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泉投身革命

2017-11-27 08:46申再望
百年潮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会昌起义军临川

申再望

江西省临川县距离南昌100余里,1927年8月7日,17岁的共青团员李井泉在临川加入南昌起义军,投身革命的铁血洪流。

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临川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王安石、汤显祖的故乡。李井泉1909年出生在临川县一个农民家庭,14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地处临川的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一进校门,就为校园里的新文化运动热潮所振奋。当时三师有许多进步教师宣讲爱国思想、传播进步书籍,李井泉深受影响。他通过阅读《新青年》《向导》《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的黑暗统治深恶痛绝,立志寻找救国救民之路。李井泉与舒同等同学成立了一个读书会,阅读《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暗中研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问题。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北伐进抵临川城下,盘踞城内的守敌宣布宵禁,企图依仗城墙负隅顽抗。李井泉闻讯,立即与三师和七中的进步同学,以读书会的名义采取行动,支援北伐军。他们与指挥部取得了联系,帮助探听敌情,在城内张贴“打倒军阀”“欢迎国民革命军”的标语,里应外合,配合攻城,并在攻城那天协助北伐军架云梯强攻,终于将守敌一举击溃。在祝捷大会上,李井泉作为学生代表登上主席台。

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派员、中共江西省委赣东特派员的陈奇涵随军进入临川城筹建党组织,选择读书会中的一批活动骨干作为培养对象。不久陈离开临川,由新的特派员钟赤心对建党对象进一步教育。1926年11月,经钟赤心介绍,刘景宽等五名学生加入共产党。因为不够入党年龄,李井泉在第二年春加入共青团。1927年1月,共青团临川支部成立,有团员50多人,李井泉在团支部的组织下积极参加发动工农的工作。

1927年3月,蒋介石策动背叛革命,制造赣州事变,形势急转直下。临川县的工农大众和进步学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勇敢对抗反革命势力,李井泉参加了在临川举行的示威游行,追悼赣州事变中被杀害的工会领袖陈赞贤。

1927年4月10日,朱德率南昌军官教育团部分官兵来到临川剿匪,驻扎在城外天主教堂,为强化党员教育,举办党化教育训练班,吸收中小学教师和青年学生学习,朱德亲自授课,传播革命真理。李井泉作为学生中的共青团员,参加培训学习,深受教育。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临川县工人、农民和学生在临川城清风门举行“反蒋讨蒋”大会,朱德在会上讲话,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还与群众一起观看了学生演出的《血债要用血来还》剧目。李井泉听完朱德的讲话后,增强了革命的信心。此后,他多次参加临川县的群众斗争,先后赶走持反动立场的国民党三任县长。

投笔从戎,加入南昌起义军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走上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起义震撼神州大地。南昌起义指挥部作出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中共临川县特支在县城召开紧急会议,积极准备迎接起义军南下。

8月6日,朱德率起义军先遣队抵达临川县城。中共临川县特支召开全县党团员和活动分子大会,朱德在会上讲了八一起义的伟大意义,号召党团员、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和进步学生参加起义部队,将革命进行到底。李井泉参加大会,聆听了朱德的讲话。他热血沸腾,毅然报名,投笔从军。他匆匆回到家乡仓下村,瞒着父亲简单地收拾行李,同村的好友黄蠢仔得知消息,把偶然拾到的一支步枪送给他。李井泉扛着这杆枪,加入部队,于8月12日离开临川,义无反顾地踏上革命征途。随同李井泉一起参军的有420人,其中有300名青年学生参加第九军宣传队,李井泉、萧志戎带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120人参加起义军行列。李井泉被分配在叶挺部第十一军二十五师政治部,任宣传员。

二十五师是由号称“铁军”的叶挺独立团扩编而成的部队,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都是老共产党员。这支部队里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两三百人,战斗力强,经常执行最艰巨的战斗任务。李井泉刚刚参军,不仅要学习做宣传工作,还要接受新兵训练。在铁军严密纪律和战斗精神的培育下,李井泉在这支能打善战、作风顽强的队伍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8月赣南,骄阳似火。李井泉随部队顶着烈日翻山越岭,经宜黄、广昌,朝瑞金方向挺进。这一路走的全是山路,多半只能单人步行前进,一万多人的队伍拉得很长,日行百里左右,不是上山,就是下山,很少遇到一段平地。李井泉和其他知识分子战士很少有日行百里的锻炼,脚底起泡、腿肚疼痛、行走艰难,行军两头不见太阳,早晨天未亮吃饭,晚上宿营再吃一顿。虽然行军艰苦,李井泉始终乐观,与战友相互鼓励,奋勇前进。

