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价值思考

2017-11-27 03:00韩永红
体育教育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客体陀螺民俗

韩永红

(南京市盲人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6 )

民俗体育价值思考

韩永红

(南京市盲人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6 )

通过对民俗体育价值的审视,发现:民俗体育价值体现在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以及客体对主体作用的互相交织和彼此影响上。民俗体育在与人们的关系中不断地“映现”自己、“实现”自己,并让人们“感受”着自己的独立性和效应。人们通过参与民俗体育,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并通过选择、改造、建构等将这些认识反作用于民俗体育,改变着民俗体育的形式与内容,以符合自身的尺度,满足自身的需要。

民俗体育;价值体系;价值主体;价值客体

1 民俗体育价值本质

什么是价值?这个问题牵系着价值论上最基础也是最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价值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毫无疑问,我们所谓的价值是作为各种具体形式的价值而抽象存在着,这个抽象代表了一定的对象对人来说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各种价值学说基本认同了此观点,认为价值就是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然而在更进一步理解价值的本质问题时,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在价值存在和本质问题上占有一定学术地位的学说主要有:观念说(精神存在说)、实体说、属性说、关系说、实践说等。在“观念说”中,人们把价值看作是人的意向、情感观念等,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 “实体说”认为“价值是以独立存在的实体或现象存在”。 “属性说”认为“价值是作为某些实体所固有的特殊属性而存在的。” “关系说”认为“价值不是实体所固有的属性,而是人特有的对象性现象。” “实践说”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现象,是作为一种特定的‘关系态’或‘关系质’而存在着;然后指出,价值是人类生命活动即社会实践所特有的对象性关系——主客体关系,这些关系的基本内容和要素组成价值。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属性同人的主体尺度之间的一种统一。”在论及价值本质关系上,我国学者大多坚持了“实践说”,即用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去全面把握和衡量事物以及人的价值。首先,民俗体育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体现,实践是民俗体育价值的源泉。在人们的实践中,民俗体育是通过民俗体育器械、组织形式、规则和有他人参与民俗体育等活动来体现,其目的是要达到开展实践活动所要期望达到的结果。在民俗体育实践过程中,凝结在民俗体育中的功能被人们逐渐发现和利用,并通过认知和评价,民俗体育价值和反价值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区分。民俗体育价值以民俗体育实践为基础,离开了实践,就不会有民俗体育价值。

其次,民俗体育价值体系是人们与民俗体育之间交流的双边导向作用。民俗体育价值在实践活动中逐渐被人们认识是实现这个价值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人们要将活动反馈给民俗体育。人们在体验过民俗体育后,就会和原来认识的民俗体育价值进行对比,在对比过后,如果符合自己的意愿就接纳,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放弃,如果部分符合就进行改变,使之符合自己的意愿。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与反馈,逐渐使民俗体育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与意愿。

最后,民俗体育的价值是在考察人们需要的基础之上,对人们的需求满足或一致性程度的体现。需要的是促使人进行现实活动的驱动力,在现实活动中需要表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等多样性特点。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深度认知与拓展,人们的需要层次也不断提高。民俗体育与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程度决定了民俗体育价值的大小。因此,民俗体育的价值也具有层次性,其外延随着人们的需要程度不断发展变化着。

2 民俗体育价值主体

正如李德顺在其论著《价值论》中所说:“主体,是指对象性行为中作为行为者的人。”民俗体育价值中的主体是且只能是人。不但民俗体育活动是人的活动,而且民俗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也应当是人的幸福、健康以及全面发展,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题中之义。正如肖林鹏、赵云宏所说:“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的发展即是人的发展”,“把人置于发展的中心”则是人类发展观向“发展目标的社会化”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即从传统的“以物为本位”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发展。这种发展观的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转折,并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各种潜能发挥。民俗体育价值主体是人,人的现实需要结构以及需要形式决定了人们对于民俗体育的价值认知与选择。不但马克思对人们的需要有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区分,众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学说,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马斯洛那里,人的需要被分为生理需要、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观赏类民俗体育项目斗拐为例,显然斗拐项目初形成时期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为前提,这种生理需求表现在人们对发展身体力量和灵活性等素质需要上。满足了这第一层次的需要,人们才能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从斗拐中所提取的与人各种需要相对应的价值,譬如活动中的释放压力、愉悦身心,在活动中增加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以及活动中的集体归属感,自我挑战、自我实现等等。

