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仿生文化解析*

2017-11-27 03:00汪如锋柏祖刚
体育教育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华佗运动传统

汪如锋,柏祖刚

(1.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72;2.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3.湖北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430065)

五禽戏仿生文化解析*

汪如锋1,2,柏祖刚3

(1.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72;2.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3.湖北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430065)

体育仿生行为是人们通过模仿自然界动物自然属性、行为方式、形态神态结构进行的肢体活动,用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文章解析了五禽戏之虎、鹿、熊、猿、鸟各动作的仿生文化特征,探究了仿生体育的预防为主、局部整体观、阴阳相生相克、天人相应等传统健身哲学思想。五禽戏等仿生体育在指导当前大众科学健身、构建运动养生理念方法以及传承优秀体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五禽戏;体育仿生;科学健身;文化传承

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自诞生以来便不断吸收其他动物或植物的长处来创造人类自己的文明。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在自然中的某些功能,达到改变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的过程,可以称之为仿生(Bionics)。“顺天应物、道法自然、天人和谐”是中国古代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传统[1]。这种模仿自然界动物的行为特性,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恢复自然属性的一条途径。动物的自然属性、行为方式、形态神态结构是古代各类养生导引术的产生源泉[2]。人类模拟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尤其是模拟动物肢体运动,用于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科学,称之为体育仿生[3]。

以模拟动物的体态与运动特征来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方法,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庄子·刻意》中提到:“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中,就画有“鹞背”“龙蹬”“熊经”等导引图谱,有的图虽然注文残缺,但仍然可以看出模仿猴、猫、犬、鹤、燕及虎豹扑食等形态[4]。笔者通过对五禽戏的动作仿生解析和养生机理剖析,揭示我国传统仿生类导引养生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以期对仿生体育进一步展开文化审视与价值解析,服务于全民健身和大众健康。

1 五禽戏简述

五禽戏,又名五禽操、五禽术、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为古代导引术之一,相传是东汉神医华佗所创。《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五禽戏是民族养生体育项目,被誉为“中国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首创之作”,其每一禽戏都是针对某一部位而设计的,如虎练骨、鹿练筋、熊练脾胃、猿练心、鸟练皮毛等。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火、木、土、金、水五行分别对应人体中的心、肝、脾、肺、肾五脏,导引养生术五禽戏认为上述五行和五脏则对应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模仿五种动物的各种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气血得以疏通, 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5]。

2 五禽戏动作的仿生解析

2.1 虎戏

虎为林中之王,相貌威严,性情勇猛。从形态上观察:善摇首摆尾,鼓荡周身,怒目而视,形如风云,神发于睛,威生于爪。模拟其形象,实取其特征中之神气,运用爪力摇首摆尾以鼓荡周身动作。在练习模拟“虎式”时,要求虎视眈眈,勇猛刚强的气势,在用力上做到:动则如暴风之骤起,静则如夜月之宁静。经常习练虎戏,可舒展筋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脏腑,振奋精神[6]。

2.2 鹿戏

鹿(梅花鹿),四肢细长、尾巴较短,生性机灵、身体轻盈、四蹄矫健,爱角抵善奔走。在传统文化中,鹿是阳性、寿长、性灵的良兽,是长寿延年的象征。鹿之所以长命,是因为其善运尾闾从而接通任督二脉之故。锻炼时要求体松心静,姿态舒展,探身仰颈无丝毫拘束,把周身之气通过意念运到尾闾。仿效鹿的形象动作长期练习,取其善运尾闾,用意引气循经周旋,可获填精益髓、抗御衰老而达延寿之效。

2.3 猿戏

猿是一种机警灵活而又好动之物,善于纵跳、攀援,喜揉颜面,抓耳挠腮。古人在文学作品及诗词歌赋里面,都有模仿猿猴动作的记载。《汉书·盖宽绕传》就有:“酒酣乐作,长信少府擅长卿起舞,为沐猴与狗斗,坐皆大笑”。在古代,猿猴是导引仿生最主要的模仿对象之一,猿猴机警灵活而好动。古人认为人的思想似猿猴有敏捷的一面,同时也有“心猿意马”的浮躁不安心境。因此,外表灵捷活跃、内心安适平和才能益寿延年,否则极易损伤精、气、神。练习猿戏,要求外练肢体灵活,内抑情志动荡,久之可收到心神宁静、气贯全身、体轻力壮、三元气充盈丰满之效。

2.4 熊戏

熊平时性情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故有推石拔树之力、抗豹斗虎之勇。因此,熊戏主要是效仿熊“憨态可掬”的动作,同时取其内在的气力,此气为真阳之气。熊步行笨重、沉稳,要模仿出沉稳中又寓于轻灵的神态。习练熊戏时,无论是熊的晃背还是甩胯,均须善运内在之气,着眼于内动二外静,真气穿关通脑指令四肢百脉通畅,气血旺盛,可获延年益寿之效。

