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南妈祖信仰关系初探

2017-11-24 14:37李一鸣李洁宇黄海蓉
新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妈祖海南岛信仰

李一鸣 李洁宇 黄海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南妈祖信仰关系初探

李一鸣 李洁宇 黄海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海南岛的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促进了妈祖信仰在海南岛的传播和盛行,其关系主要体现为:一是宋元以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与海南的海上贸易繁荣,同时,这些地区大量移民进入海南岛,以及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盛举,促进妈祖信仰在海南的传播和流行;二是来自闽、粤等地的移民和商人,积极倡建和参与修复重建妈祖庙宇;三是在空间分布上,海南妈祖信仰主要集中在沿海港口、津渡等,甚至在中国南海诸岛也多有分布。同时,海南妈祖信仰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广泛传播至海外。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妈祖信仰

妈祖亦称天妃、天后,妈祖信仰在海南岛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据明正德《琼台志》载,在琼州府所属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万州(今属万宁市)、崖州(今属三亚市)和感恩县(今属东方市)等地有4座妈祖庙,是元代时候所建立[1]。到明清时期,海南岛妈祖信仰达到高潮,在琼州府所属的13个州县均建有妈祖庙,据统计共有47座之多,其中除了上述4座是元代所建外,其余43座均为明清时期所建[2]。而自古海南岛沿海的一些港口,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和中转补给站,妈祖信仰在海南的流行以及向海外传播,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关联。

一、海南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肇始于秦汉时期,唐宋元趋于兴盛,到明代时期达到顶峰,明中后期,由于明朝廷“片板不许入海”禁令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受到影响。因此,海上丝绸之路自古即已兴起,自中国的诸多港口始发至日本、朝鲜、东南亚诸国乃至中亚、非洲沿海国家等,其中尤以泉州、广州、宁波等港口城市享有盛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出口至海外各国,国外的香料、宝石等则进口到中国来。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连接中国与东南亚、中亚等地区的重要中转站和补给点,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海南大学张朔人先生研究认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往南必须经过南海,其停驻海南岛港口或途经海南沿海大致可以分为“西部航线”“东部航线”和“南部航线”等三条线路:一是秦汉时期,自合浦、徐闻等大陆港口城市出发后,取道北部湾,经海南岛西部海域至越南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二是唐代以后,从广州、泉州等城市港口始发,途径海南岛东部沿海,并停驻东部港口,向南至东南亚地区;三是途径海南岛东部后,穿越广袤的南海,航行至东南亚诸国,更远至波斯湾沿海国家[3]。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促进了海南岛的开发进程和经济社会的繁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管是中国船队经过西部航线,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亦或海外各国船只也经此航线向中国汉代以来朝廷进献物品,还是将航线转移至海南岛的东部,并经此去往东南亚诸国,海上交通贸易进一步繁荣,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海南岛的开发和经济社会的繁荣。一方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紧密了海南岛与中国大陆的海上交通联系,促进历朝来自闽、粤等地移民、商人进入海南岛。海南岛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历代以来均有较大数量的移民进入海南岛,促进本岛的开发和发展。其中大量移民就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海南岛的,而部分商人当留居、落籍海南岛。另一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经过海南岛东部和西部沿海,促进了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发展。海南岛北部的海口、文昌,南部的万宁(原万州),西部的东方(原感恩县)等,在历史上其港口熙熙攘攘的商船船队,都曾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同时,海南岛对于海上丝绸之路亦有重要的中继港作用。环岛沿海的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补给和中继港。如海南岛北部的海口港,宋时称白沙津或白沙口,后又称神应港,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谓:“琼州白沙津,蕃船所聚之地。”[4]此时外国商船即聚集于此,或是驻足避风,或是中继补给。宋元以来,不仅是海南渔民由此港口登船将已经制成干货的海产品运往大陆出售,“从波斯等地开来的大商船,也经常进港避台风或补充淡水和食物”[5]。在海南岛东南部的万州,其东部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在其“州南五十里许”有独洲洋,“涛虽平,下有怪石错立。昔外番海寇之舟,时遇风飘,多覆于此”[6]。因此,万州成为避风补给的重要节点,古时万州港门港船帆林立,过往船只多在此避风和补给,甚至立“番神”庙,往来船只无不祭祀祈祷。

