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化研究①

2017-11-27 07:14牟小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机能社会化体育运动

牟小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体育教学部 山东青岛 266580)

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化研究①

牟小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体育教学部 山东青岛 266580)

社会学家普遍认可,社会的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因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谈、互相合作等模式出现社会交往行为,这对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在特定背景下进行的活动,而且这种背景并不是孤单独立的,它是对某种社会环境的简约性和变化性的反应。一直以来大学生社会化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而高校体育教学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学生社会化教学的建议。

高校体育教学 大学生 社会化过程

1 大学生的社会化

马克思作为近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为人类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知,人不应该只具备最基本的自然属性,还应该具备其他动物没有的社会属性。而人身上具备的社会属性则是在人们成长发展中通过适应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中习得的,这就是社会化过程的意思。社会化过程是一个长久持续且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因此需要在人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得到相应的科学化引导。

学校是一个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行为规范等的特殊场所。这些文化知识和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慢慢变为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人。传统高校是一个具有“小社会”特性的教育场所,不仅承接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的社会化程度,还是大学生走入社会之前的一个特殊的社会交往预演舞台,所以说高校的教育对学生社会化过程起着尤其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学生形成社会化是大学生在高校的教育体系的作用下,不断吸收社会文化、适应规则,以特定的社会行为交往为成长模式,以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为目标,在形成个性特征的同时,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并最终改造社会的优秀人才。

2 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化的联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也不是一直顺利的。高校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也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首先,学生社会化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但是高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主要在校,主要受学校的文化和氛围影响大,而与家庭和社会接触少,社会位移有时不够突出明显,缺少社会角色的转化。其次,随着社会发展,高校作为精英教育的场所,大学生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繁重的学业任务下,不仅身体健康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有些同学表现出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没有社会责任感,从而缺乏了对社会交往、工作生活以及某些社会利益的尊重意识和承担责任的意识。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存在“过度社会化”的现象,表现为处世圆滑,喜欢打破规则,过于看重社会关系。最后,多数大学生表现为缺乏自己的主体思想,信念不坚定,没有明确的个人目标,缺乏坚韧不拔、拼搏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首先想到的是逃避,缺乏主动克服困难的意志。

3 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3.1 对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再塑造性

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以提升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增强身体素质为目的的。研究证明,人体的机能水平可以通过合理的身体运动来提高,例如:神经反射速度,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机能的提高等,都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得到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虽然能够接触到多种体育活动,但很少能够接受较为专业、系统的体育运动指导,存在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不够准确、锻炼意识匮乏的现象。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大学生健康科学的运动方法,让每一位高校大学生在在校期间以及在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

大学生体质下降是全球各个国家都在普遍关注的问题,主要是由运动量不足和营养过剩两个方面引起的。而在我国,大学生的体质下降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教育体系长久以来都主张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迫使学生牺牲了锻炼身体的时间转身投入到主干文化课的学习。学生进入高校后,突然没有了高考的重大压力,又有较充分的课余时间,在此条件基础上如果高校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科学、系统地初步掌握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那么对于大学生身体机能地再塑造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对身体机能的一个再塑造过程。

3.2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再塑造

具有竞争特性的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也是各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主要原因之一。自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国内外的大量专家学者对体育运动可以塑造心理素质的观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论证。有研究指出,在参加具有竞争特性的体育运动中,参与者若是想取得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健康强大的心理素质做依托,这种心理素质一般表现为敢于面对困难,遇事沉着冷静,抗压能力强,遇到困难会全力克服的优良品质。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其终身成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化的建议

4.1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水平,重视大学生内心世界

在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组织作用和监察作用,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所以一定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室外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既要考虑到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还应该注重大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学生体会到来自体育教师的鼓舞和激励,可以提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亲近感,使课堂更具有亲和力,使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没有负面情绪,消除了各种担心和顾虑,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重视。使其做到承认自己,不怕别人的嘲笑;实话实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2 进行积极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中,小组合作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角色的扮演和转变,还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集体和团队精神,增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应该遵守3个原则:(1)互补原则。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性别、能力等因素,每个小组内部男女互补,学习能力强弱互补,性格内向外向互补等等。(2)均等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整体水平相当,优势劣势均分。(3)面对总体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对准一个或几个人进行分组合作教学,每一位大学生都要照顾到,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进行组内分工时,也要遵循面对总体原则,例如让每位学生轮换担任领队,体会不同的责任定位,而不是自始至终一直让一位同学担任,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收获相同的学习机会,既培养了责任意识又能达到均衡的教学效果。

[1]郑姚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论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4):111-113.

[2]王蓓.大学体育对学生社会化和社会关系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2):120-122.

[3]王红.体育运动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2 (12):118-119.

[4]刘宁.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142.

G80-05

:A

:2095-2813(2017)03(c)-013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9.136

牟小刚(1980,9—),男,汉,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机能社会化体育运动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体育运动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每月新鲜
刑法机能新探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