2.5 鸟戏

五禽戏中的“鸟”则以鹤为代表。鹤是一种灵敏、长寿、善于展翅飞翔的大型鸟类。唐朝诗人张九龄的《羡鹤》:“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正是描写了鹤的翱翔之姿。五禽戏中的鹤戏,取其天然之灵性,效仿展翅飞翔之姿,可疏通周身经络,促进关节灵敏。锻炼时,侧重运肢练臂,轻灵提气,心情舒畅,以双臂伸展带动躯干,真气畅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奔入顶门(脑海),以呼吸安适促使神意安静。鸟戏的运动有助于调达气脉,输送气血津液,达到体健身轻的健身效果。

3 五禽戏养生思想

五禽戏之所以能够使人健康长寿,防病治病,其根源在于它有一套科学的理论依据,如《后汉书·华佗传》引华佗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五禽戏正由于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加之合理的具体术势设计,因此能取得“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求难老”的效果[7]。

3.1 “预防为主”的辩证思想

《黄帝内经》中“防重于治”“无病先防”“即病防变”的思想对华佗的影响颇大,故在创编五禽戏时,他首先把预防为主的思想放在第一位。华佗认为经常“引挽腰体,动诸关节,”即可收到“以求难老”之目的。其本人经常操演五禽戏,身体十分健康,“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华佗别传》云: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经常操练五禽戏,“年九十有余,耳目聪明,牙齿完坚”。华佗的另一位弟子樊阿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竟“寿百岁余”仍健康无疾。说明华佗由于在五禽戏中充分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把锻炼身体、预防疾病放在首位,方使华佗五禽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2 “生命在于运动”的养生观

五禽戏之所以具有卫生保健和康复医疗的作用,关键在于五禽戏体现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一基本观点。我国先秦时代的荀况曾明确提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使之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的保健思想。华佗继承并发扬了这一养生思想,提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的著名论断。华佗五禽戏的整套动作均采用了模仿动物运动的动作与姿态,如虎的威猛、鹿的回首、猿的敏捷、熊的浑厚、鹤的昂然等。这些逼真的动作形态弥补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活动不到的部位与关节,改善了机体的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抵御外邪的目的。在华佗看来,尽管运动对促进人体健康起到很大作用,但应当运动适度,即“不当使极耳”。在创编五禽戏时,不是全部采取大幅度的高度运动,而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因此无论是“弃旧容新”的呼吸运动,还是“挽腰展体”的形体运动,均使机体处于运动状态,所以每做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3.3 “局部与整体”的整体论

中华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精气神为基础,五脏六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把皮毛、肌肉、骨骼、脏腑等各组织器官组成了统一整体,因此内脏与体表,局部与整体均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华佗五禽戏中,亦充分考虑了这一观点,每一禽戏都针对机体的某一部位,如虎戏练骨(肾)、鹿练筋(肝)、熊练脾胃(肌肉)、猿练心(爪)、鹤练皮毛(肺)等。在习练华佗五禽戏时会导致整个机体处于全面运动状态,这就使局部与整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机体各个部位的内在因素,使得气血畅达,贯于周身,从而达到祛邪扶正之目的。

3.4 “阴阳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

五禽戏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加以创编的,因此整套五禽戏均可用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来解释其原理。如华佗五禽戏取鹿性纯阳,益肾固腰;虎性外阴内阳,具有强筋健骨、气通督脉之效;鹤属金,具有气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的作用等,均属阴阳、五行理论在五禽戏的反映。在运动中五禽戏讲究入静收意,导引吐纳,以及用气的内功加强外在的动作,气行则血行和气发于脏,行于全身,以及虎练骨、熊练脾胃等。在五禽戏中体现了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理论。

3.5 “天人相应”的健身思维

在自然界进化过程中,动物某种程度上更好地保留了自然属性,受自然制约也大于人类,因此模拟它们的运动习性也是“道法自然”的一条途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以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其中的“自然”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不敢”是谨慎之意,该论述包含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及自觉遵循。孔子也强调尊奉天道规律,《论语·阳货》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中华传统哲学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应把人置于天地之间,四时起居应顺应天时方能延年益寿[8]。在五禽戏习练中,要求尽量模仿动物的形与神,如效仿虎之威武、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鹤之轻捷。

综上,我国古代导引保健的仿生实践源远流长,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古代体育与动物界的密切关系。由于历史条件、认知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传统体育仿生实践主要是模拟各种动物的形态与动作,从而达到强筋骨、调气息,陶冶身心、祛病延年的目的。在运动方法与锻炼手段上,仅停留在对动物日常肢体与神态活动的简单模拟,有待从理论上和本质上揭示体育与生物科学间的内在关联性。

4 仿生类体育的当代价值思考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有许多仿生类项目,它们极具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在强健体魄、赋闲娱乐、传承文化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如:我国苗族的鹆舞、锦鸡舞;傣族的孔雀舞;纳西族的麒麟舞;彝族的鹭鸶拿鱼舞等。传统武术中的猴拳、鹰爪拳、螳螂拳、龙拳、虎拳、蛇拳、鹤拳。少林五形拳则属于象形拳,五形分别指龙形、虎形、豹形、鹤形和蛇形。六合八法拳中的动作,如:临崖勒马、野马追风、鸿雁双飞、伏虎听风、孤雁出群、青龙探爪、燕子超水等。被誉为“世界每天练习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的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揽雀尾、单鞭、抱虎归山、倒撵猴、云手等动作,均是仿生体育文化的体现。我们认为,本着“来自自然、回归自然”的反常态逆向运动,向自然界的动物们学习锻炼方法,可作为当前大众健身的一种思路。

