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刍议①

2017-11-27 06:22李若楠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大学

李若楠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眉山 620860)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刍议①

李若楠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眉山 620860)

体育教育对大学生体质增强、情感意志培养意义重大,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实践的稳步推进,以及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素质教育理念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遵循,素质教育视野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正在有序铺开。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课程设置的实效性不够高、师资队伍的能力素质不够强等问题客观存在,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有机结合。从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切实优化课程体系和大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三大方面入手,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素质教育 体育教育 高等院校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主推方向,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焦点话题之一,对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意义重大。“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充分表明我国教育进入了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崭新阶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改革被世界许多知名大学视作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之一,素质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教育领域[1],加强相关研究有利于持续提高体育教育实效,助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

1993年,我国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雏形。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明确“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标志着“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式运用于教育领域。从“素质教育”提出历程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素质教育”首先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强调中小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高校中也出现了素质教育导向。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始于华中科技大学,提出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综合看来,高校“素质教育”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体育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在体育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从体育教育思想、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有效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缓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素质教育认识不够深

素质教育在高校中运用以来,效果不尽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认识不够到位造成。从宏观上来看,素质教育在高校还没真正落实到位,学校多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口上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这就直接导致素质教育的推进还简单地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将内涵和外在有效统一,导致形式主义严重。从微观上来看,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缺少必要的全面发展意识,再加之体育教学中没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不高,缺少实际有效的素质拓展行为。高校宏观认识不到位,使得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步履蹒跚。学生微观认识不到位,使得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难以深入。宏观和微观结合在一起,使得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落实进程缓慢。

2.2 课程设置实效性不够高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促进教学目标优质高效的达成,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研究指出,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仍存在单纯技能化、繁杂化且针对性差现象,课外资源开发不足,对教学缺乏辅助意义[3]。从目前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来看,大学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多在运动项目或俱乐部教学上,并且教学具体内容上大多仍沿袭传统体育教学思路而乏于实质的进展。同时,课程设置中体育人文类课程较少,忽视了学生体育人文思想的培养,使得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落实乏力,在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学习带来的压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3 师资队伍能力素质不够强

教师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也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整个体育教学改革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准教师”的培养,更多地注重于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教学,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相对较少。在这样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准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所教学科本质内涵,不能将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化,很难从通识教育层面上讲清与体育相关知识,难以达成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此外,体育教师在职后培训中,也更多的重视专业技能方面,对教育技能、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较少,难以对素质教育理念有深刻的认识,这就使得体育教育过程中思路不清晰、缺乏有效方法等现象时有出现,造成教有偏差、学有缺陷的弊端[4]。

3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路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求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发展,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将素质教育理念与体育教育改革有机结合,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3.1 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规划要站在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发展要求的大局高度来设计,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课程体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体系、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始终要围绕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培养来展开。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充分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使体育教育改革朝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面快速发展。具体而言,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科技的进步,创新型国家建设等,都要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体育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强健学生体质,进而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为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注入强大动力。素质教育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我国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大”而不“强”现象尤为突出,为此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以期促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我国站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要重新审视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学模式等,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将“素质教育”细化为“健康教育”[5],使体育教育充分体现出体育健身、健心的本质,将大学体育教育从理念到功能、从形式到内容等实现良好结合。

3.2 切实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要牢牢抓住课程这个“牛鼻子”,以“健康第一”作为主要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增强课程实效,为学生提供适应未来变化的知识、技术和技能[6]。一方面,我们要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与通识人文课程。专业课强调学科基础能力的养成,在学分设置、排课次序、课程比例等方面进行妥善布局和安排。通识人文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要大力增加通识选修课的项目和内容,在充分满足学生健身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大力发掘体育的文化性、娱乐性、生活性和实用性,使体育课成为大学实施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的阵地。例如,我们可以开设“马拉松”课程,帮助学生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力,培养开朗、进取的健康人格。另一方面,我们要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课程设置时,要高度关注时代性特征,如我国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体育运动消费大幅增加等,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体育学科建设,冲破固有学科专业限制,将体育学科与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充分融合,创造体育教学的多学科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优化人才培养实效。

3.3 大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肩负着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健康思想以及指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为此建成一只专业化的体育教育师资队伍至关重要。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在“准教师”的培养中,要更加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增加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储备,使“准教师”不但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知识,为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打牢基础。同时,高校要更加注重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从学校发展的高度制定培训计划,鼓励体育教师积极进修,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自我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内因”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师自身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时刻注重自我“充电”,向书本知识学、向同行专家学、向教学实践中学。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中去,全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连洋.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82-84.

[2]朱慧芳,蔡皿.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92-95.

[3]于雷.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5):127-130.

[4]李强.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6(2):161-164.

[5]徐汉云.大学体育的改革与转型——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84-86.

G8

A

2095-2813(2017)09(a)-014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142

李若楠(1995,4—),女,汉族,四川巴中人,专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理念大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留白”是个大学问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大学》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