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济《文心雕龙·声律篇》之“内听说”释义

2017-11-25 05:45力远思
唐山文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声律刘勰武汉大学

力远思

刘永济《文心雕龙·声律篇》之“内听说”释义

力远思

“内听”一说出自刘勰《文心雕龙·声律篇》,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在对《声律》篇进行释义时,首先关注到了这一概念,认为“舍人‘内听’之说最精”①。随之,刘永济对“内听”进行了阐发,论述了何为“内听”,“内听”、“外听”之间的关系;“内听”与文章声律、情感的关系;以及“内听”实现的途径——即刘永济所说的澄神养气。《文心雕龙校释》在关注“内听”方面具有启发性意义,后来学者也从多方面对“内听”进行了探索。

刘永济(1887一1966),字弘度,号诵帚、知秋翁,室名易简斋、微睇室、诵帚庵,湖南新宁人,曾在武汉大学长期担任文学院院长,《文心雕龙校释》本是刘永济在武汉大学教授《文心雕龙》时的讲义。刘永济先生词学造诣颇深,曾师从“清末四大家”朱祖谋、况周颐二人;作为一名词学研究者,刘永济对文章声律具有独到的眼光,其在《文心雕龙校释·声律篇》中围绕刘勰“内听”之说,提出了很多有颇有价值的问题。

一、内听与外听

在《文心雕龙·声律》一篇中,刘勰提到了“内听”与“外听”,说“响在彼弦,乃得克谐,声萌我心,更失和律:其何故哉?良由内听难为聪也。故外听之易,弦以手定,内听之难,声与心纷,可以数求,难以辞逐。”②在这里,刘勰将“内听”与“外听”进行了比较,认为“外听”易而“内听”难,但由于刘勰并未再对“内听”做过多的阐发,学界对其内涵就有了争议。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认为,“内听”指的是“文章声病”③,认为“内听难为聪”意为对于声乐的不调和,人们往往能听出来,对于文章声律方面的不调和,却少有人能了解。另有“曹学佺评‘内听’认为是内听风骨;牟世金认为是作者的心声;周振甫认为是调节的飞沉;詹锳把吟诵时听诗赋或文章的音调叫作内听”④。笔者比较赞成黄侃先生的说法,认为“外听”听的是器乐的声律,“内听”听的是文章的声律。正如童庆炳先生在《〈文心雕龙〉声得盐梅说》中认为:“‘外听’指乐器演奏的外在的乐音,它是依靠手来调节的,只要有一定的经验,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内听’即诗文的音律,其中特别是字音的平仄,要安排好是很困难的,因为“声与心纷”,即心声与所想不是一致的。”⑤

总的来说,“外听”是客观的,与“响在彼弦”的声乐有关;而“内听”较为主观,是萌发于人内心之处的声音,反映在文章的写作上,即为文章的声律。而正由于这种无形的声音发自于人主观内心,它既容易与“心声”背离,更会导致“文声

(即文章声律)”的失调。刘勰认为,这种失调难以通过文辞的锤炼来弥补,只能通过掌握音律技巧来解决。正如吉新宏在《“双层和谐”论——〈文心雕龙·声律〉理论体系考察》中说的,“‘内听’不是一个单面的实体,而是一个矛盾体。它由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方面是‘心(情)’,另一个方面是‘声’。”而只有“法”才能帮助人们“穿越‘心’与‘声’的中间地带。⑥吉新宏的这些观点是比较合理的,但其中出现了一个失误,即认为对“内听”评论较为精当的言论实首出于刘永济而非詹锳。

二、声律与情感

刘永济在其《文心雕龙释义》中认为,“舍人‘内听’之说最精”,“盖言为心声,言之疾徐高下,一准乎心。文以代言,文之抑扬顿挫,一依乎情”⑦,首先理出了“心”与“言”、“情”与“文”的关系,即言语是人内心的外化,文章乃至文章的声律都是人情感的外化。“言为心声”、“文以代言”的观点是符合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重视人之情思的(如“物以情观”)。

接着,刘永济说:“平心论之,文贵有声,声贵协调。”⑧即文章写作中的声律问题很值得重视,声律协调与否正是文章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相对于声律,刘永济认为放在第一位的还应当是情感:“但用之者首重切情,必使诵者无佶屈聱牙之病,闻者有声入心通之妙,斯为至善耳。”

在《文心雕龙校释》的最后,刘永济进行总结道:“盖文艺之美,既贵整齐,又须错综,而其本柢仍在情思。准情思以为文,则疾徐高下,错综整齐,自然有序。是则无法而不离法,有定而仍善变,此亦研习六代文章者所当深解也。”⑨刘永济认为,跟随内心情思而写成的文章,能够自然而然具有整齐、错综的形式之美,这是一种“有法而不离法,有定而仍善变”的境界,这当是研习六朝文学的学者深深体悟的。

