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见天地心
——又琦画序

2017-11-27 07:51
神州·时代艺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化县国画家梅山

刘 墨

复见天地心

——又琦画序

刘 墨

湖南有一座山,叫大熊山,在娄底新化县的北端,海拔高1622米,被视为当地的神山。大熊山及其周边,诞生了一种文化,叫“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是由伏羲、神农时代开始,到夷、百越、百濮等“蛮族”生生不息留下来的长江流域古老文明的“活化石”,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加以特别描述的刑天、蚩尤、共工等人——不管是神话还是传说——都代表了梅山文化的血性之所在,集中地体现着湖南新化、涟源、安化、新邵等地人的性情。

袁又琦,是在这文化中浸润出来的画家。

他的画,大多取材于湖南境内的山山水水,然后以生涩、拙朴、凝重、深远的笔意,给人以隽永、悠长的回味,面对他的画,也总会有油然而生的诗意。

▲ 《东风又放花千树》 袁又琦

前人重摹拟,今人重写生,但是单纯的摹拟或写生,都不足以表现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本质。

我曾经以为,晚近以来,将国画纳入依据现代大学体制而成立的美术学院之中,实际上却是最大限度地剥离了作为一个国画家所需要的人文知识结构与成长环境——它可能会培养出一个技艺超群的画家,但培养的却绝不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画家。

又琦对传统经典绘画下过非常深入的临摹功夫,但他又不能不重视“生活”,探寻以新的方法表现自然界里的勃勃生机——如果仅仅是“临摹型”的画家,只能停留在“师古”阶段,无法掩饰其创造力的孱弱;而过于泛滥的创造力,虽然会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在文化传统与审美方面,却一定大打折扣。

所以,一方面临摹,一方面写生,一向过去,一向未知,实际上无不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在吸引着他前行——而这可能是吸引又琦不断超越自我的一个动力。

▲ 《一江春水向东流》 袁又琦

传统山水画孤峭、奇幻、冷淡,但在画家面前的自然山川,却是繁茂、丰富、生动,前者是中国山水画千余年来发展而出的至高审美之境,后者却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真实而丰富的现实。近年来,又琦在自然山川里不停地跋涉、写生、创作,他不断地肯定自己,也不断地否定自己。他或许将这视为“困惑”,然后在画面上不停地深浅浓淡地调整着。我以为,这是他所以能够保持他画面上独有的张力的秘密之所在!

又琦对人生对画理颇具哲思,这使他的绘画有了另外一种味道,固然,理性思考会使画面有渐趋“僵化”之嫌,但理性思考却可以增加画家的深度与高度——没有这种理性思考,也就没有中国画的自觉意识;而有没有这种自觉意识,对于画家来说,是大不一样的。

在他的作品里,他让笔墨从写生状物中“独立”出来,承担他的激情与他的渴望,他并不沉溺在像西画那样巨细无遗的写生中,他愿意将一幅画当作一首诗、一首音乐,甚至是一个梦想;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自觉地将国画所特有的笔墨意识和诗情渗透在画面上,透显出苍茫、深远、丰富的意境。

在画里,他寻找着世界,也在寻找着自己。

宋人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论艺曰:

“索之于未状之前,得之于仪形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

至于如何臻致此境,正是画家用心用力处!

(作者系中国美术史硕士、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袁又琦 作品

▲ 《青峰夕照》 袁又琦

▲ 《攸县仙人桥图》 袁又琦

▲ 《湘中湄江观音岩》 袁又琦

艺术家档案

袁又琦,1953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先后就读于西安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为山水画大家贾又福工作室访问学者。1995年3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研究馆员。现为长沙后湖国际艺术区驻园专业山水画家、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国家级美术大展,并获奖,论文发表于《美术》杂志。

猜你喜欢
新化县国画家梅山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新化:守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二)
一纸红叶映香山
湖南中药材有效供给机制研究
新化举办首届师生书法大赛
庐山拾遗
王家训人物画欣赏
醉情翰墨写春秋
论梅山道教文化中的“巫”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