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蕴含的发展观

2017-11-25 11:05
长江丛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七一理政小康社会

杨 娟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蕴含的发展观

杨 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是新时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总结概括,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发展观、社会发展观和全球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习近平“七一”讲话 发展观 探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简称“七一”讲话,下同),全文共11,700字,运用“发展”两个字82次,充分证明了发展在其治国理政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所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发展观、社会发展观和全球化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的重要成果。

一、唯物辩证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发展观是世界运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和本质特征,指明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在第一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讲到:“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这就为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道路,为我们开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可能。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还讲到:“时间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任何一个理论是一劳永逸,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任何是事物都在矛盾斗争中,不断演进、变化、发展。矛盾无处不在,发展无时不有。只有时刻保持探索、求知的欲望,才能不断认识矛盾问题,解决矛盾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于处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事件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由此可知,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传承创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发展观,对我们的理论创新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社会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的层次来探讨具体国家、社会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社会发展观。早期的著作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后期的《资本论》等都有对社会发展理论的论述。我国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体系等,都是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观。

习近平“七一”讲话关于社会发展观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上。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在这里社会发展实现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上述目标的路径是“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蕴含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

众所周知,“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内容,涵盖了社会建设的全方位,这一战略布局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继承主要体现在,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处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国情依然是人口多、底子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因为我们社会发展目标、政策、体制都要体现继承性、扩展性、延续性和稳定性,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还体现在,对小康社会的建设,从“建设”到“建成”的发展,这一创新不仅体现了习近平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也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的信心和魄力。说明我党有有能力有信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魄力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也只有按照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一代接着一代干,积小胜为大胜,才能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七一”讲话在讲到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时,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建设实践是对理想的实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合,才能实现为伟大理想。

发展还体现在,将发展明确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强国富国,改革开放,建设美丽中国,为了谁?由谁共享?是一切统治阶级需要回答的问题。“七一”讲话再一次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所以说,“七一”讲话蕴含的社会发展观,不仅包括社会发展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三、全球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者坚信,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历史使命最终一定会实现。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今天谈论的全球化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相雷同,因历史的局限,我们今天的全球化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但全球化发展的规律已经明晰。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讲到:“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化发展观的观点,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点。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更深入地阐述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今天中国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坚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中国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和科学总结,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扬,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党中央集体智慧结晶,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纲领性文献。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钱娟.马克思发展观的哲学内涵[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4]黄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余精华.从”七一”讲话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9).

[6]赵周贤.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N].人民日报,2016-07-07(009).

[7]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深刻意涵[J].人民论坛,2016(19).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领导干部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难点和对策研究”(13BKS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七一理政小康社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신시대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