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时代的社会记忆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票证专题档案

2017-11-25 03:44张凤刚
云南档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票证市镇粮票

■ 张 叶 张凤刚

票证时代的社会记忆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票证专题档案

■ 张 叶 张凤刚

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一直以来,档案的第一价值,即凭证、查考价值都是档案学界研究的重点,社会公众对档案作用的理解也多在这一层面上。2004年,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提出“档案在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的遗忘、构建和恢复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寻找遗忘记忆和发现过去记忆事实真相的重要载体。”此后,档案的记忆属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业界专家和社会公众认可。

完整的社会记忆既包括国家历史记忆,也包括社会集体记忆和普通百姓个人记忆。类型丰富、内容完整的档案资源,才能构建一个立体、真实、完整的社会记忆。因此,档案部门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不仅要重视官方档案和著名人物档案,也要重视反映普通民众生活的档案,以便最大限度发挥出档案在建构完整社会记忆中的重要功能。

云南省档案馆现有馆藏约168万卷(件),时间上至1705年(清康熙44年),下至2016年,档案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全面完整地反映了我省近代以来政治、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立体地构建了我省多彩的边疆民族记忆。其中有一组以文书、照片、实物组成的票证专题档案,真实地反映我国建国以后很长一段(19世纪50至90年代初)国家计划供应、老百姓凭票购买的票证时代历史。

我国票证时代的源起

建国初期,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国家的和平稳定,全国人口迅速发展,但粮食的生产与城乡粮食供应间产生越来越大的缺口,为了妥善地解决粮食供求的矛盾,切实地稳定物价和有利于粮食的节约,1953年11月23日,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按户籍人口定量供应。1955年8月25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将已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十七次会议于1955年8月5日通过的《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予以公布,粮票从此应运而生,拉开了我国长达38年之久的“票证时代”帷幕。

《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国务院令

从馆藏国务院文件《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中可以看到:办法共五章二十四条,规定了非农业人口实施居民口粮等量、工商行业用粮按户定量、牲畜饲料用粮分类定量的供应制度。居民口粮、工商行业和饲料用粮,均按核定的供应量发给供应凭证。供应凭证分为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地方油票七种。《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还根据居民的劳动差别、年龄大小及不同地区的粮食习惯,确定具体供应等级和每月档案口粮定量标准,对居家、外出人员、少数民族节日需要的特殊用粮、归国华侨、各国驻华使领馆、外国来宾、外国侨民等规定了粮食供应办法,对工商行业用粮和粮食制成品与及家畜饲料用粮的都规定了供应标准。

《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粮食部令

同一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颁发《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规定了市镇粮食供应凭证的种类和使用范围、全国通用粮票及地方粮票的面额要求、供应凭证的印制职责等。1959后中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需要凭票购买的商品从粮食扩大到日用百货,于是相继产生了肉票、油票、布票、棉花票等100余种票证,通过这种票证制度,把当时的人们纳入了全国统一的分配制度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商品市场逐渐活跃,物资不断丰富,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范围,1980年6月12日粮食部下令停止使用全国通用粮票,其余各种票证也陆续停用,至1993年伴随着中国人民流通了38年的各种票证彻底地从历史舞台上谢幕,也宣布着票证时代的正式结束。

票证时代的影像记忆

票证时代人们吃穿住行严格凭票供应,买米买油买肉要排队,买纸买煤要排队,买各种东西要排队,有时怕买不到,三更半夜就去排长队,排队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云南省档案馆馆藏19世纪50年代昆明街头人们争购各类生活日用品的照片档案,照片中人们在供应油、盐、肉、纸、煤等生活必需品的店铺外有序的排队,既有年青人、也有老人、小孩,他们或喜或忧,或带着各式各样的小凳子,或手拿不同大小的各类容器,耐心的等待购买生活所需各类物品。那个特殊年代老百姓的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照片档案得以真实生动记录下来,社会记忆也变得丰满而鲜活。年长者通过这些照片穿越时光再次感受和回忆曾经亲身经历的艰苦岁月,年青人透过这些照片了解过去、传承历史。

老人和小孩拎着形形色色的容器坐在简易小木凳上排队买油

店铺外人们正在将买到的卫生纸捆绑在自行车后座上

透过老人背影依稀能感受到她们没有买到盐巴时无耐失望的心情

丰富多彩的各类票证

自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后,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进入社会,到1961年市场上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0多种,吃的有粮油票,猪、牛、羊、鸡、鱼等各类肉票,糖票,豆制品及蔬菜票;穿的有布票、棉花票、化纤票、汗衫票、布鞋票;用的有肥皂、手纸、煤油、火柴票等等。总之,票证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吃粮要粮票、喝酒要酒票、买布要布票、买纸要纸票…,票证严格控制着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1984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油肉食等商品放开供应,深圳人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1985年,国家又取消了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逐渐丰富,人们手中的粮票开始有所盈余。1991年广东、海南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1992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993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正式宣告停止使用。

全国通用粮票

云南省粮票

云南省饲料票

粮票及其他票证作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购物凭证,在中国使用长达38年,虽然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对缓和当时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粮食短缺、稳定市场价格、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将永远铭刻于人类记忆。如今,粮票这种无价证券,因其特殊的历史意义、精美的图案、丰富的种类、受到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它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印记,见证了国家农业发展的水平、见证了社会生活的品质、见证了粮食物资短缺年代中国人民的艰难岁月,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既是收藏爱好者心中的珍品,也是充实票证时代完整社会记忆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档案,它与票证专题文书档案、照片档案相互补充和印证,最大限度发挥了档案在建构完整社会记忆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省档案局

猜你喜欢
票证市镇粮票
论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
酉阳县涂市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宁海“票证的故事”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张宝红:中国票证拍卖第一人
粮票
在粮票堆里遨游
粮票: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
宋代草市镇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
小粮票,大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