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妈祖信仰在海南的流行

妈祖信仰在宋代即已经产生,在开始全国范围内、特别是沿海地区盛行,则与元代海运兴起不无关联。康熙《琼山县志》引《北京天妃宫记略》云:“宋宣和中,朝廷遣使臣船海中流,适有风涛之变,赖神以免难。使臣路允迪以闻,于是庙中始知妃之灵验著于海也。高宗甫渡,绍兴丙子(1156)始有灵惠夫人之封。壬子(1192),加以妃号。元朝以海运足国,于是配妃以天。”[7]妈祖在南宋时已有“夫人”的封号,后又“加以妃号”。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元代改漕运为海运,大量物资从江南地区通过海运运送至元京城大都,“元朝以海运足国”,加封为天妃。为了褒奖妈祖“护海运有奇应”,元朝廷多次褒封妈祖为“护国庇民明著天妃”(成宗大德三年,1299)、“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文宗天历二年,1329)、“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惠宗至正十四年,1354)等[9]56-57。明清时期,虽然实行“海禁”政策,但是郑和七次下西洋以及广州成为这一时期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等,海运及海上贸易继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朝廷对妈祖也多有褒封。

妈祖信仰在海南。据海南地方文献记载,明代一般称妈祖为“天妃”,而清代多改称为“天后”,这与官方对妈祖的褒封相关;与此相应,妈祖庙多称为“天妃宫(庙)”或“天后宫(庙)”。因海南岛较之大陆地区是悬隔海外,故此天妃、天后称呼沿用至今。历代以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发展,其对于妈祖信仰在海南的传播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传播契机:宋元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以及明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妈祖信仰的传播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之繁盛发展,历代延绵不断。特别是宋元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海南与大陆沿海地区的海上交通更为频繁,经济社会文化交往也更为密切,其时与东南沿海地区贸易频繁,“贾物自泉、福、两浙、湖、广至者,皆金银物帛,直或至万余缗;自高、化至者,唯米包、瓦器、牛畜之类,直才百一,而概收以丈尺。故高、化商人不至,海南遂乏牛米”[9]。从大陆地区通过海运贩卖至海南的,包括了金银物帛、米包瓦器、牛畜等,“高、化商人不至,海南遂乏牛米”,亦可见海南对大陆经济物产的依赖。同时,由于五代十国至宋代以来,中原地区家族大批向南迁移,致使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地区人稠地狭。“于是,宋元两代大批闽人(实质是大部分流动到闽南的中原人)开始大批向两广沿海地带与海南岛乃至南洋各地移民。……而自闽南沿海各港口(以莆田港为最)乘木帆船从水路直接到达海南的移民,他们多在岛北部至岛东部的澄迈、海口、琼山、文昌至琼海一带登陆。这是宋元代闽南人向海南岛移民的大高潮。”[10]这些沿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来到海南岛的移民,自然带来了盛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仰文化,促进了妈祖信仰在海南的流行。如元代所创建的海口天妃庙,历代均有修葺,信众甚广,清代张岳崧谓:“迄今官民渡海来往,必告庙虔祀之,灵异甚著。”[11]即是说来往渡海者,不论官民,都前往天妃庙虔诚祭祀,而且其神非常灵验,护佑往来船只。

明代郑和带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堪称中国航海史和对外交流史上的壮举。郑和船队远航,以其亲身经历妈祖(天妃)神助船队御敌剿寇和应对海上恶劣天气,故郑和多次向朝廷启奏创建妈祖庙并祭祀妈祖。据《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通番事迹之记碑》《天妃之神灵应记碑》等碑刻文献记载,郑和不仅向明成祖朱棣启奏新建妈祖庙,他主持或参与兴建了南京龙江天妃宫、刘家港天妃宫、长乐南山天妃宫等[8]98;而且在航海开始之前及航行途中,多有祭祀妈祖,祈求天妃神助。郑和的航海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妈祖信仰在东部沿海以及海南岛的传播。