22日下午,李井泉随二十五师进抵宁都县城,他和其他政工人员一道,在县城内手执小红旗,沿街到处设点演讲,四处散发标语传单,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号召广大民众参加革命,鼓励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团结起来抗争。由于宣传有方,在短短的时间里,革命群众很快发动起来,他们主动前往起义军驻地慰劳战士,积极协助起义军开展筹粮筹款活动,仅三天时间,县城的革命群众就为起义部队筹集大米2000多担、大洋3000多块。24日,李井泉随二十五师离开宁都县城,经宁都县长胜、对坊前往瑞金。

鏖戰会昌城

26日,起义军进占瑞金城。按照前委决定,各路军队转攻会昌。29日,二十五师连夜由瑞金附近出发,由于是夜间行军,李井泉所在队列走错了路,朝着洛口方向走,待发觉后才转向会昌前进,待艰难地爬上一座大山后,听见会昌方面传来枪声,枪声越来越激烈,李井泉精神为之一振,早已忘记昼夜行军的艰苦疲累。身为宣传员的他,不断催促队伍“快走!快走!”鼓动每一个人加快步伐。

30日凌晨,进攻会昌的战斗打响。二十五师进到会昌的岚山岭以西,叶挺军长、聂荣臻党代表早已派参谋在路上等候,带着周士第、李硕勋赶到指挥部。周恩来、叶挺、刘伯承、聂荣臻等正在指挥部指挥作战。城东北朱德指挥的部队和城西边二十四师的部队正在与敌军激战,而山顶的南北面一带高地却为敌所占。指挥部交给二十五师的任务是进攻寨岽,控制2531高地北面一带,向敌发起攻击,得手后由北面进攻会昌。周恩来对周士第说:“你的部队很疲劳,可是会昌一定要打下来!”聂荣臻也指出:“这次战斗很重要,你们的任务很重。部队走得很疲劳了,要好好地进行战斗动员,党员、团员要起模范作用,保证完成任务。”周士第、李硕勋坚定地表示:“我们向党保证,一定打下会昌。”endprint

指挥部的命令、师首长的表态传达到部队,李井泉等宣传战士当即进行战斗动员,准备对敌作战,午饭也顾不上吃。午后进攻开始,部队占领几个山头,随即向2531高地发起猛攻。这个高地是会昌城西北的屏障,敌人在这一带构筑了坚固的工事,配备了很多兵力和很强的火力,我军进攻遭到守军的顽强抵抗,双方一直激战到下午。在冲锋号的鼓舞下,我军向敌人主阵地的进攻开始,喊杀声响彻山岗。敌人向会昌城方面溃逃。在追击敌人的途中经过一条小河,我军战士又饥又渴,想停下来往壶里灌点水,李井泉等人鼓动说:“喝了水,敌人就跑了,我们要赶快走!”战士们听后立刻起身,向会昌城奔去。下午4时,我军占领会昌城。

会昌战役,是八一起义军南下途中打的一次大胜仗,共歼敌5000余人,俘敌900余人,缴获山炮一门、迫击炮两门、各种枪支1000余支和大量的弹药辎重。二十五师作为会昌战役攻坚主力,战斗作风顽强,立下了赫赫战功。

连日来的长途行军,加上第一次参加激烈战斗,李井泉疲劳不堪,却斗志顽强。在参战过程中,他更加感到政治工作的重要和发动群众的必要。进城之后,他紧接着书写和张贴标语,向群众进行宣传,随后部队移驻在会昌南门外。

两天后我军折回瑞金,二十五师仍担任后卫。除掩护整个部队外,还负责掩护上千名伤病员和大批武器的运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陈毅曾说:“客观环境是艰苦的,这个地区没有革命基础,几十里路群众都跑得精光。军中缺粮,饭吃不上,找不到人抬担架,困难是很多的。”尽管压力如山也决不放弃,李井泉等宣传员沿途发动群众、克服困难,帮助部队进行转移。

9月上旬,我军进入福建上杭、汀州,决定南下广东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9月22日,李井泉随二十五师进入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

三河坝血战

大埔县毗邻闽西赣南,三河坝是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汇合为韩江处,三河坝笔枝尾山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史有“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之称。按照总指挥部的指令,朱德军长率领的第九军教导团和二十五师共3000余人扼守三河坝,牵制敌人,为主力军进攻潮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十五师驻守三河坝后,师政治部派出工作队做宣传发动工作,李井泉参加了工作队。由于国民党右派四一五反革命扼杀,革命受挫,大埔群众情绪较为低落,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深入当地群众,入户宣传土地革命精神和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的目标,加深了群众对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的认识。工作队帮助成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颁布《土地改革纲领》,组织农民自卫军。李井泉在大埔开展工作,遇到语言不通的困难,但在群众的帮助和支持下,他精神抖擞,工作取得成效,与工农的联系和感情更深了。

李井泉在师政治部曾见到时任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的陈毅来师部汇报工作,两人有过多次交谈,李井泉向陈毅请教做宣传发动的方法,陈毅对李井泉的好学精神留下深刻印象。李井泉在三河坝还参加了二十五师召开的党团员大会,会上选举了师部副官处长为新的支部书记,他通过参加党团生活,对党在军队的核心领导作用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体会。

