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艺闪耀,音乐满城

2017-11-23 22:58王悦阳
新民周刊 2017年44期
关键词:爱乐乐团柏林

王悦阳

聚沙成塔,点石成金。12年来,东艺品牌战略新意迭出,亮点不断,脉络清晰,规划长远,逐渐走出了一条从节目品牌到特色品牌到剧院品牌的成功之路。

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和维也纳爱乐乐团,任何熟悉音乐的人都会在自己的下意识中展现这样一幅属于德奥音乐的地图,而作为奥地利国宝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无疑是这张音乐地图上最为闪亮的一颗明星。每年数以亿计的观众在电视前等待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到来,就此也证明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真实的影响力,正如指挥家索尔蒂与维也纳爱乐乐团上世纪中叶在DECCA公司录制的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那样,维也纳爱乐乐团成立175年来,始终在锻造“音乐的黄金”。

如今,这张闪亮的国际文化名片来到了上海,在这座现代化的文化大都市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而维也纳爱乐乐团所选择的演出场地,正是东方艺术中心。演出消息发出后,立即得到了上海乐迷的热烈响应,在短短几周内,两场音乐会门票全部售罄。

作为今年“听交响,到东方”品牌系列演出中引进的重磅演出之一,维也纳爱乐音乐会由“蒸蒸日上”的国际新锐指挥——来自拉脱维亚的指挥家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执棒。乐团在两晚的音乐会中分别演绎了贝多芬的“第七”“第八”交响曲和《莱奥诺拉》序曲第三号,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和《爱之死》,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这份融合了古典与浪漫的全德国产的音乐会菜单,正如尼尔森斯对上海的印象,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座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国际大都市。

无独有偶,11月16日-17日,作为世界一流的乐团,暌违12年的柏林爱乐乐团将在艺术总监西蒙·拉特爵士的亲自带领下,携手著名钢琴家王羽佳,再度登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两场“德国宝沃 乐动之夜——柏林爱乐乐团2017上海音乐会”。

这次西蒙带来的曲目以柏林爱乐十分擅长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管弦乐名作为主。西蒙的这一卸任之旅激发了乐迷的空前热情,不少乐迷提前40个小时到东艺售票处排队等候购买低价票。正式开票后仅26个小时,两场音乐会的3800张演出票便被抢购一空,创造了东艺售票“速度之最”。

巅峰交响,相遇东艺

首度提出“东方质造”概念的东艺2017/18演出季,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维也纳爱乐和柏林爱乐两大古典音乐“巅峰交响”的双双到访,创造了业内奇迹,成为申城的一大文化盛事。

成立于1842年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是享誉世界的顶尖乐团之一,也是当今唯一不设常任指挥的世界顶级乐团。其高超的演奏水准和绝妙的“维也纳音色”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也吸引了一代代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和独奏家与之共创辉煌,他们与维也纳这座城市一样化身为音乐的代名词。乐团前主席赫尔斯贝格曾表示:“‘维也纳音色不仅是个概念,更是一个完全可以被证实的现象,这其中包括很多元素:首先是独特的双簧管、圆号等乐器,它们都是当地特有的;其次是音乐家之间长期的师徒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音色的传承和纯正。此外,维也纳爱乐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常任乐团,一直以来与各种歌唱家合作,乐手们对音乐和人声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虽然乐手们的水平很高,但炫技并不是重点,而是强调音色的丰满、和谐。”自1941年起,乐团担任演奏每年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并承担着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大部分演出。

而此次执棒的国际当红指挥安德里斯·尼尔森斯,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一个音乐世家,师从指挥大师马里斯·杨松斯,现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和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可谓当今新一代指挥界的翘楚。

纯正的维也纳爱乐之声是电视广播媒介等不能原音重现的,只有置身现场才会懂得“黄金的质地”,才能感受最德奥的“维爱”。演出前尼尔森斯就对此次首次携维也纳爱乐来沪演出有很高的期待,他表示:“我很感激能有机会在上海与顶尖的维也纳爱乐合作。在我的印象中,上海是一座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国际大都市。如果让我马上想一个词来形容维也纳爱乐乐团,我的回答是蜂蜜。蜂蜜金黄的色泽、黏稠的质地、香甜的口感,都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气质不谋而合。当然,到底用什么形容词来描述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个问题相信上海的观众们已经在两天的演出中得出了自己的答案。”

追溯起来,东艺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渊源已久。早在2007年和2009年,维也纳爱乐乐团就由小泽征尔和祖宾·梅塔分别指挥来访东艺。至今,维也纳爱乐乐手的身影频繁活跃在东艺,逢单年有维也纳爱乐六把大提琴音乐会,逢双年则有维也纳爱乐音乐平台室内乐团音乐会,乐团的大提琴手塞巴斯蒂安·布魯也曾以独奏身份亮相东方市民音乐会。祖宾·梅塔当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方艺术中心的演出季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很难想象有那么多高品质的芭蕾、歌剧、交响音乐会等好节目都能集中在同一个剧院里演出。我对上海能有这样国际水准的剧院感到震惊!”