郑和船队西下南洋,远至西亚及非洲东部沿海,经过海南岛沿海,更有可能驻足停靠海南岛港口,故其妈祖信奉潮流也影响及海南岛,促进明清时期妈祖信仰传播发展。除了在海南岛北部的海口、文昌等重要港口多建有妈祖庙,以供往来船客、商人、渔民祭祀;在往来船只频繁的万州,除了建有“番神”庙,明清时期亦建有5座妈祖庙:“一在城东迎恩街……一在朝阳街,五邑客建,又一在朝阳街,潮邑客建,一在东澳市,一在草子坡墟。”[12]343其中有两座妈祖庙明确注明是来自外地的商人所建。

(二)传播者:来自闽粤地区移民和商人积极倡建妈祖庙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进一步密切了海南与大陆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海上交通,彼此之间商贸往来频繁,更有许多来琼商人因此落籍海南。同时,由于宋代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的人稠地狭,很多人开始向南迁移,这也包括了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海南岛。所以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所及,外来商人和移民助推了妈祖信仰传入海南岛并广泛传播开来,使得信仰在明清时期即已达到鼎盛。从地方文献以及部分碑刻考察,海南各地妈祖庙虽多为当地官员倡建,乡人、商户多有参与,但也有来自闽粤等地的移民、商人积极创建和参与重修妈祖庙。

海口天妃庙,为元代时所建,明清时不断修葺,彼时来自闽粤的商人即已参与修建其庙。据白沙门天后宫内现所存《白沙门天后宫(妈祖庙)简介》石碑刻文载:白沙门现今所存的三座妈祖庙遗址,其中有两座即是外地商人所建,且都具有一定规模:“一座框架尚存,但已破烂不堪,仍(乃)潮洲(州)商人所建……气势雄伟,为海口地区古建筑所罕见,似人大小的古天后圣母(妈祖)塑像还由百姓保存着。另一座为福建商人所建……其规模为三座之冠。”来自闽粤等地的移民、商人积极修建妈祖庙,在主观上是保存维护自己的信仰信俗,增进同乡沟通和密切情谊;在客观上促进了妈祖信仰文化在海南岛的传播。

而据光绪《定安县志》,位于定安县内中街的天后庙,乃是明代万历年间“广府南、顺、新三邑商民创建”[13],后在清朝时期又经多次重建或重修。又据道光《万州志》,其时万州治内有多座妈祖庙,其中“朝阳街的这两座妈祖庙分别为来自五邑(今广东江门)和潮邑(今广东潮州)移民所建。又据民国《儋县志》,县内两座天后宫在清初的时候分别是广府会馆和福潮会馆,即是作为广东、福建等外地商人在该地的相互沟通、联络乡情的场所[14]。如上所述,这些来自福建、广东等地的移民、商人,到达海南岛经商、定居生活后,或是创建妈祖庙,或是参与建设、修葺,对于妈祖信仰在海南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空间分布:妈祖信仰多集中在沿海港口、津渡及南海诸岛

妈祖信仰,可以说遍布海南岛,明清时期的琼州府所辖13州县,每个州县均有妈祖庙分布,共计有47座之多。这13个州县,除了定安县居海南岛中北部,其他12个州县均是沿海,而妈祖庙多在沿海港口、津渡或人口集中商业繁盛的市墟。同时,由于海南渔民前往南海水域捕鱼,他们不仅在渔船上祭祀供奉妈祖的海上神灵,还在南海诸岛上建立起妈祖庙,将妈祖信仰带至中国南海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地区。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影响所及,在海南岛之海上交通便利的港口、津渡,多会建有妈祖庙供人信仰祭祀。究其原因,一则这些地区商业繁荣,人口聚集,二则往来船只风帆亦夥,妈祖作为护佑海上行船的神灵,故多被航海行船者和经商者所崇拜。如海南岛元代所建琼山、万州、崖州和感恩等地4座妈祖庙,均是建于沿海地带。

