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研究

2017-11-25 03:22吴晓楠
长江丛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吴晓楠

传统文化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研究

吴晓楠

本文从传统文化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各种调查数据,剖析当今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尝试从对中国古老文明的认同感中剥离出大学生当今的思想认识,加以辅佐匡正。

传统 文化 思想教育 方法

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接点

文化力量就在于构建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想教育就是完成该任务的切入点之一。当今,随着互联网+及全球化观念的植入,思想价值开始多元化的转变,照搬照抄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很难推进并取得成效,因此将传统文化学习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已是时代的需要。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意识,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认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含量,坚持运用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的特殊优势,实现文化的育人功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仅借鉴以下三点阐述:

第一,中国乃礼仪之邦,“仁”作为古代一种宽泛的道德范畴,“仁者爱人”。这种爱,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这种爱是从爱亲人开始的,所以孝悌是“仁之本”;其次,是广泛地爱他人,即“泛爱众,而亲仁”。对他人的爱,主要表现为“忠恕”。“忠恕”的意思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之,孔子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推近及远的爱。仁”可以作为指导大学生协调人际关系,正确处理矛盾、冲突的方法,把“仁”这种与人相处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一种修养功夫,既包括克制私欲,又包括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孔子认为,“为仁由己”,也就是说“为仁”主要是靠自己的修养功夫而实现的。而“礼”则是社会的规范。孔子认为,“克己”的修养功夫和对礼制的恢复可以使“天下归仁”。是说自己要有所作为,也要尽心尽力让别人有所作为,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不强求不推脱,用以指导自己如何仁以待人,克己复礼,提升大学生的人生领悟。

第三,“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一方面,任何人都有可能达到“仁”的境界——“我欲仁,斯仁至矣”;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做到仁是不容易的——“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认为自己最得意的门生颜回,也只能做到“三月不违仁”。这一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尤为重要。仁的核心是信,如何做到以信待人,以信做事,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发展儒家文化,以礼待人,以仁做事,就是需要以信为根本,这样才能一切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传统文化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探析

目前互联网+作为整个社会的潮流引领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的全球化更加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流引领。在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时事政治作为教育内容已成为固有模式,要让大学生所接受和掌握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指导生活和学习,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显得不那么无力。那么如何将全球化的思想政治融入到传统文化中,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

虽然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从小开始如春雨般润物于无声。但是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思想越来越成为现代年轻人的主流思想,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开始接受与比较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差异,同时其自身文化素养的发展使得大学生们开始有自己的文化书房。面对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对比苦涩枯燥无味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课堂,多元化的思想发展成为了主流趋势,慢慢带动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传统文化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探析如下:

第一,我们思政工作的要善于比较、善于发现,站在历史文化的潮头,来对比传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差异与精华。准确把握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现状的缺失,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多读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第二,逐步进行文化渗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逐步渗入到大学各个学科中去,以传统文化的眼光与方式来学习新的专业学科及专业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指导学业、引领思维、规划目标。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思想多样性,引导学生自己比较文化的精髓,使他们自己站上传统历史文化的潮头,潮头之上,风光无限,风险无限。我们思政工作者就需要及时关注、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得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比较、全方位感知文化的熏陶。

由此,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自发的了解传统文化,其优秀的文化传承对大学生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引发共鸣。在文化自信缺失严重的大学生群体中,唯有加强传统文化认知,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循环,指导当今大学生积极生活,主动学习,进入良性的自我管理。

[1]葛懋春,李兴芝.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宋元林,吴怀友.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

[3]顾友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徐州工程学院)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方式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451)。

吴晓楠(1980-),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