2016年5月,东艺隆重召开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与世界超一流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共同发布《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关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声明》,两者合作进一步升级。双方决定自即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全面深入合作,为古典音乐的发展进行具有全新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宣布从2017年至2021年五年期间,维也纳爱乐乐团将每年以全团的阵容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音乐会,每年将在世界范围内聘请一位艺术造诣高超、影响力巨大的著名指挥家执棒,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共同奉献音乐盛宴。

而柏林爱乐乐团,在各种世界交响乐团排行榜中,其辉煌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超一流的水准,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是当今世界古典乐坛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2005年11月,东艺刚开业不久便邀请并主办了柏林爱乐乐团的首次访沪音乐会,轰动一时,被业界誉为“一流乐团演出与一流水准运作的完美结合”,并入选2005年“上海十大文化新闻”之一。endprint

2002年9月7日,西蒙·拉特在柏林爱乐大厅以托马斯·亚当斯(Thomas Adès)的现代管弦乐作品《避难所》(Asyla)作为他的“就职演说”,向世界郑重宣告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的开始。西蒙·拉特和柏林爱乐的上一任音乐总监阿巴多在音乐口味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后者十分钟爱的一些作曲家,如舒伯特、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很少出现在西蒙的节目单当中。他似乎尤为钟爱“两端”的音乐:一边是马勒、斯特拉文斯基以及更加先锋的作品,另一边则是海顿、巴赫、拉莫或更加古老的乐曲。因此,柏林爱乐的演奏曲目范围在近十几年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进而使乐团在适应性、可塑性和丰富性方面获得了质的提升。

西蒙·拉特不单纯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指挥家,他在本质上是一个推陈出新、极富思想的创造型综合艺术家,能够把一支乐团在各方面都带领至全新的方向,这或许正是他当年能够在巴倫博伊姆、杨松斯、梅塔、海汀克等众星云集的激烈竞争中以黑马身份脱颖而出的关键原因。2010年4月,他与美国导演彼得·塞拉斯(Peter Sellars)合作,在柏林爱乐大厅用新颖的半舞台化形式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配以动作和表演,高度仪式化地呈现出来,为这部古老的乐曲赋予新生命,成为这支乐团历史上最难忘的演出之一。为了拓宽乐团的演出曲目,他创立了“深夜音乐会”(“Late Night”)这一全新的音乐会形式,于一场常规的柏林爱乐交响音乐会结束半小时后在同一地点举行(购买了当晚交响音乐会门票的听众可以免费入场),这时通常会将舞台灯光调至幽蓝色,专门演奏那些因介乎交响音乐、室内乐和独奏(唱)音乐之间而少有机会上演的作品,如里盖蒂的《冒险》与《新冒险》、沃尔顿的《门面》等。此外,他十分重视青年音乐人才的培养,不仅每年都会亲自在柏林爱乐大厅指挥当地的学生乐团,而且还促成柏林爱乐音乐家与青少年的合作。

在西蒙·拉特时代,柏林爱乐率先在世界一线乐团行列中完成了数字化进程,全球各地的爱乐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在线直播和回放欣赏这支乐团自2008年以来绝大多数音乐会,极大地拉近了我们与柏林爱乐的心理距离,毫无疑问,这是他为这支乐团留下的一笔重要财富。

尽管相对于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而言,在西蒙·拉特担任音乐总监16年间柏林爱乐来中国大陆演出的频率不高,算上即将到来的这一回总共也只有三次。但是,这三次来华分别位于西蒙·拉特任内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每一次之间均相隔六年。而其中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在上海,在东艺。事实上,这些年大家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西蒙·拉特逐渐由中年步入老年,曾经英姿飒爽的身影愈加变得儒雅温和;柏林爱乐成员则经历了自阿巴多末期以后的又一次大换血,声音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中国音乐演艺事业蒸蒸日上,观众的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每一次重逢,彼此都势必会为对方留下不同的印象。而此次柏林爱乐的中国之行,也是西蒙·拉特以艺术总监身份率柏林爱乐最后一次访华,而上海不仅是唯一连演两晚的内地城市,也是其访华的最后一站,意义非凡。