对此,童庆炳即受到启发,在其《〈文心雕龙〉声得盐梅说》一篇中谈到了声律与情感的问题,认为:“刘勰《声律》篇另一个要点就是发挥了“情者文之经”说,把诗文声律的产生、运作与人及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并且童庆炳认为,关于“内听”,“刘永济体会最为深刻”,“刘永济把‘内听’之说,跟声律与人的情感表现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声与情符’、‘情以声显’,深得刘勰理论的精髓,很有价值。”⑩吉新宏在其《“双层和谐”论——〈文心雕龙·声律〉理论体系考察》中,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发。认为刘勰分别在声律本体论和声律方法论方面,“立足于‘乐本人声’,揆以法度,从而解决‘声’与‘心’的矛盾”,“提出了‘和韵’原则和一系列具体方法,而“这两个方面体现了刘勰的声律理想——‘双层和谐’。第一个层次‘心’与声的和谐,是‘内和谐’;第二个层次是文句之间和谐,是‘外和谐’⑪,这些都是比较有价值的探索。

三、澄神与养气

刘永济在《文心雕龙校释》中说:“心纷者言失其条,情浮者文乖乎节,此中枢机至微,消息至密,而理未易明”,认为在文章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心”与“言”、“情”与“文”的和谐往往是很难达到的。继而,刘永济分别举了词和曲用韵的例子,说明不同韵部具有的不同的特质。他举王骥德《曲律》中的例子说“东、钟”韵声洪深,“江、阳、皆、来、萧、豪”韵声响亮,“寒、山、桓、欢、先、天”韵味雅致,而“庚、青”韵味清冷……⑫正如现代乐曲中,人们说音乐中的24个调性、音乐中的和弦等等都是有感情色彩的。以基础和弦为例,由Do、Mi、So组成的C和弦是明亮的,由Si、Re、So组成的G和弦相对来说则更为柔和,Am和弦由 La、Do、Mi组成,当它作为主和弦时,歌曲往往显得忧郁悲伤。可见不论是音乐中的乐音关系,还是诗词中的用韵,“当一定的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往往会引发人的心理上种种不同的情绪”,那么“声”和“情”即使是两个层面的内容,也是可以互相打通的。

如何将声音与情感巧妙自然地结合起来呢?以沈约《答陆厥书》⑬为例,面对陆厥在写给沈约书信中的质疑,沈约说古代很多作者其实都通晓音律,但是相对于乐曲的音律,文章中的声律显然要复杂很多。沈约说:“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繁,配无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举。”作为文章声律论的先驱,沈约等人以音乐中的五音来比配文章中的声律,其体会到这种困难是自然的。继而沈约说“故知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说文章的音韵之中还有很多奥秘,这种奥秘“轮扁不能言,老夫亦不尽辩此。”在体会到文章声律复杂性的同时,沈约还提到了一个问题,即“天机启”和“六情滞”的问题,有关音韵的奥秘,他自己到最后也弄不清楚了,但他认为,一些的伟大作家,他们的作品能够“音韵天成”,自然而然地符合声律的规则。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按照祖保泉、程天祜在《〈文心雕龙·声律〉述评》中的说法,这种“音韵天成”事实上是对于声律非自觉的体察,而六朝是声律开始自觉的时代,“沈约等自觉地运用了声音变化的规律入诗。”⑭另一方面,这种对于“天机”和“六情”的强调,其实是对创作直觉的认知和对自然美的肯定,后来钟嵘的“直寻”之说、“自然英旨论”是与之相通的。因而刘永济又说:“作者用得其宜,则声与情符,情以声显。文章感物之力,亦因而更大。然其本要在乎澄神养气,不可外求,故曰‘内听’”。再者,这里也涉及到了创作心理的问题,正如刘永济所说:“论者往往归之天籁之自然,不知临文之际,苟作者襟怀澄澈,神定气宁,则情发肺腑,声流唇吻,自如符节之组合”,这种解释是符合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思想的;如《神思》一篇中有“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强调文章创作前要有虚静的精神状态。实现这种精神状态的途径,在庄子看来是“心斋”,“坐忘”,在陆机看来是“伫中区以玄览”,在刘永济看来是澄神养气,这是一脉相承的。

“内听”是刘勰文章声律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心雕龙校释》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对刘勰“内听”之说的重视。刘永济将“情发肺腑,声流唇吻”视为文艺的最高标准,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声律观是相符的;其对刘勰“内听”之说的阐发,真实地反映了刘勰作为六朝文论家对声律的追求和探索,以及对人内心情感的重视,反映了六朝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自觉,对后世学者研究《文心雕龙》的声律观具有启发意义。

注释:

①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第100页.

②(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第552页.

③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第118页.

④王鑫.“音以律文 声得盐梅”论——刘勰声律理论浅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7(4).

⑤童庆炳.《文心雕龙》声得盐梅说[J].社会科学战线,2011(3).

⑥吉新宏.“双层和谐”论——《文心雕龙·声律》理论体系考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4).

⑦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第100页.

⑧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第101页.

⑨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第106页.

⑩童庆炳.《文心雕龙》声得盐梅说[J].社会科学战线,2011(3).

⑪吉新宏.“双层和谐”论——《文心雕龙·声律》理论体系考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4).

⑫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第100页.

⑬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第122页.

⑭祖保泉,程天祜.《文心雕龙·声律》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82(1).

力远思(1993-),女,安徽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810000

猜你喜欢
声律刘勰武汉大学
刘勰的“借力”
校训展示墙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声律启蒙·一东(童声独唱)
刘勰拦路拜师
舍弃面子的刘勰
舍弃面子的刘勰
李斌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请问这是哪个版本的《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