹产,母亲一直陪伴帮助,做饭送饭,端尿端屎,换洗屎片,我的 “老二”有时在半夜三更哭闹,母亲就来换我抱,呵护 “宝宝”到天明。许多过来人都说 “宁愿干一天苦力,也不愿领一天娃”,因为领娃娃琐碎担责,担惊受怕啊。今天,我有幸得到当老师的丈夫的体贴、关爱、扶养,我对家庭的未来充满信心。但要领两个娃娃,我熬得太累了,感到异常辛劳。领第一个娃娃才轻松一点,生了 “老二”,又开始繁忙了。我的老大和老二,都是才3个半月,产假就满了,要到学校上课,要给孩子喂奶。生老大时在乡下,母亲陪我领着孩子,提着吃的和孩子的吃穿住行所有的东西去学校,母亲承担着煮饭、洗碗、洗衣、领孩子。我则除了上课备课改作业等,其余时间就是喂奶,领孩子。生老二还好点,在城里,但是母亲依旧是领孩子为重任,我课多事多时,母亲就抱着小宝宝来学校让我喂奶,其余时间依旧要煮饭、洗碗、洗衣,还要接送上幼儿园的大宝宝,还要照顾盲人老爸。我们和俩个宝贝都十分依恋着母亲。

我参加工作16年,分别在维的小学4年,太平地小学5年,店子小学5年,永定小学2年。我每到一个学校,母亲就开始帮我收拾。陪我去住两天,每个星期天送我上车,每个星期五风雨无阻去车站等我,一等就从中午等到天黑,有时等不到,就回去第二早上又去等。那时在乡下,周五四点半放学,走半小时去路边等车,有班车就当晚回到家,没有班车就只能又走半个小时走回学校。第二天大清早又继续走半小时出来等车。俗话说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转眼间,我已34岁了,我们家这37年里,母亲为全家付出了很多很多啊!母亲要面对生活的艰辛,养家糊口;母亲要主内又主外,勤俭持家;要照顾四个老人,盲人丈夫和我的两个孩子;母亲要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流言蜚语……母亲要面对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有了母亲的关爱,这个家庭才是美满幸福的;有了母亲的温良贤惠,家人才会有好脾气好性格好习惯;有了母亲的言传身教,我才会有勇气为人师表,传承家风;有了母亲尊老爱幼的品德,我们全家人才有依靠和幸福。母亲这份平凡的爱,是伟大的母爱。母亲不仅给予我生命,还教我做人做事,帮我走出盲人家庭的阴影,升华了我的生命意义,让我幸福生活,快乐生活,精彩生活。今天,我欣然抒写这些故事,将这份感激,献给我敬爱的母亲!盲人之妻有真爱!此时此刻,我由衷的想对母亲说:“妈妈,我爱您!”

猜你喜欢
木工老二盲人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借钱
随声附和的盲人
把麻烦挂在树上
郑老二
老二为什么比老大精
盲人节
黄木工
黄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