享受艺术,感受文化

在国际舞台上,被誉为“艺术殿堂”的剧院,一直见证、体现着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和文明的进步。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斯卡拉歌剧院、巴黎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悉尼歌剧院,在世人眼中多代表着各自国家的文化形象。在亚洲,日本新国立剧场、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以及中国香港和台北的文化中心等,也都有力地推动着区域文化艺术令人瞩目的发展。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剧院,那里的文化生态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可以说,剧院在文化生态中核心作用的形成,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一大特征。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内的不少城市开始了高标准剧院的建设,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就是其中最早落成的剧院之一。尽管中国剧院的建设热潮比世界上最近一轮剧院建设高潮晚了二三十年,但却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文化上再次起飞的重要信号,也是在经济大潮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民族未来的文化追求和精神生活所表现出的宝贵历史意识。国内演出市场的欠成熟,既给新建剧院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2005年7月1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开始正式运营。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地处浦东的东艺前景,甚至有人预言,不要说让观众买票去,就是每天免费拉一两千人去也坚持不了多久。转眼12年过去了,在此期间,中国及世界80多个国家、地区的表演团体和艺术家来东艺累计举办各类演出数千场 。可以说,“听交响,到东方”已成为东方艺术中心最大的亮点与口碑。

追溯历史,早在1879年,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支交响乐团就诞生在上海,中国第一部歌剧、第一部电影、第一部话剧都首先现身于申城,可以说,上海历来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兼容并蓄的豪迈和独特的文化影响力屹立在东方。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战略目标的确定,预示着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在跨入新的历史阶段。因此,东方艺术中心完全有责任、有能力也有资格,成为全世界顶级交响乐团上演的一流舞台。

还在东艺正式运营刚开始不久的2005年11月,东艺人就克服巨大困难,邀请并主办了柏林爱乐乐团首次访沪音乐会。一位经常在世界各地观赏演出的国际级乐迷后来在刊物上写道:“柏林爱乐在征服了上海的乐迷的同时,也被东艺世界水准的软硬件所深深折服。柏林爱乐乐团音乐会的圆满成功,也进一步增强了上海对世界文化的吸引力,之后,越来越多的世界名团通过各种渠道向东艺表达了前来演出的意愿。如果用最简短的“组织好节目,把票卖出去”这两句话来概括剧场的主要工作的话,那么东艺用最短的时间从最初的“‘组织好节目”阶段进入到“组织‘好节目”时期,柏林爱乐是个转折点。

在柏林爱乐上海音乐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基础上,2006年3月25日,东艺和新民晚报社等一起策划组织了大规模的“我心目中的世界十大交响乐团”评选活动,在揭晓评选结果的同时,并宣布把入选的十大乐团全部请到东艺来的计划。通过这种“您投票,我邀请”的互动方式不仅让广大市民参与到共同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携手迎接2010上海世博盛会的行动中来,而且推动了“听交响,到东方”品牌战略的持续升温,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金奖”。endprint

12年来,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来沪的数量远远超过在这之前近百年的总和,大多数首次登台在东艺。到目前为止,世界十大交响乐团都曾到访东艺:柏林爱乐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荷兰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等在东艺先后举行了音乐会。一位东艺的会员曾在微博上自豪地说:“东艺可以倒过来数数了,还有几个世界名团没有来过。”值得一提的是,东艺还是国内第一个同时举办了世界两大顶级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音乐会的剧院。东艺的老朋友、曾九次亮相东艺的青年钢琴家郎朗,把自己定义为东艺成长的见证者,“我见证了它从一座外观新颖美丽的剧院,成长为中国顶尖级的艺术殿堂”。

国际舞台,海派情怀

在国际上,交响乐属于小众艺术,但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体现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这个小眾艺术所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它撑起了一个城市多元文化发展中很重要的文化基石。

东艺这扇“艺术之窗”,实质上折射出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它使音乐界变成了国际性的世界。越来越多叱咤国际乐坛的指挥大师、演奏大师到上海后,先是惊讶中国有这么好的音乐厅,音乐会结束后,他们更为东艺有这么多好的观众而惊讶。一代钢琴家、指挥家巴伦博伊姆在东艺演出后对时任市长的韩正同志说:“这里的音乐厅太棒了,这里的观众太棒了!”

出色的音乐厅效果、顶级的世界名团、井然的演出秩序、便捷周到的服务,在演出季中给东艺频频加分,以至在音乐大众心中,它成为古典音乐的一个高度。而地理位置现已变得无关紧要,音乐的高度已将这一缺憾彻底抹平。

作为“东方百老汇”,上海致力于打造东方乃至全球的文化中心。截至2014年年底,上海共有艺术表演场馆93个,且主要集中在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和浦东新区。聚焦音乐方面的,也有东方艺术中心、上海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贺绿汀音乐厅、文化广场等多个场所面对不同需求。最近几年,上海的演出场所更呈现井喷式发展,新建改建剧场超过30家——上海舞蹈中心于2016年10月落成;上海首个水景剧院保利大剧院在嘉定出现;长宁区天山路威宁路的缤谷建成了包含一个大剧场、一个中剧场和五个小剧场的剧场群落;徐家汇美罗城的音乐剧场、复兴西路上海电影院改造成的话剧剧场、环球港剧场与小型演艺秀场、万达广场演艺院线配套剧场等。