在海南岛东北部,清澜、铺前等港亦是非常有名。据正德《琼台志》、康熙《文昌县志》、民国《文昌县志》等文献记载,明清之际计有10余座妈祖庙,是当时海南岛分布有妈祖庙最多的州县。其中清澜天妃庙“在所城外陈家市海边”[15],另有天妃庙“在铺前市北,咸丰丙辰,职同知林玉辉、监生李基植等邀建”[16]129,“在东区清澜马头埠,清宣统三年,朱希颜邀建”[16]131等,都分布在港口或海边村庄,以方便往来船只人员以及出海渔民祭祀。

除了海南岛上妈祖庙林立,还应注意到南海诸岛屿上也有妈祖庙分布。自古以来,海南渔民前往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中国南海水域捕捞作业。渔民海上航行及捕捞作业极其辛苦,颇有生命之忧。为了祈求渔业丰收和航海平安,海南渔民不仅在渔船航行中祭祀祈祷妈祖,而且在捕捞期间所停驻、躲避风雨的南海诸岛上立庙祭祀。据1977年所整理的海南渔民口述材料:“在黄山马(今太平岛),还看到我们渔民先辈所建的天妃(天后婆)庙,用珊瑚砌成低矮的小庙,我们到岛后都要去祈求保佑平安,这天妃庙建成至此至少至少也有百年以上历史。”[17]在西沙永兴岛,古时也建有妈祖庙,“西沙群岛最大的庙,是在猫注(今永兴岛),祀奉天妃,渔民们称她曰猫注娘娘”,“海神天妃娘娘或天后娘娘,在西、南沙群岛除了称她为‘娘娘’之外,也称她为天后婆”[18]。在西沙群岛,其实还建有很多包括妈祖庙在内的海神庙宇,“这些庙宇历经多次的重建、增建、修葺,是东南沿海的渔民或疍家、过往商船、客商的避灾祈福之所”[19],而其文物遗存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关系密切。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妈祖信仰在海南的流行之关联,从外部考察可以归结为上述三个方面。而究其内在联系,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蕴含了中外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在航海上的艰苦开拓,其航行途中经常必须面临各种艰难险阻,因此在自身人力有限时不得已只能借助于信仰的力量。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广为流行的民间海上神灵,人们在航海途中多借助其神力,所以妈祖信仰亦随海运、海上贸易的兴起而广泛传播。海南岛沿海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港口,海南妈祖信仰的传播与流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关系自然密切。二是海南作为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其人民面朝大海、以海为生,其本土的涉海神灵信仰本来亦较为丰富,故能迅速接受妈祖信仰并广为传播流行。三是古代海南本岛亦具有较高的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其人民也积极参与到海上丝绸的对外贸易交往活动中去,这不仅推动了妈祖信仰在本岛的流行和向南海诸岛地区、甚至是海外传播,而且妈祖信仰还与本地信仰文化结合,产生了具有海南信仰信俗文化特色的水尾圣娘信仰、108兄弟公信仰等。

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南妈祖信仰在海外的传播

海南岛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关节点,其妈祖信仰的传入与流行同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关联;同时,在明清以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许多的海南人民下到南洋经商贸易或务工为生,因此海南妈祖信仰也传播至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海南藉华人华侨开始移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大约在19世纪初。1895年海南华侨在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义兴街购地建筑琼州馆,并与天后宫二位一体,故其《琼州馆迁建碑记》云:“尝思圣母之德,上护国家,下扶士庶,五湖共沐鸿恩,四海咸沾骏泽,其功至大者,莫若此也……故此爰众公论,择地重建,即兹造庙崇祀,立像报恩。”[20]而其时海南华侨来到马来西亚各地经商谋生,所到之处凡是建设琼州馆,亦多是会馆与天后宫(妈祖庙)“二位一体”,崇祀妈祖以及水尾圣娘、108兄弟公等其他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神灵。清代以来,海南华侨仅在马来西亚所建妈祖庙,计有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的马六甲琼州会馆天后宫、建于光绪八年(1882)的柔佛麻坡琼州会馆天后宫、建于光绪九年(1883)的霹雳州太平琼州会馆所附天后宫、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的彭亨关丹琼州会馆天后宫等[21]。据统计,至今“马来西亚海南馆联合会属下各州内的68间海南会馆,其中35间设有天后宫,46间有供奉妈祖”[22]。故此有人指出,海南华侨所到世界各地,只要是建设琼州会馆,必定会崇祀供奉妈祖。

