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审视与考量

2017-11-27 03:47丰,张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滑雪场吉林省冰雪

年 丰,张 虹

(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速滑队,北京 100763)

体育教育学

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审视与考量

年 丰1,张 虹2

(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速滑队,北京 100763)

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发展冰雪运动的使命上升了新高度,再一次成为国内社会以及体育界的热议话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优势条件、现实问题以及现实需求进行系统地分析,认为:为促进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开展,省内高校可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及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奥运时代背景,树立现代化的高校冰雪运动文化理念;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冰雪运动课程教学水平;实现资源利用与共享的最大化;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冰雪运动竞赛,营造冰雪运动文化氛围,实现吉林省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历史性突破,推进吉林省冰雪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为国家冰雪运动的发展贡献力量。

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思考

自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后,习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奥协主席、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时所提出的“带动3亿人加入冰雪运动”成为了冬季运动发展的新目标,发展冰雪运动的使命上升了新的高度,再一次成为国内社会以及体育界的热议话题。吉林省地处北方严寒地带,冬季冰雪期跨度较长,享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加之具有浓厚的冬季冰雪运动历史积淀,应充分利用大自然创造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冰雪资源开展各类冰雪体育教学工作,以填补吉林省高校因气候问题导致的冬季体育课程发展的缺失与空白。高校大学生作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支持者和践行群体,冰雪运动课程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身心健康,培养体育文化素养,满足不同兴趣、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在冬季体育教学中所产生的成绩是斐然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快速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性质的冬季冰雪运动课程,是吉林省各高校体育工作者应着重思考的现实性问题。奥运背景下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求实创新的必经之路,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将冰雪课程发展条件进行梳理;实地考察冰雪课程场地建立情况,为课程实施提供基本保障;通过访谈从事冰雪教学的专家学者,对冰雪课程精细化做出更加严格的部署。

1 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优势条件

1.1 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吉林省地处北方严寒地带,北纬41~46度之间,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冰雪期跨度较长,从12月至次年的3月多以降雪为主,山区降雪量最高可达100cm,大部分区域降雪覆盖可长达5个月之久,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为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一般情况下,吉林省地区的冰雪期是1~3个月左右。根据学校教学特点,学生的最佳上冰期为4~5周,最佳滑雪期为3~4周[1]。可充分开发、利用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高校冰雪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1.2 充足的冰雪场地基础2015年,中国滑雪协会网站刊登了“国内10大滑雪胜地排行榜”,分别是:长白山滑雪场,吉林北大湖滑雪场,二龙山滑雪场,亚布力滑雪场,玉龙雪山滑雪场,月亮湾滑雪场,神农架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阿尔山滑雪场和塞北滑雪场[2]。其中有3家是吉林省内滑雪场,且长白山滑雪场和吉林北大湖滑雪场高居榜首和次位。吉林省地区内开设的滑雪场共计24家,可见吉林省地区现有的场地资源基础很适宜开展冰雪运动课程。吉林省内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大自然创造的环境条件和现有场地资源条件为体育教学服务,将北方气候与环境的独特优势更好地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去,使区域的经济、文化得到充分发展。

1.3 浓厚的冰雪运动历史积淀吉林北大湖滑雪场曾先后成功举办了第8届、第9届、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和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等国际性雪上项目比赛;2012-2013雪季8264大众滑雪公开赛追逐赛在吉林北大湖滑雪场成功举行;2013吉林省“全民冰雪活动季”系列活动之高山大回转挑战赛在吉林北大湖滑雪场成功举办[3]。这些国际性大型冰雪体育赛事的承办标志着吉林省走在全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前列,同时也引领了吉林省冰雪运动文化的潮流,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大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加之冰雪运动本身惊险、刺激、健身、休闲的特点和魅力,许多高校大学生思维逐渐与国际接轨,视野更宽广,更加注重对冰雪运动的情感体验,并赋予冰雪运动以“白色鸦片”之称,为吉林省各高校的冰雪运动课程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 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现状

冰雪运动作为北方特有的地域性体育运动项目,在“阳光体育”理念的指导和引领下,众多省内高校已经开展了冰雪运动项目的教学工作。经过多次对专业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基于学生安全、经费消耗、场地设施协调以及学校教学任务要求等方面的因素,高校在落实冰雪运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校园冰雪氛围缺失、运动形式单一、授课质量不高、专业师资匮乏的诸多问题,制约了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发展,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需要。