更具规模的是环人民广场地带历史遗留的一批闲置剧场重新开业。目前,这个黄金地带已拥有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人民大舞台、天蟾逸夫舞台、共舞台、新光剧场等,年底,88岁的中国大戏院将重新回归,被改建成拥有上千个座位、适合各类音乐剧、歌舞剧及其他舞台剧演出的新剧院;重装后的长江剧场定位为先锋性、实验性、创新性的小剧场;拥有83年历史的黄浦剧场也于10月底回归了上海演艺市场……

与此同时,优秀演出精彩纷呈,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走进剧场,享受艺术的滋养,学会艺术的审美,而东艺在普及高雅艺术方面匠心独具。

12年前,曾有学者统计,上海愿意买票的乐迷只有6000人左右,只够东艺音乐厅坐满三场。面对观众需求不足的客观现实,如何吸引市民、拓展观众,需要东艺人立足长远、广播深耕。在各种努力似乎都行不通的情况下,2006年7月,东方艺术中心踏上了创办普及音乐会的漫漫之路。迄今为止,“东方市民音乐会”已进入第12个年头,业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普及音乐会。

可以说,十几年来,在注重引进世界一流名团的同时,东艺也花大力气铸就了一个惠及民众的艺术品牌。据介绍,“东方市民音乐会”从2006年7月开始举办,如今已形成政府支持、媒体参与、企业赞助、公司运作的良性模式。十几年来,在“东方市民音乐会”的舞台上,不仅中国三代指挥名家曹鹏、郑小瑛、马革顺、汤沐海、陈燮阳、张国勇、陈佐湟、卞祖善、林友声、许忠、杨洋、张亮等携手本土乐团倾力献演,世界指挥大师、英国BBC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贝洛拉维克也亲临东方市民音乐会现场指挥上海爱乐乐团演奏,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惊喜。罗杰·诺灵顿、庞信、佩德罗·哈尔夫特、查伟革、沼尻龙典等国外指挥也热情加盟。

世界级的音乐大师祖宾·梅塔在了解了“东方市民音乐会”情况后,深有感触地说:“在我几十年的指挥生涯中,到过西方许多城市做音乐普及工作。此次看到东方市民音乐会每年演出52场、全年听众近10万人次,真是非常惊讶!”不仅如此,他还亲笔为东方市民音乐会题词:“艺术是情感的载体,音乐是心灵的港湾。我为上海长年拥有年观众达10万人次的音乐普及品牌演出而赞叹!祝东方市民音乐会越办越好!”

在音乐会举办的同时,东艺非常注重观众的培养。据演出结束后做的问卷调查显示,第一次到现场听“东方市民音乐会”的观众和连续5次以上欣赏这一普及音乐会的观众均超过20%;对“东方市民音乐会”满意度调查中,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观众分别为62.48%和28.04%; 2006年,“东方市民音乐会”的观众比例是浦西占2/3、浦东占1/3。从2007年开始,浦东的观众比例开始直线上升,到了2008年,浦东与浦西的观众比例已形成对半开的态势,甚至逐渐超过了浦西。

可以说,“东方市民音乐会”,就是“高贵不贵、文化亲民”最基本的形式。这个演出,一方面走平民路线,另一方面是培养观众、培育市场,构筑良好的市民文化的生态环境,培养市民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正是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坚持与普及,逐渐形成了“听交响,到东方”的这座艺术金字塔。其塔尖是顶级音乐会;而基座就是“东方市民音乐会”;而金字塔的中间层,则是本土乐团的音乐会。从当年的6000人坐满三场,到现在的一票难求,观众不断地增加后,欣赏能力会往上走,潜移默化之中,城市的文明程度同时在不断提升。

聚沙成塔,点石成金。12年来,东艺品牌战略新意迭出,亮点不断,脉络清晰,规划长远,逐渐走出了一条从节目品牌到特色品牌到剧院品牌的成功之路。

一流的演出环境、一流的乐团、一流的运营管理和服务、一流的观众,不仅仅给上海市民留下深刻印象,也感动了世界名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的演出结束后,总经理保罗·休吉斯马上发来感谢信:“我们对这座美丽的音乐厅及音乐厅内的设施留下了极其深刻且美好的印象……你们热情的款待和出色的工作,让此次上海之行成为BBC交响乐团与大师贝洛拉维克的心中永远珍藏的美好回忆。我们期待再次重返这座世界级的杰出音乐厅!”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乐乐团柏林
柏林Wilmina酒店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与昇和影音同行,服务上海爱乐者 专访乐颂坊卓亦丰
滚烫的交响灵魂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柏林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
依托“爱乐”平台 提升专业素养——记浙江省奉化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爱乐”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