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心源性脑梗塞的重大疑凶

2017-11-23 07:49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祖春
家庭医药 2017年21期
关键词:心源性华法林脑梗塞

□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刘祖春

房颤:心源性脑梗塞的重大疑凶

□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刘祖春

缺血性脑梗塞,俗称脑卒中,是指脑组织因为供血的血管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细胞死亡,所引起的局灶性(部分性)神经功能缺损。若脑梗塞的体积较小或位于“功能哑区”(不影响运动或感觉的脑区),则患者没有明显的躯体运动或感觉异常,不易被发现,被称为“静息性脑梗塞”或“无症状性脑梗塞”。导致脑梗塞的病因有多种,可以是局部较小脑动脉的硬化和闭塞,可以是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随血流流动堵塞下游的血管,也可以是来自心脏的血栓(血凝块)堵塞脑的动脉等。其中,来自心脏的血栓堵塞脑动脉所导致的脑梗塞,就称为心源性脑梗塞。

房颤:占心源性脑梗塞半数以上

正常情况下,心脏规律地搏动,不会产生血栓;若心脏发生病变,就可能产生血栓。房颤时,心房搏动完全无规律,可在心房和心耳中产生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瓣膜病变时,可在梗死的心壁处或病变的心脏瓣膜上产生血栓。这些血栓很容易脱落而堵塞脑血管,就像老旧自来水管壁上的铁锈块,会随着水的流动而堵在下游较细的水管中。大量医学研究已经证明,房颤是心源性脑梗塞的最重要原因,占所有心源性脑梗塞的半数以上。

房颤是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心脏病变,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多,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可达6%~8%。我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脑梗塞患者中,有房颤者可达11%;而在欧美国家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高达25%。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无房颤同龄人的6倍。在高龄老人中,房颤很可能是导致脑梗塞的最重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房颤人群明显增多,由房颤导致的脑梗塞也将明显增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来自心脏的血栓通常体积较大,容易堵塞较大的脑动脉,因而导致的脑梗塞面积大、临床症状重、死亡率和残疾率很高,危害性不言而喻。同时,由于心脏中的血栓持续存在,房颤患者特别容易有脑梗塞的复发。

心电图:诊断房颤的最可靠方法

房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时很难识别。典型表现有心慌、疲乏、胸闷、气急等,有时自测脉搏会发现明显的脉搏不规则。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最可靠方法。按照房颤的持续时间长短,可以分为发作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发作性房颤占所有房颤的一半左右,且其导致脑梗塞的危险与其他房颤相同,但因为是“短暂发作”(可在睡眠中发生),非常容易被忽略。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或持续时间更长的检测,能够比普通心电图更为敏感地发现房颤。

一旦诊断有房颤,就要进行脑梗塞风险的评估,即计算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梗塞的可能性,风险高者,需要接受积极的抗凝治疗。临床常用的评估房颤者发生脑梗塞的方法是用CHADS2评分。CHADS2评分越高,发生脑梗塞的危险性越高。CHADS2评分分别为1、2、3、4、5和6分时,每年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分别为2.8%、4.0%、5.9%、8.5%、12.5%和18.2%。

项目 评分充血性心力衰竭 1高血压 1年龄大于74岁 1糖尿病 1脑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 2合计 6

由于不同CHADS2评分者每年发生脑梗塞的风险不同,故需要对不同评分者予以不同的处理。原则上,评分为0分者,脑梗塞风险最低,可以不用抗凝治疗;评分为1分者,可以不用抗凝治疗或仅服用阿司匹林;评分为2分及2分以上者,均应予以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福音

抗凝治疗,就是用药物化解血液中的血栓。抗凝治疗包括两类药物,一是传统的华法林,另一个是目前刚上市的新型口服抗凝药。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或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中成药,不能达到抗凝的目的。

华法林的优点在于已经长期使用、临床经验多、疗效确切、价格便宜;缺点在于出血的发生率高和使用不方便。因为华法林在体内的代谢会受到多种药物和食物的影响,血中的药物浓度非常不稳定,药物浓度低会无效,药物浓度高则会增加出血风险。要保持好平衡,既要有抗凝效果,又不能增加出血风险,患者在服药期间,需要经常进行血液检测,每2~4周查一次凝血指标INR(国际正常化比值),始终保持INR在2~3,低了要加量,高了要减量,非常不便。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陆续上市,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其中,达比加群已经被我国批准用于房颤患者的脑梗塞预防治疗。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无须定时验血)、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尤其是脑出血危险性明显低于华法林)。缺点在于价格昂贵,且目前尚未纳入医保。

目前的科学研究提示,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60毫米汞柱),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病、胆红素高出正常值2倍或转氨酶高出正常值3倍),肾功能异常(慢性肾病、肾移植、血肌酐大于200毫摩尔/升),有大出血、贫血、脑梗塞病史,年龄大于65岁,使用华法林时INR控制不好(60%以上的时间段INR不在2~3范围),长期饮酒或服用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多种镇痛剂)者,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危险性高。因此,患者应注意积极地控制其他疾病,避免长期饮酒和应用会影响抗凝效果的其他药物。有其他难以控制的疾病者,需经医生综合评估后,方可开始抗凝治疗。

猜你喜欢
心源性华法林脑梗塞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勘 误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