4.1 运动健身与生命质量的密切关系

21世纪的显著标志就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带来的是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然而也应当看到,高污染、高排放带来的空气和水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获取,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化,带来的是世界范围内癌症和心血管、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高发,以中老年为主并有向青壮年发展的态势。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凸显,慢性病总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原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表示,目前我国88%的成年人运动不足,“少动”已经成为超重肥胖高发和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4年就指出,缺乏运动正在成为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追赶生活快节奏而无法使身心停下来”的今天,仿生类体育项目因其时间可长可短、场地可大可小、强度可缓可急的特点,成为民众随时随地进行锻炼的一种选择。

4.2 仿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

五禽戏经历历代养生家的创编改造,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为民众身心健康服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把我国简便易行的传统体育保健康复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作为改善人民体质状况的主要体育健身方法”。《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中,也提出将传统健身养生方法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广。中华传统导引养生健身方法以其简单易学、不受场地环境限制、习练时间可控、群体单独习练皆宜、男女老少都适宜的特点,十分适合在全民健身中推广[9]。先民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健身的重视,是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华。中华传统医学与养生历经几千年检验,具有独特的价值,挖掘古代仿生类体育养生理论与实践方法,对现代运动处方研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10]。

4.3 仿生体育与传统文化传承

儒、释、道、医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中医导引养生术可谓相伴华夏民众历史进程,既体现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又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自古以来,追求延年益寿要诀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一种夙愿。《尚书·洪范》中描述了人生的五大幸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说,古人把长寿、不生病、不遭灾、安安静静地老死在家中,看成是人生的幸福。刘向的《神仙传》记载的彭祖“寿八百余岁”,主要是靠“善导引行气”。华夏先民所创作的传统健身导引养生方式,历经数千年生生不息,长盛不衰,影响日益扩大,逐渐被世界范围认可与推广,成为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鲜明符号[11]。正是由于养生教育的缺失,人们的养生观念普遍淡薄[12],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推广祖国优秀健身气功,特将五禽戏、八段锦等列为重点推广项目。今天习练传统仿生类健身活动,既是当代民众健身的需要,亦是“活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使命。

5 结束语

“五禽戏”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发展历史的见证,是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兼具养生文化与道家文化的深刻内涵[13]。尽管五禽戏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不少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但这些派系总体上都是根据虎之威武、鹿之机灵、熊之沉稳、猿之矫健、鹤之轻灵等动作特点与神韵,编成“仿生式”导引动作,是以牵拉筋骨、通络活血、疾病预防、延年益寿为目的的锻炼方式。全民健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关乎民众福祉。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是各项事业可持续开展的保障,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健康显得更加重要。如今健身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形式纷呈,人们可选择的空间很大。然而如果站在人的自然属性角度审视,我们向人类的朋友与近邻——动物,去学习生存方式,将是人类健康长寿的一条重要途径。

[1]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2] 刘树军,王苑苑.仿生与古代导引养生的起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67-68.

[3] 王俊奇.试论中国古代“动态”特征的体育仿生学[J].上饶师专学报,1996(6):85-89.

[4] 方春阳.中国气功大成[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8-20.

[5] 高文清.熊经鸟伸,为寿而已——中国古代体育养生的发展与演变[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3):61-63.

[6] 祝学刚,薛屹.神医华佗与高效祛病健身的五禽戏[J].兰台世界,2014(30):81-82.

[7] 温家平.仿生与体育趣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14.

[8] 周亚东.“天人合一”观对华佗五禽戏的指导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14(9):186-188.

[9] 邱丕相.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4-16.

[10] 赫忠慧.古代体育养生方法与现代运动处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100-102.

[11] 温家平.体育仿生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0(2):11-15.

[12] 杨祥全.中国传统养生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7.

[13] 张庆武.华佗五禽戏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4):192-193.

Bionic Cultural Analysis of Wuqinxi

WANG Rufeng1, 2, BAI Zugang3

(1.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 Wuhan Univ., Wuhan 430072, China;2. Sport Dept., South Central Univ. of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3. Sport Dept., Hubei Chinese Medicine Univ., Wuhan 430065, China)

Sports Bionic behaviors are the imitations of animals’ behaviors and physical shapes so as to improve the health. The paper analyses the bionic cultural features of tiger, deer, bear, ape and bird and discusses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concepts of precaution domination, overall view, interaction between Ying and Yang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heaven. Wuqinxi is of great value in guid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 and spread excellent sports culture.

Wuqinxi; bionic sport; scientific health keeping; cultural inheritance

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团队资助项目(XTS15020)。

汪如锋(1979-),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

G80-05

A

1672-268X(2017)02-0066-04

2017-03-12)

猜你喜欢
华佗运动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华佗学医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华佗治病
不正经运动范
小华佗拜师
五禽戏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