承认和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就是在发展民俗体育过程中,注重人的主体性,一切以人的发展、自由与幸福健康为出发点和归宿。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自己对象性行为中的权利和责任,具体说来就是“人自身的现实结构和规定性,人在其对象性关系和行为中的‘为我’倾向,人的主动自为性以及人的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人作为主体在实践中与民俗体育这一客体发生价值关系时才能表现出他的主体性,在民俗体育发展过程中应当客观地分析人在民俗体育中的主体性,理性对待人的主体需要,将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民俗体育的终极目标,杜绝主体异化和为发展民俗体育而发展民俗体育的片面发展观。

人作为主体,不仅有个人主体,还存在群体主体、社会主体和类主体等形式。承认群体主体、社会主体和类主体等形式的存在实际上是承认了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在分析人的社会性时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综合体。如果说个人主体的价值需要是基本因子,那么群体主体、社会主体和类主体的价值需要则是由这一基本因子在人与人的互相关系基础上的综合体。群体主体等主体形式的价值观以个人主体的价值观为基础,然而又高于个人主体的价值观,客体对不同的价值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也有所不同。仍以民俗体育项目斗拐为例,当个人作为价值主体时,人们可能更多地注重斗拐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等;当群体主体,比如将城市社区中的人看作一个整体群体来作为斗拐这一项目的主体时,人们可能更注重它在促进社区居民情感交流、维持社区安定繁荣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等,这也就是民俗体育价值主体的多元性特点。主体形式的多元性必定带来主体需要的多元性,主体需要的多元性则成为民俗体育价值多元性的重要因素。

3 民俗体育的价值客体

客体是指对象性关系中的行为对象,客体的自身属性是形成价值的前提、必要条件和基本要素,客体也有层面的区别。民俗体育这一概念是我们从众多具体的民俗体育项目和民俗体育文化中抽象出来的,当我们在谈论这一共相的某些价值时,是以民俗体育这一抽象概念而言的。当然,民俗体育作为客体来体现出它的价值更多地是以各种具体的民俗体育项目而言,这就是另外的一个层面。作为民俗体育价值的载体或物质承担者(这里的物质承担者准确地说是对应于价值主体的客观性而言的),民俗体育活动的器械、形式、规则、内容等都成为人们价值评价和选择的“资料”。打陀螺是一项人们喜闻乐见的民俗体育项目,近年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它老少皆宜、规则简洁、器材易得,所以流行区域越来越广。就以打陀螺为例,陀螺、抽打陀螺的鞭子、项目的规则、打陀螺花样繁多的内容,甚至当我们作为观众观看别人打陀螺时由参与者和陀螺活动构成的这一现象都是我们在与打陀螺发生价值关系时的价值客体。我们从陀螺这一实物上体验到审美价值,可以从打陀螺规则上体验到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价值,可以从繁多的打陀螺形式上体验到愉悦身心的健心价值,也可以从观看别人打陀螺中体验到娱乐价值等。客体的形式是多样的,客体自身的规定性是为我们提供价值的承担者,然而客体要符合主体的价值尺度,我们才认为它有价值。当我们发现打陀螺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或可能误伤别人,并且认为这些可能比它所带来的好处要严重时,我们就可能不去参与这种活动;当我们发现自己一个人打陀螺已经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享受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与别人比赛,或是当我们发现陀螺的尺寸太小,同样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去寻找更大尺寸的陀螺,并将此固定地作为自己的活动器械。

