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因素研究

2017-11-25 05:00魏小敏
长江丛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主观因素作弊学者

魏小敏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因素研究

魏小敏

我国学者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取得了诸多的成果,深化了人们的相关知识。但是相关研究中也存在如分析不深入、视角单一等问题,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因素研究不足。

大学生 考试作弊

一、心理问题

许多大学生选择在考试过程中进行作弊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例如任慧英、张英(2008)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是及其复杂的,究其原因是对考试反感、虚荣心和自尊心作祟、不愿吃亏、侥幸心理。[1]董朝宗(2006)则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还存有攀比心理、嫉妒心理、友情心理、逆反心理、强化心理、强迫心理、冒险心理及合理心理等病态心理。由于上述心理促使了当代许多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选择了作弊这一行为。刘海云(2011)则认为,当代大学生选择考试作弊还存有投机心理、博弈心理。本文认为,除了上述提到的作弊心理状态外还有依赖心理、落差心理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产生了影响。

综上,一方面,许多有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研究显示学生在作弊过程中的心理是复杂的、多样的,并且由多种原因形成了学生的作弊心理,但不同的学者在研究的角度、深度、内容有所不同。这就表明,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才能更加深化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研究。

二、认知偏差

当代许多大学生对考试的认知存在偏差也加速了其作弊行为的发生。许春艳(2008)认为,由于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不重视学习、认为学习无用,平时过多的把时间分配给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最终选择在考试的过程中作弊以蒙混过关考试。郑可敏(1999)则认为,在高校难以抑制学生考试作弊之风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们对考试作弊所产生的危害认识不清楚、不重视,在其对某大学的调查中显示90%的学生对考试作弊的现象采取容忍态度。[2]吕阳(2007)认为,有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存在问题,认为学习是为了混文凭,满足于60分的水平,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同时还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上大学才是开启真正的学习之旅,都把认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正是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偏颇才加剧了作弊行为的发生。

综上,各界学者对影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认知方面已做了诸多研究,并且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当代的学生对考试的认识上存在比以往更多的想法,但是许多学者对学生考试认知上的研究不够深入。这就表明,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对高校学生的考试认识方面应加深研究程度,从更加深入的层次出发,剖析高校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三、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影响学生考试作弊是一个很重要的主观因素。许春艳(2008)认为,许多学生会在考试的过程中选择作弊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及热爱,导致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认真复习和预习,以至于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为了是考试能够不挂科,所以在考试的过程中进行作弊。罗令娇(2006)认为,高校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过难,并且教材陈旧或选用不当,就会导师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尽而促使他们在考试的过程中选择作弊。许艳(2009)等人认为,引发作弊动机的最主要内在因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不感兴趣,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困难,最后为了应付考试,导致作弊行为的发生。本文认为,一些高校教师,职业思想不稳定,不能专心于教学科研活动,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缺乏研究教育教学效果较差,影响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综上,学习兴趣不浓厚是许多研究者得出的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每个学者的研究侧重点、视角又有所不同。这就表明,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更加拓宽视野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考试作弊的影响。

四、伦理道德

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会反应在考试的过程中,所以许多学者都对学生作弊的道德诚信进行剖析,以便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对考试作弊的影响。李宝华(1999)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是由于道德素质滑坡、价值观念倾斜,被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所侵蚀,同时也是将考试侥幸作弊所取得的“成就”视为成功的“捷径”,她认为改变高校学生的这种错误思想是迫在眉睫的。李丽霞(2003)认为,当代大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缺乏诚信,根据她的调查显示有过作弊行为的有30%,而在大学四年中有作弊动机和做过弊的学生有90%左右,她认为这种行为是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是不诚实的行为,应坚决的予以杜绝。本文认为,考试作弊不仅意味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在作弊者本人身上的失败,同时也使班里其他同学面临道德上的考验,让许多学生在道德观念上混淆了是非,从而造成考试作弊大学的不断“壮大”。

综上,高校学生选择在考试过程中进行作弊是跟个人的诚信道德水平有很大联系的,诸多学者也多次在文章指出。但是也明显看出,在伦理道德影响考试作弊的分析上比较单一,没有深入分析。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拓宽研究范围,运用多样思维进行思考伦理道德对考试作弊的深层次影响。

[1]任慧英,张英.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6):81~82.

[2]郑可敏.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暨南学报,1999(4):143~145.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魏小敏(1990-),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

猜你喜欢
主观因素作弊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作弊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防止作弊
学者介绍
主观语境对言语自在表达的影响与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