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英译中闺怨诗的文化渊源与翻译策略

2017-11-25 05:00冯文婷
长江丛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石油大学英译诗词

潘 雯 冯文婷

古诗词英译中闺怨诗的文化渊源与翻译策略

潘 雯 冯文婷

中国诗词注重抒情,善于表现人内心真实、复杂、微妙的感情,而世间万般情感中,唯有离愁相思是最让人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在中国灿若群星的诗词宝库中,闺怨诗最能凝练出这种“引而不露、哀而不伤”的情境,最能体现出中国诗作意不浅露、语不穷尽的含蓄与委婉。

闺怨诗 文化意象 翻译策略

纵观中西的诗歌创作,唯有中国独树一帜地出现闺怨诗,闺怨诗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古代的妇女们在“三从四德”的封建观念影响下,只能附属于父兄或丈夫,男性社会的变故也无可避免地左右着妇女的生活。连年征战致使大批男子浴血沙场,留下闺中怨妇暗自垂泪,是为征妇怨;商业的不断发展,男子们背井离乡、走南闯北,留下妻子在日夜盼望中蹉跎岁月,是为商妇怨;社会大环境的变动,出身疾苦、误入风尘、逼良为娼,是为歌女怨,等等。

此上种种,皆是闺怨诗中的典型代表。既然闺怨是中国特定社会土壤中结出来的恶果,那它就势必会反应中国的特定文化,并以诗词为载体体现出来。这些含有历史文化厚重感的诗词如何保质保量地英译就成了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此,着重探讨以下两种闺怨诗常用的翻译策略,不求以偏概全,但愿能给众多读者些许启示。

一、“末尾点睛”征妇怨

“征妇”这一群体是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历史嬗变免不了战争的刀光剑影,大批男子征兵入伍送往前线,留下闺中妇孺,她们翘首南望、魂牵梦系,只盼良人归来。请看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是一首绝佳的闺怨诗,前两联带给读者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仿佛依稀可见新婚的少妇,天真浪漫,沉浸在对新婚生活的美好憧憬里。颈联的“忽”使画风斗转直下,“忽见枝头杨柳色”,“柳”同音“留”,中国古代素有折柳赠别的传统,柳树也是中国诗词曲中重要的“送别”意象,这窗前的柳树勾起了少妇对夫婿的思念,而夫婿去哪里了呢,尾联揭示出了真相—丈夫跨上征骑,保家卫国打仗去了。 英文中,句末所讲的东西一般都是一句话的重点,英译中国诗歌也得采用英文的表达方式,即在结尾处点明文章主旨,凸显文章精髓,用精炼的语言照应全篇,用英语的句末重心来突出诗歌意境。译文如下:

The young bride in her boudoir does not know what grieves;

She mounts the tower, gaily dressed, on a spring day.

Suddenly seeing by roadsides green willow leaves,

How she regrets her lord seeking fame far away!

二、“文化剖白”歌女怨

在翻译歌女类闺怨诗词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些有着浓重历史背景的名词,甚至典故,这些在中国读者看来颇具意味的神来之笔,可能在外国人看来会一头雾水,此时就得从仅限于文字形式的翻译转换为对文化内涵的剖白,不如直接将文化内容简化,把内在意义截取出来。看下面的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一首典型的讽刺诗歌,从“后庭花”中,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借古讽今之意。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出自南唐亡国之君陈后主李煜所做,商女的地位极其低下,温饱不足、处境凄苦的她们哪能体会得到亡国的悲凉,这里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指的是当朝统治者的昏庸无道,但是怎样将其中这层意思点破,让国外读者也能了解其中意味则需要在翻译手法上下功夫了。试看译文:

Cold water and sand bars veiled in mist and shores steeped in moonlight,

I moor on River Qinhuai near wineshops at night.

Where song-girls knowing not the grief of conquered land

Are singing songs composed by a captive ruler’s hand.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闺怨诗中部分的实例,以点带面地列出英译诗歌中几种较为常见的英译处理手法,在英译中国诗词中,一定不能不假思索字字对应,毕竟翻译的进行不是纯粹的语言转换,还有不可忽视的文化问题,双语的转换说白了就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异域文化的转换。

其次,除了文化问题,还得注意到目的语展现形式的问题,一定要以符合目的语受众可接受的方式呈现译作,比如上文所述的“末尾点睛”法,还有以静化动、实化诗词意象法等等。

[1]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新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

[2]毛贵荣.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刘法公.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文化探幽[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潘雯(1989-),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南石油大学,研究方向:英语笔译;冯文婷(1994-),江西景德镇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南石油大学,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石油大学英译诗词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前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前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