价值活动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价值客体的外延随着实践活动的广化和深化也在横向上扩展、纵向上拓深,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就是在价值这个范畴体系中互相作用着,彼此影响着,构成了人类形形色色而又博大的价值体系。

4 民俗体育体验与评价

4.1 民俗体育体验

我们所谓的体验是指在主客体互相作用中人的情感产生过程,或者是人对自身需要满足程度的情感反映,它与情感息息相关,和人的需要关系密切。或者可以说,体验就是针对客体对主体需要满足程度——完全满足、部分满足、不能满足——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即满意(高兴、快乐、等积极的情感)、部分满意(还可以、一般)和不满意(没有兴趣、不高兴、不快乐等消极的情感)。体验发生在主体与客体产生直观作用的第一刻,是人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价值关系的起点。体验产生了情感,情感被人的意识所评价。

具体到民俗体育价值体系中来说,民俗体育体验指人们参与民俗体育过程即与民俗体育发生直接关系,并产生出相应的情感反应。骑马打仗是北方儿童经常开展的一项民俗体育活动。同样的项目,有的人在参与之后喜爱上并继续参与类似的活动,有的人对其敬而远之。原因何在?其实首先是不同人的体验相异使然,有的人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体验到了集体合作带来的快感或是体验到了力量的增加等,而有的人却体验到了沮丧或是体验到了运动中产生的身体不适。正是这些不同的体验,使得不同的情感进入到了人们的评价体系中,从而产生出不同的评价结果,并做出不同的反映。

4.2 民俗体育评价

民俗体育评价是对民俗体育价值的评估、揭示、解释、预测和权衡,也可以说是对人在民俗体育中的体验的判断、解读。首先,作为人的精神性活动,对民俗体育价值的评价包含并表达着以人为尺度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如态度、选择、情感、意志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人的主体尺度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面对同一项民俗体育活动,人的态度、情感也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对民俗体育价值的评价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着,人们对于民俗体育较早形成的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又会在下一阶段的评价中成为一个对象,亦即在评价上的否定之否定。其次,民俗体育评价是民俗体育体验(当然某种意义上说体验也是属于广义的实践范畴)、实践和认识的中介。作为民俗体育某一层面的认识过程的中介,民俗体育评价是或将是下一阶段改造和创造活动的肇始。民俗体育评价是从体验转化到认识,从认识转换到实践的中间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人对于民俗体育的诉求不断增加、层次不断提高,对民俗体育发展和规划不断出现,也就是民俗体育评价的结果。最后,民俗体育评价标准具有多样性和流变性。由于参与民俗体育的主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但个人主体对民俗体育的渴求程度和期望水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群体主体对民俗体育也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需要和期望就对应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使得民俗体育的评价标准具有了多样性的特点。在纵向上,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要层次也不断提高,在基本需要被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民俗体育评价标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体现出流变性的特点。

[1] 高亮,麻晨俊.解释学视角下的我国民俗体育本质解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31-37.

[2] 代峰.理论和现实二维中的价值“多元”与“一元”[D].厦门: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3] 姚永康.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李德顺.价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37-38.

Value of Folk Sport

HAN Yonghong

(Nanjing School of the Blind, Nanjing 210006, China)

The folk sport value is embodied in the function of subject on the objec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The folk sport reflects, realizes itself and makes people feel its effects with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people. People acquire much information and form their ideas with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folk sport and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folk sport with their choice and reconstruction to satisfy their own needs.

folk sport; value system; value subject; value object

韩永红(198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民俗体育。

G80-05;G85

A

1672-268X(2017)02-0059-03

2017-03-05)

猜你喜欢
客体陀螺民俗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有趣的磁悬浮陀螺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浅议犯罪客体
漫画民俗
NO.6陀螺
“凡客体”之不凡处
陀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