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足联合穴位按摩对早期糖尿病足康复的疗效观察

2017-11-23 07:56刘红梅张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2期
关键词:疗效

刘红梅 张玲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泡足联合足部穴位按摩对早期糖尿病足康复的疗效。方法 62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证型选择中药给予泡足配合足部穴位按摩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 高于对照组的5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泡足联合穴位按摩对于早期糖尿病足病程进一步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止和预防作用, 促进足部症状康复, 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中药泡足;足部穴位按摩;早期糖尿病足;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76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其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严重的糖尿病足, 不论是足溃疡, 还是深部组织感染, 大多数都是从细小或浅表损伤引起[1]。因此对于糖尿病足分级0级的患者足部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科2013年1月~2016年6月对30例诊断0级糖尿病足患者采取中药泡足联合足部穴位按摩的方式进行干预,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本科住院患者中62例诊断0级糖尿病足患者, 根据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标准, 诊断为0级伴有皮肤发凉、麻木或刺痛感, 感觉迟钝或丧失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65.9岁。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6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

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 即嚴格控制血糖水平, 合理控制饮食, 减少糖类、脂类及高热量食物的摄取, 晚饭后步行30 min/d, 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足防护健康教育, 使其对糖尿病足有充分的认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泡足配合足部穴位按摩治疗, 可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分型后依其证型分别选用艾叶、苏木、生甘草、红花、没药、草乌(制)、川芎、透骨草、秦艽、伸筋草、桂枝、当归、生地、黄柏、知母、干姜、独活等中草药配方煎熬后, 待药液温度降至38~40℃时泡脚15~20 min后将脚擦干, 涂抹润滑油, 进行足部及小腿的按摩。先由下向上按摩两小腿肌肉, 再重点按揉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穴位, 用力均匀, 强度以局部感觉酸痛患者能承受为度, 每个穴位按摩3~5 min, 双下肢按摩40 min左右, 1次/d, 30 d为1个疗程。

1. 3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肢端疼痛、麻木、乏力症状明显减轻;有效:肢端疼痛、麻木、乏力症状轻度减轻;无效:所有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 高于对照组的5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血痹”、“脱疽”范畴。中医认为脱疽因久病消渴, 耗伤气阴, 甚而阴损及阳, 阳气不能输布温煦四肢。阳气虚, 血行不畅, 瘀血内生。或阴虚燥热, 热灼津血, 血粘成瘀。瘀血阻络, 肌肤失养基础上, 外邪侵入, 败坏经络, 腐烂肌肤筋骨, 导致肢端红肿溃烂, 甚则变黑坏

死[3]。根据其不同表现分为: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湿热壅盛型、热毒型四型[4]。

糖尿病足危害程度较大, 初期症状常不明显或仅有肢端怕冷、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等, 易被患者忽视。随着病情加重可引起足部感染, 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有数据统计[5]表明, 大约25%的糖尿病患者在生命的某个时期发生足溃疡。因此对0级糖尿病足的积极防治和有效的护理是防止糖尿病足致残, 降低截肢率的关键[6]。本次结果表明, 观察组通过中药泡足加足部穴位按摩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症状, 从而减少溃疡、感染几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 1 中药泡足作用机制 临床上, 根据病情辨证选用适宜中药煎煮后进行足部泡浴, 通过药热的双重作用取得疗效, 热可以减轻疲劳、松弛神经, 疏松肌理, 活血通络、改善循环。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俞穴等直接吸收进入血液经络, 输布全身从而发挥药效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扩张血管, 改善周围组织营养, 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7]。

3. 2 足部穴位按摩作用机制 足部穴位按摩是依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 运用按摩手法刺激足部反射区, 从而调节相应脏腑器官以及各系统功能, 以防病治病的一种疗法。《黄帝内经》中就明确记载了足部的20多个穴位及按摩的具体方法。其中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之功能;涌泉穴具有益气行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温中散寒之功效;太溪有壮阳强腰、滋阴益肾、清热生气息的功效;阳陵泉有强筋健骨、利胆和胃作用;阴陵泉有健脾利湿作用;按摩三阴交可以健脾益气、补肝滋肾;通过按摩以上穴位, 达到改善循环、疏通经络、激发脏腑功能的作用。按摩足部穴位, 可有效激活对应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相关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 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8-10]。足部是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 当机体出现病变时, 易出现足温下降等末梢循环不良现象, 通过采用足部穴位按摩手法可以促进末梢循环、使血流通畅, 一方面加强足部气血的运行, 达到“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灵枢·本藏》)”的作用, 使足部血液循环加快, 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足部的各组织获得有效供给, 得到充分的营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