2.1 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现实问题

2.1.1 校园冰雪文化氛围缺失,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体育宣传是传播体育信息、培养体育习惯、塑造学生体育意识、营造体育氛围的重要手段。目前,北方许多高校基于寒冷的气候条件以及学生参与程度、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冬季体育宣传严重不足,甚至陷于停滞状态[4]。据调查,在绝大多数省内高校当中,对于冰雪运动文化的宣传都是例如学生会等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体进行无意识的宣传,缺乏系统的宣传规划和有效途径的利用。仅有少数高校能够开展冬季趣味运动会、冰雪摄影展、冰雪雕塑比赛、奥运冠军校园行等有组织性的大型活动。加之高校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需求与可接受性的考虑,基于经费、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往往更倾向于利用有限的室内教学空间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愿意将更多的教学重点安排在户外冰雪运动的教学上,极大地制约了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开展。

2.1.2 课程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条件受限通过走访,部分高校在冰雪运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资金投入及场地设施方面的制约。冰雪运动对冰雪场地建设的要求很高,不论是冰场还是雪场的开发,都需要对地形、地势、环境等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考察和整体改造,冰雪运动由此需要高自然环境成本投入[5]。高校反馈其学校在现有体育公用面积的基础上难以实现冰场的单独利用,会降低场地的使用率,影响其他冬季户外运动的开展。同时,冰场的制造、维护以及人工的费用不是一次性长期投入,一年一造的资金投入也是高校教学经费当中相当大的一笔开支,对冰雪运动课程开展的可持续性带来不小的冲击。而对于雪场而言,无论从场地面积还是冰雪资源的人工再造与利用,吉林省内各高校没有能够满足创建雪场条件的高校,全部都是利用租借省内、市内周边公共滑雪场。而大批量的学生前往滑雪场上课的往返路费、门票费用等也都会产生相当大的一笔开支。这些现实因素的制约严重滞后了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脚步,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1.3 运动形式单一枯燥,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受我国高考制度的严重影响,高校90%以上的大学生对冰雪运动技能的掌握基本为零,伴随着学生存在身体素质相对薄弱的情况,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教学工作只能停留在基础教学环节。在课程开设形式上,多以选修课为主;在教学内容上,多以照顾零基础学生,强调基础性;在教学方法上,过分强调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屡屡出现“放羊”现象。冰雪运动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层次以及兴趣、需求和可接受性[6]。高校体育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滑冰、滑雪、冰球等冰雪体育项目的实践指导经验[7]。由于冰雪运动课程的开展受季节限制的局限性,加之学校教学任务的繁重,存在高校体育教师冰雪项目专业人才难以引进,引进后无法进行其他项目教学;高校教师无法进行冰雪项目进修与再深造的问题,导致省内高校在教学内容以及师资力量方面影响冰雪运动课程的发展。

2.2 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现实需求

2.2.1 争做先锋,积极推进“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接见中国代表团时讲到:“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祖国,何谈个人梦想?”[8]习总书记通过对体育内涵的深刻见解将体育强国与体育梦恰当结合起来,预示着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弘扬中国梦的重要群体应当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方向,拓宽体育视野,提升体育责任心。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秘书长杨立国认为,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将给学校体育工作增加丰富的内容”。他表示,推广冬季项目,不论是为普通的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正确的指导、助力群众体育的健康发展,还是夯实单个项目的发展基础、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承办冬季赛事所急需的相关人才,都离不开体育教育,“必须从校园开始,从教育入手”[9]。吉林省作为冰雪运动发展的传统省份,应当争做先锋,加速推进落实“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进程,结合冰雪运动发展时代的步伐,迅速提高学生冬季运动的参与度,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一大批能为国家冰雪事业服务的青年人才。

2.2.2 再续前行,为冰雪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学校是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群的大本营,冰雪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教育的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10]。纵观全国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梯队建设情况,仍然存在“南劣北优”,呈现倒金字塔形的局势。长期以来,我国的冰雪运动开展和人才培养只是局限在北方,集中在东北三省,而东北三省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发展规模受困,冰雪运动人才少的可怜。吉林省高校在冰雪人才培养上为国家队输送了多位奥运选手,屡创佳绩。例如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培养的张虹、李坚柔、刘忠庆等多位在籍学生均在冬奥会上为中国代表队夺取冠军佳绩,这些足以证明吉林省各高校有实力、有责任为国家冰雪体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应当在欣欣向荣的大好局势下蓄力前行,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运动员”,解决国家冰雪后备人才缺失的重要问题,为2022年冬奥会提供有效的保障。

