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在语文课堂中的适用方法

2017-11-25 09:08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杜甫英雄

张 奕

浅谈新课改在语文课堂中的适用方法

张 奕

实施新课改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在这个总框架下,语文新课改的策略是让语文课堂增加一点哲学的高度、历史的深度和文学的广度。增加人文情怀,涵育文学素养,拥有昂扬阳光的审美素质。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健康高雅的文学趣味才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所在。

追问体验 教学 语文 课堂

一、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其中的先秦文学是异彩纷呈、隽永深邃的部分,是文学宝库中瑰丽的明珠。由于时代背景的久远和文化心理的隔膜,给学生的阅读造成障碍。我认为结合新课标教材解读应从流派思想的精髓处把握。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和“忠恕”之道是儒家思想地精髓。“仁”在全书出现了109次,有最高境界也有最低要求。博施济众是大境界,而“不贪”“克已”亦是仁的基本内涵。荀子强调“堪天役物”,即改造自然,这对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反对迷信思想有一定价值。但性恶论不强调“天人感应”“神道限君”的思想,客观上使得天子的权利无限膨胀,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大同发展。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即道在不言之中,如果说能表达出来的很多是糟粕,那么“文道合一”就成为一种奢望了。墨子是工匠出身,能够组织学团,提倡“兼爱非攻”,不让君主以大歁小。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在古代闪烁着夺目的光辉。时代衰落而思想云起的现象的确耐人寻味。抓住每一个思想家的精神实质,如果能这样把学派主张的思想简洁利落地传达给学生,使他们站在一个高度上再来审视、评析课文,无疑会茅塞顿开,令人豁然开朗。

二、中西合璧,突显人文性

在新课标教材中必修模块外国文学精读篇目6篇,略读篇目12篇。在数量上大辐度减少,作品的换新率大,外国文学作品在必修课程中的重要性降低。纯文学类外国作品的比例下降,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国文学作品经过翻译家之手,诗歌、小说、戏剧原汁原味的特色和语言的优美性都大打折扣了,论说文、演讲篇章表达了他们先进的科技文化,正好弥补了我们在文化思想上的不足,有着重要的存在价值。像我们19世纪50年代的现代文学战争体裁的作品更多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多的是类型化而不是典型化的人,而俄罗斯描写战争体裁的作品出现了三个诺贝尔文学奖(帕慕克、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因为俄罗斯作家不管历史如何变化,紧紧抓住不放的是人的价值。不是为了战争而写战争,能够紧紧抓住人的遭遇去写。对于人性的关注是最富有生命力和价值的内容,所以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特色和评价的特征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外国小说欣赏》收16篇小说,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收24首诗歌、14首散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收9篇作品,《外国戏剧》占6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收10篇作品,外国作家写的传记占了4篇。要正确处理好必修和选修模块间的关系,必修要精读,选修模块可鼓励倡导有兴趣、文学素养高的学生运用创新的思维多读一点,多评一点,从而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在中西交融地基础上发展好民族文化。选修课要切忌依然延续很庄严的课堂气氛,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让他们在轻松中产生渴求知识的阅读需求。

三、知人论世,实施追问体验式教学

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精心备课,认真预设教学设计,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收放自如。追问学生,逼得他哑口无言,在你的人格魅力下他就会读书,就会学好国语,从而实现国语的振兴。

在讲杜甫的《蜀相》时,直接切入最核心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英雄指谁”,学生可能回答,指杜甫。老师问杜甫当时干什么了,能成为英雄?学生说,不知道。老师说,杜甫四处漂泊,流浪到甘肃,辗转到成都,依靠朋友的资助,盖了“浣花溪草堂”,这样的人是英雄吗?学生可能说,不是英雄,可能是想当英雄。老师问,想当什么英雄?学生说,杜甫想当诸葛亮。教师说,杜甫跟李白有什么区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权贵”,诸葛亮是权贵吗?学生说,过去的权贵。老师说,为什么说杜甫想当英雄?学生可能说,写过《三吏》《三别》,有英雄气。老师说,写《三吏》《三别》的就是英雄吗?学生说,他关心人民,反映民生疾苦。老师说,没当官是英雄吗,没有功名是英雄吗,杜甫只留下诗篇是英雄吗?学生可能说,你说呢?老师说,是文化英雄,如果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了苏轼、李白、杜甫、龚自珍还会这样灿烂吗?文化英雄是近现代中华民族的魂。

四、直面文本,培养文字感受力

培养学生拥有自主自觉地阅读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教师在教授课文的时候常说一些“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语焉不详”的套辞。讲郭沫若的《天狗》时,我说,作者实际上是在考虑工业化这个问题,工业化之前对大自然的幻想是非理性的,拥有了现代科技后,月亮的阴晴圆缺是很自然的事情。作者以狂放的、个性扩张式的表述认为国家会有一种新生。所以“一切的一,一的一切”的语言即是对国家走向新生的预期。“天狗”具有吞吐日月的力量,真正能具有吞吐力量的是工业。美国惠特曼也是一位呼唤工业时代来临的诗人,作品中表现工业时代的来临给他一种激动。但教师在讲授时要保持学生对作品的反思。诗篇不错,但问题也有。因为工业时代的负面效应就是工业化的现实和工业化的理想的差距。人类的经济发展有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客观上工业化的发展也意味着在吃地球的肉,喝地球的血,地球已变得千疮百孔了。

以全新的视角透视文本,以发散的思维方式理解文本,以批判的思维方式解读文本,让每名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拥有独特的心理体验,获得愉悦的阅读快感和幸福感,培养高雅的阅读趣味,增强热爱祖国语言的高尚情感。

[1]温儒敏.语文课改要摸清底细,直面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

[2]江炎金.更新教学方式 推进语文课改[J].科技信息,2010(27).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杜甫英雄
英雄犬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杜甫改诗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绝句
自古英雄出少年
《外国文学动态》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