10月1日,国民党钱大钧部三个师10个团向我发起进攻,起义军和农民军英勇抗击扑向三河坝的敌人。二十五师在三河对岸的东文部、笔枝尾山、龙虎坑、下村一带布防,钱大钧部强渡过河向我军发起猛攻,我军坚守阵地,顽强抵抗,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敌人强行渡河的企图,打沉许多载运敌人的船只,杀伤大量敌人,俘虏几百名敌人,缴枪数百支,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第二天敌军集中炮火向我猛烈攻击,掩护敌兵过河,又从汀江上游渡河,占领东文部,另一股敌人也进到笔枝尾山山脚,起义军腹背受敌。

我军顽强作战,在子弹、手榴弹打完之后,仍与敌人肉搏。战士们吃不上饭,只有摘野果充饥。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二十五师参谋处长游步仁(黄埔第一期学员)、七十五团第三营营长蔡晴川(黄埔第三期学员)和上千名起义军、农民军战士壮烈牺牲。

我军在殊死作战后失利,损失惨重,将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焦土。作为年轻战士的李井泉,眼见一同南下的战友和自己发动起来的农民兄弟在枪林弹雨中一批批倒下,感到无比悲痛。三天三夜的浴血鏖战,使他切身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痛失战友兄弟的苦楚,这更激起他血战到底的勇气。

三河坝战斗进行时,二十五师还不知道潮汕已经失守,起义军主力已经失败。当时以为守住这个地区对主力军作战有利,因此与超过我军十倍的敌人作战,在所不惜。激战三天三夜后,敌人对我形成三面包围,在极其险恶的形势下,为保存革命力量,我指挥部果断采取“次第掩护,逐步撤退”的战术撤出阵地,摆脱险境,由二十五师七十五团担任后卫,其余部队向大埔以东方向转移,去往潮汕与主力軍会合。朱德率起义军2000余人离开大埔时,没有忘记具有革命传统的大埔人民。为了坚持地方武装斗争,起义军送给大埔县委200多支枪,送给太宁、青溪、三河、英雄、百侯等地农民几百支枪。

10月4日凌晨,李井泉随起义军撤离三河坝向湖寮、百侯进发。4时左右,山地一片漆黑,大雾弥漫,部队经过河腰时,尾随之敌和地方反动武装两面夹击,起义军队伍被冲散,李井泉和农民军战士张华登、李友桃在失去向导带路的情况下,摸黑向大埔的东南方向追赶部队。由于追赶时所走路线发生偏差,他们与部队失去联系。为避免敌人追捕,三人只得夜行日宿,到达平原逆流的梁山石头塘的庵庙。困境中,李井泉认为只有依靠当地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才能保存自己,继续开展革命斗争,三人商量之后,决定尽快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

矢志不渝,坚持斗争

李井泉与石头塘附近的苦竹村赤卫队取得联系后,通过赤卫队向当地党组织报告了情况。他还前往福建寻找部队,未果而还。在大埔党组织的领导下,李井泉与当地工人农民展开了新的武装斗争。1928年1月,李井泉参加工农革命军十五团发起、岭东工人和农民赤卫队配合的高陂暴动,同年5月,他又参加了百侯暴动。两次暴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地方反动政权。

南昌起义军在广东的失败,没有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心和坚强意志。当部队行至江西安远县天心圩时,朱德、陈毅等领导人召开了全部队排以上干部会议。朱德说:“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大革命失败了,不勉强。跟我走,只要有200条枪,我就有办法。黑暗遮不住光明,只要能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革命就能成功。”在危难时刻,朱德挺身而出,稳如磐石,铸就军魂。陈毅也站出来坚决支持朱德的讲话。在朱德和陈毅的率领下,南昌起义的火种没有熄灭,这支队伍最终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的队伍会师。

时至1927年10月,临川县参加起义军的数百人,有的英勇牺牲,有的脱离队伍,李井泉是唯一留在广东坚持革命的临川籍战士。他在大埔、丰顺、梅县等地艰苦斗争两年多,为躲避敌人搜捕,他曾在深山老林阴暗潮湿的岩洞藏身达数月之久,身染疾病、行走困难,但他在铁军精神的淬炼下,以牺牲的先烈为榜样,忠于党、忠于人民,始终与工农大众同甘苦、共患难、求解放。1930年4月,他奉东江特委之命,前往红四军前委送信,开始了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和战斗的新历程。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是李井泉1928年元旦写在广东农民黄书声门前的对联。他坚信,严冬之后春天总会到来,战地之花将红遍原野,革命终将迎来新的胜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昌起义军临川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雪夜
醉菊
临川四梦(乡音版)
临川渡
会 昌 米 粉
有感于江西临川一中
隐姓埋名六十载——会昌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钟亚庆轶事
历代农民起义军的军民关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