2.2.3 求实创新,加快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步伐 体育课程建设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是否合理,课程类型正在逐渐健全,课程内容日趋多样化,课程内容主次分明[11]。吉林省因冬季气候的特殊性导致学校冬季体育教学很受局限,有诸多课程由于天气原因不能在冬季正常开展,导致学生在暖季锻炼的身体素质在冬季下降,无法实现提高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教育目标。鉴于此现状,吉林省高校应加快冬季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制订高效率的冬季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克服吉林省季节特点,使学生能够长期参与各项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解决冬季体育教学难的现实问题。冰雪运动课程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空缺,合理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天然资源实现教学目标,冰雪运动课程的开展因其多样的选择性,极大程度地增添了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内容,为地域性体育的开展提供良好途径。

3 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现实途径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历史契机,推动冬季运动发展从七大方面落实:大力发展大众冰雪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加强场地设施建设、专业指导、培训;积极打造群众性品牌冰雪活动;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产业;东北地区要加快发展冰雪运动;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12]。结合吉林省现有资源与现状,省内高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发展。

3.1 树立现代化的高校冰雪运动文化理念高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更是学生个性、兴趣培养和文化融合、交流传播的重要舞台[7]。为发展高校冰雪运动课程,首先要树立学生“科学运动,健康体育,优化生活”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怕受伤、怕风险的思想,转变传统的单一竞技体育教学模式,从大众体育教学模式出发,积极开展各类有关冰雪运动的宣传、冰雪运动文化的专题讲座、奥运冠军进校园、冰雪运动知识竞赛等活动,或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大力宣传冰雪赛事、知识技能等信息,拓展冬季体育教学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努力营造高校冰雪运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冰雪运动文化的教育功能。实现高校冰雪运动合理化、教育思想开放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2 实现资源利用与共享的最大化吉林省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之冰雪旅游产业的日益繁荣,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场地资源是省内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重要依托条件,使北方的天然资源与高校体育课“互利共赢”,也可实现相邻院校的教学资源共享[13]。以资源多元化施行“三统一”视角(即社会、学校、家庭三统一),筹划现有冰雪场地资源的合作利用:发挥政府政策驱动作用,采取主动扶持和引导、牵动校企联合,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土地、税收、财政补贴、贷款优惠等政策扶持的方式调动市场资本投入到冰雪运动课程发展中来[14];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来鼓励社会组织为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提供帮助;开展冰雪项目社会公益培训活动、比赛等,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辅导教学,提升学校学生、社会群众的参与度。通过此类方法,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化利益,提高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可行性,解决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开展受资源限制的现实问题。

3.3 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快改革步伐吉林省高校应当深化教学改革,将冰雪运动课程从选修课逐渐改为必修课,增加授课学时,根据学生兴趣以及学校情况增设冰雪运动项目的选择,并系统性地制订课程计划、课程目标、实施方案以及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针对学生基础差、人数多、教学面积小的特点,采用“分轮分级”等教学法,因材施教,保证学生积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复杂的运动技术分解教学,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运动技术环节、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有促进作用;编写冰雪运动实用教材,提高冰雪运动教学的理论支撑基础。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可有效提高高校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效性。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冰雪运动课程教学水平体育教师、教练员是冬奥会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队[15]。教师专业能力扎实、教学能力突出是高校冰雪运动课程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高校冰雪运动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引进冰雪运动项目优秀人才,带动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冰雪理论水平,加速培养运动技能强、理论知识扎实、一专多能型的冰雪项目体育教师;加强对在籍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主要从冰雪运动技术特点、20~28岁青年冰雪运动技术训练理论、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素质发展训练方法与手段、伤病及预防、心理辅导等入手;组建冰雪运动专家组讲师团,定期为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只有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步走,才能快速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冰雪运动课程教学质量。

