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家庭环境现状调查
——以库尔勒市为例

2017-11-25 05:42朱建强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少数民族子女

朱建强

维吾尔族家庭环境现状调查
——以库尔勒市为例

朱建强

少数民族家庭是少数民族社会组织构成的最基本单位。本文以库尔勒市维吾尔族家庭为例,通过调查,从人口状况、居住区域、家庭结构、家庭教育等方面阐述了维吾尔族家庭环境的现状。

维吾尔族 家庭环境 现状

少数民族家庭是少数民族社会组织构成的最基本单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递和传播始于家庭教育,家庭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研究少数民族家庭对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传播的方式和方法,以及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扬弃文化中的陋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库尔勒市维吾尔族人口状况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库尔勒市共有各民族43个,总人口58.13万,其中汉族占67.9%,维吾尔族占27.9%,其他各民族占4.2%。

在库尔勒市市区居住的维吾尔族市民,从事着各行各业,从小商小贩到政府部门职员,学历层次较高的多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在我们随机抽样调查的100人中,大中专及以上学历占到38%,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对汉语的重要性认识也较为透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对学生汉语学习的支持力度也相应较大。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生源的整体素质,良好的生源素质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形成教育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但是在库尔勒市所辖的乡村,跟市区相比较而言,学生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观念和对双语的认知都存有差距,家长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不同,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规划和认识不同,对教育生源的素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循环体系,限制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发展,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说,库尔勒的维吾尔族因为受语言限制等原因,相对汉族和蒙古族,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中获得信息渠道较少、接触面较窄,发展较为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居住区域特点

每个民族都生存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当中,其生存的自然条件也不完全相同,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

库尔勒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腹心地带,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孔雀河冲积洪积平原上。域内河流有孔雀河和塔里木河。水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库尔勒市为欧亚大陆暖湿带干旱气候,光热资源、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库尔勒市城区坐落在孔雀河畔。在古代,库尔勒是“丝绸之路”北道和中道的咽喉要道。如今交通便利,是通往南疆的交通枢纽。

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任何一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同时,教育从来都不是一种脱离于实际的抽象活动,其教育对象、内容、方法、目的以及全部体系都不能脱离于具体的时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因此,教育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分布与规模。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当地的交通、经济发展带来了便利的条件,较南疆其他地区,经济处于“排头兵”的位置,能够为当地的教育,尤其是“双语”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教育资源,库尔勒市的“双语教育”由最初的“双语实验班”发展到今天的乡级学校也施行了“民汉合校”,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少数民族学生就近入学,为学习汉语创造了条件,保证了少数民族学生从入校起,就能接受到正规的汉语学习。

库尔勒市的维吾尔族在居住区域同样也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大杂居”主要指在库尔勒各个居住区域都有维吾尔族居民,“小聚居”主要是指聚居区域相对集中在城西,以萨依巴格社区和团结社区最具代表性,以及所辖周边的乡镇,如哈拉玉宫乡、阿瓦提乡。“大杂居”的居住特点,为库尔勒市的民汉合校创造了良好的区域条件。

三、家庭结构特点

家庭自然结构是家庭的生活的重要指标。家庭结构在其规模上,可以区分为大家庭(联合、扩大、主干家庭)和小家庭(核心家庭)。这可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家庭人际关系的疏密程度①。

随着库尔勒市经济的发展,维吾尔族民众社会交往、工作性质的不同,以及家庭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结构简单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库尔勒市维吾尔族家庭三世同堂或者四世同堂生活在一起的主干家庭、联合家庭为数并不多,主要为核心家庭,即夫妻(年轻夫妇)二人主要带着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

在城区生活的维吾尔族核心家庭较乡村相比,无论是在生活条件、经济方面,还是交通便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越性,他们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格外的重视,对子女赋予了更加殷切的期望,对子女教育投资力度也较大,除正常的学校教育外,多数家长将子女送往各类培训班参加培训。

四、家庭教育特点

家庭教育的职能存在的历史比较悠久,它的产生与一夫一妻制的出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晓华教授在其所著的《论维吾尔族的家庭及其变迁》(新疆大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3期,2002年9月)一文中提到了维吾尔族家庭的教育功能,指出其有三大功能。第一,教会子女独立生活;第二,学会做人;第三,劳动技能教育。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指导生活技能和思想品质方面,对于指导子女在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家庭教育方面,库尔勒市的维吾尔族家庭正逐步接受现代教育理念,但在实际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濡化的成分还是比较明显和突出的,各种禁忌、礼仪、教义等渗透进民族文化中,其特点是通过“潜移默化”去影响子女的思想,凭自己的经验去影响子女。这些现象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家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家庭的家庭教育出现“缺位”,在教育培养子女的过程中,没有将子女考虑成社会角色去培养,只是一味地将子女当作家庭“群体”中一员去塑造。有少数的家庭对子女的成长与发展不闻不问,任由其随意发展,致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化中容易出现问题,最终导致产生某些消极不良的后果。如学业成绩不够理想、人生目标不够明确。

“家庭成为学习型组织,孩子有可能先于父母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多种虚拟的现实将儿童过早地推向成人社会,孩子的经验极大丰富。父母唯一的对策就是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之中,在共同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去探讨”。②家庭成员在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不是很积极,学习型家庭这个概念在库尔勒市少数民族家庭中并没有被广泛地接受。

但家庭成员普遍认识到了汉语教学和民族教育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新疆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不少数民族人才,离不开大批的双语人才甚至是多语人才。深刻认识到民族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①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480.

②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94.

[1]范婷婷.多元文化下家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6).

[2]吴琼.新疆城镇少数民族家庭观念的变迁[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3.

[3]方晓华.论维吾尔族的家庭及其变迁[J].新疆大学(社会科学版),2002,30(3).

[4]孟志梅.从择偶条件看南疆农村维吾尔族的家庭濡化教育[J].昌吉学院学报,2009(5).

[5]拜合提亚尔·吐尔逊.现代农村维吾尔族家庭规模与结构、家庭关系及家庭功能初探[J].西域研究,2005,(3).

(作者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朱建强(1982-),男,汉族,硕士,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汉语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少数民族子女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析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