综观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妈祖信仰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二:一是宋元以来,随着丝绸之路航线的繁荣和发展,中国东南沿海诸地以及海南侨民,沿海上丝绸之路而下到南洋,特别是海南华侨,在建立会馆的同时附立宫庙崇祀妈祖,极大推动了妈祖信仰在海外的传播。可以说,海南侨民是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地区传播的中坚力量。二是明代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每次船队有多达二三万人之众。其中船队部分随行人员即留居东南亚各国,同时亦将其妈祖信仰信俗文化在海外保存和传播开来。

结语

总而言之,历代以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经过海南岛沿海,不仅推动了海南的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妈祖信仰在海南岛各地的传播和盛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南妈祖信仰的关系,则主要体现为海上丝绸之路所开辟的海上航线,极大地推动了航海文化发展,妈祖信仰文化成为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郑和下西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妈祖信仰在海南的传播;来自闽粤的移民特别是商人积极倡建和参与修建妈祖庙(天后宫),推广妈祖信仰文化。而在空间分布上,妈祖信仰主要集中在海南岛沿海港口、津渡和商业繁盛的市墟,甚至是远在南海诸岛也有妈祖庙分布。此外,海南妈祖信仰文化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还被传播至东南亚地区,海南华侨对于妈祖信仰在海外的传播,可谓居功颇大。

[1]唐胄.(正德)琼台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541-560.

[2]王元林,邓敏锐.明清时期海南岛的妈祖信仰[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3]张朔人.海上丝绸之路变迁与海南社会发展[J].南海学刊,2015(1).

[4]王象之.舆地纪胜[M]//地理志·海南(六种).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75.

[5]彭桐.飓风成港白沙津 [N].海口晚报,2013-04-03.

[6]李琰.(康熙)万州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40.

[7]吴南杰.(康熙)琼山县志[M].康熙二十六年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60.

[8]罗春荣.妈祖文化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9]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544.

[10]符永光.海南文化发展概观[M].香港:香港新闻出版社,2001:18-19.

[11]张岳崧.(道光)琼州府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377.

[12]杨士锦,吴鸣清.(道光)万州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13]吴应廉.(光绪)定安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88.

[14]王国宪.(民国)儋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247-248.

[15]马日炳.(康熙)文昌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47.

[16]李钟岳.(民国)文昌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17]韩振华.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G].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425.

[18]韩振华,李金明.西、南沙群岛的娘娘庙和珊瑚石小庙[J].南洋问题研究,1990(4).

[19]陈进国.南海诸岛庙宇史迹及其变迁辨析[J].世界宗教文化,2015(5).

[20]李天锡.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窥探[J].八桂侨刊,2009(1).

[21]宋元模.天后宫在马来西亚各地[C]//朱天顺.妈祖研究论文集.厦门:鹭江出版社,1989: 183-185.

[22]苏庆华.马新华人研究[M].吉隆坡:马来西亚创价学会,2004:124.

(作者单位:李一鸣、李洁宇,中共海南省委党校;黄海蓉,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B988.2

A

1004-700X(2017)03-0046-05

本文系2015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研究”(HNSK〔QN〕15-9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妈祖海南岛信仰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信仰的旗帜
淮安的惠济祠与妈祖文化
信仰之光
妈祖祭典
海南人为什么说福建话
“早春茶”开采
论信仰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海南岛橡胶树风害坡度的影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