3.5 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次与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的讨论,笔者发现目前吉林省内部分高校已经放眼国际视野,大学生冰雪运动竞赛已经成为高校体育竞赛重点发展方向,培养优秀的冰雪运动学生运动员是高校发展冰雪运动的工作重点,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冰雪运动竞赛发展的根源所在。高校应当着眼培养“学生运动员”而不是“运动员学生”。多年来我国在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过程中过分注重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致使出现优秀运动员只是运动技能突出,但文化素养缺失的现象。所以高校应与冰雪运动专业体校、训练队建立合作关系,将优秀运动员引入高校校园训练、生活、学习,一方面保证了运动竞技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提升运动员的文化素养以及理论知识水平。这样可以保证优秀的学生运动员退役后能为体育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同时,建立冰雪运动业余训练体系、冰雪运动竞赛服务体系,为2022年冬奥会储备一大批冰雪运动后备人才。

3.6 积极开展冰雪运动竞赛,营造冰雪运动文化氛围高校应积极开展校级冰雪运动竞赛活动,通过竞争刺激,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高校还应当积极承接社会性质的冰雪赛事、冰雪运动盛会、冰雪公益活动,鼓励更多在校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引发社会关注焦点,提升大学生社会存在价值和关注度,从而营造浓厚的高校冰雪运动文化氛围,促进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发展。

4 结 语

在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作为冰雪运动的优势省份,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浓郁的冰雪运动历史积淀,应当争做冰雪运动的先行者。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发展应当结合时代发展的契机,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摆正求实创新的积极姿态,积极弘扬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加快“3亿人上冰雪”目标的落实,培养优秀体育竞技人才、冰雪赛事服务梯队和冰雪爱好者,为我国冰雪体育事业贡献力量,期待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课程能抓住契机更好地发展。

[1] 王大伟,谭红.高校冰雪运动文化的建设途径[J].冰雪运动,2013 (1):70-73.

[2] 刘畅.吉林省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3.

[3] 鲍国利,刘勇强.大冬会对黑龙江省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J].冰雪运动,2008(6):49-52.

[4] 刘洋,王邵励.中国冰雪运动的历史轨迹与发展机遇:基于“挑战—应战”理论[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2(12):27-30.

[5] 袁红.北方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J].冰雪运动,2006(3):96-97.

[6] 唐敏,高文智.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塑造[J].冰雪运动,2015(6):73-76.

[7] 习近平.我专程来到索契为你们鼓劲加油[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2/08/c_133099432. htm,2014-02-08.

[8] 体育强国冰雪项目需发展,3亿人上冰雪目标不是梦[EB/ OL].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5/0216/ c22176-26574831.html,2015-02-16.

[9] 王诚民,郭晗,姜雨.申办冬奥会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53-56.

[10] 滕延峰.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开展冰雪运动课程的价值和对策分析[J].冰雪运动,2014(1):70-73.

[11] 吕婵.“互联网+”时代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新趋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4):52-56.

[12] 关晨涛,杨朝升,万海英.传统冰雪运动课程在北方高校体育课中的开展[J].冰雪运动,2011(2):73-75.

[13] 张瑞林.基于北京冬奥会视域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1):1-4.

[14] 马毅,吕晶红.我国备战2022年冬奥会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体育科学,2016(4):3-10.

[15] 中国滑雪协会网,国内十大滑雪胜地排行榜. [EB/OL].http:// skiing.sport.org.cn/skipro/skiground/2004-12-29/53105. html,2004-12-29.

Contempl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Winter Sports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Jilin Province

NIAN Feng, ZHANG Hong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2.National Speed Skating Team,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Beijing 100763, China)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2022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and Zhangjiakou. The mi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on snow and ice has been brought to a new height and once again it becomes a hot topic in the domestic community and sports.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practical problems and practical needs of snow and ice sports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It points out tha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now and ice sports curriculu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rely on unique geographical resource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pace of reform, face the reality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lympic background, establish the modern idea of ice snow sport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enrich the teaching methods,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refor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the winter sports course;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sharing; establish reasonabl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actively carry out winter sports competition, create ice and snow sports culture atmosphere, achieve historic snow sport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Jilin Province,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movement.

Jilin provi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nter sports curriculum; contemplation

G807.0

A

1004 - 7662(2017)01- 0042- 05

2016-12-25

年丰,副教授,研究方向:冰雪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滑雪场吉林省冰雪
18位农民建起南方高山滑雪场
云上太行滑雪场投资20亿元即将开业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登泰山
冬奥点燃了滑雪激情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