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金代女真人尚武精神

2017-11-27 19:51张兆龙刘德军王献升覃盛栋王斌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金代

张兆龙+刘德军+王献升+覃盛栋+王斌

【摘 要】 金代女真人尚武传统在反抗辽朝、凝聚民族力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女真人入主中原后,本民族传统尚武习俗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对汉文化的学习,直接改变了女真人的生活方式,为了保持本民族尚武之风,统治者制定对习武者的奖励制度:皇帝鼓励奖赏优秀人才,并成为尚武文化的践行者:建立起全国性的骑射习武训练制度;将骑射习武内容纳入到科举考试之中。

【关键词】 女真人;民族体育;尚武精神;金代

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立国的成功典型之一,其历程一直都是史学家研究的热点。女真人发迹于黑龙江、松花江河谷和辽东长白山地的原始森林之中,从不足百人的抗辽起兵开始,直到滅亡辽国并取而代之,诸多研究都认为,女真人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以一敌十的超强战斗力,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1]据此,本文从剖析金国时代女真人对保持尚武精神文化的诸多措施和各项活动入手,来探讨女真人的尚武精神。本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女真人金国时代推行的各项政策和行为,并对研究宋、辽、金之间复杂的政治军事关系、了解古代对保持传统体育文化措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女真人尚武文化产生的成因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理自然环境造就;二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生活背景所致,下文将分别阐述。

女真人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北魏时的七个原始部落 ,当时的女真部族还未统一,各部落零散的分布在东北大地上,其中有一部分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从该区域发掘出土的蚌刀、网坠、桦树皮等,印证了早期人类的渔猎生活,可以推测居住在该区域女真部落也应是靠渔猎为生。另一大部分生活在长白山区,在此地考古发现的石斧、石锄、石镞等,均通过打制、磨制和压制而成,也表明了有早期人类的狩猎生活,在该地区的女真部落也应是主要靠狩猎为生。[2]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唐朝末年时,原始的女真七部落只剩下两个,即粟末部和黑水部,其中粟末部历史上还曾建立起盛极一时的渤海国,黑水部则在当时逐渐统治了整个松花江流域一直到日本海。而坚强和勇敢是从事原始渔猎必须具备的品质,除此之外纵观整个女真人的活动地域,可谓山川纵贯,气候寒冷,不论是渔猎还是狩猎到了严冬季节,都不得不面对食物短缺的现实问题,严酷的自然条件培养出了他们“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的身体特征,正是这种在绝境中求生的意志促使女真族人,对长途跋涉及风刀雪剑带来的肉体痛苦不以为意,而给他们体内注入活力的正是粗犷的白山黑水。[3]

女真尚武精神的产生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所致之外,还有着同样残酷的社会政治背景。女真部落在以乌古乃为首领的完颜部落发展时期,女真各个部落之间就战争不断,如最后完成一统大业的完颜部,就时常遭受其他部落的挑衅和联合攻击,面对强于自己的敌人,女真人各部落只有顽强抵抗,消失的原始女真五部落或许就是在此时期被消灭或吞并。可想而知,在当时的野蛮时代,能够生存下来的部落必将是有着超强的战斗力,由此渐渐形成了女真人勇悍不畏死的剽悍性格。到了辽国统治时期,当时辽国统治者对处在自己统治边界的女真人一直视为是低劣的民族,对其的统治压迫也越严苛,如当时同向辽国朝贡的高丽国、铁骊等国都比女真部上交的少很多,而在这些辽国的诸侯附属国里面,女真部不论是生产、生活条件却最为落后,由此女真人的“反辽”之心也最为强烈,这苦难的政治压迫,一步一步的锤炼着女真人的性格,要在这周围强权的夹缝中获得生存,必将依靠最为强悍的勇武之道。直到公元1114年九月由于长期不堪忍受辽国的欺辱,阿骨打汇集女真各部的精锐部队,召开抗辽誓师大会拉开抗辽的序幕,当女真发兵宁江州时全部兵力只约有二千五百人,而强大的辽国,此时全国军队有百万之众,面对强于自己千倍的力量,能让辽人发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正是女真人的英勇善战给辽人的深深烙印。[4]这种尚武精神也正是金国的立国之本,正所谓“白山黑水出真龙”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女真人才有了“十数年间,灭辽取宋,横行无敌”建国立业的丰功伟绩。[5]

建国女真贵族开始接受汉文化,并崇尚起汉族的生方式,女真尚武的风气消失殆尽,为此金国皇帝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项措施是皇帝鼓励奖赏优秀人才,并成为尚武文化的践行者。从原始丛林里走出来建国的女真人,面对汉的先进文化时选择了接受,由此女真贵族之间由早先的骑马比赛娱乐转变成了下棋博弈。此时,金国的统治者特别是世宗皇帝开始思考,若将建国立命的尚武精神和骑射之术丢弃,势必会动摇立国的根基。因此金国皇帝开始就从身边侍卫开始立法规定,只有满足“年二十以上四十以下有门第才行及善射者”的具体条件才能被挑选担任拱卫皇帝的亲军。[6]除此之外,在对太子的培养过程中骑射之术和尚武精神的培养亦是重点,如金国海陵王在位时的“诗文小技,何必作耶。至于骑射之事,亦不可不习,恐其懦柔也”一句话道出了皇帝对本民族尚武精神削弱的担忧。[7]其次,为了更好的保留本民族传统,金国皇帝还提出了“围猎习武”的措施,前文研究也已表明,女真人在原始部落时生活环境对其尚武精神的产生形成了重要影响,因此在生产资料不再是生活全部的时候,围猎活动得以继续开展,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无非就是出于对本族文化传统的保持而开展的习俗活动了。按《金史》记载,女真皇帝未曾停止过这项活动,即使宣、哀宗时期尽管国家处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国事日艰,不过围猎活动不曾停止,王鹗论哀宗德政时,提出“罢猎地以裕民”,也从侧面表明京都百里都为皇帝狩猎专用土地旧制的情况仍存在。[8]

第二项措施是建立起全国性的骑射习武训练制度。其中猛安谋克即千夫长和百夫长是金国户籍人口管理的基层组织,也是军事上的基本编制单位,故在推行骑射习武制度时,猛安谋克也就成了金国教习和进行骑射训练的最小单位。猛安在金国的政府职能定位为:训练武艺、修理军务、余同防御以及劝课农桑,而谋克的职能定义为训练武艺和抚辑军户。猛安谋克的职能本质上就是训练武艺,为了更好落实这项制度措施,金国还专设了习骑提刑司为按察司来监督、指导猛安谋克的工作,如果出现不按时训练或是存在训练不严的情况,猛安谋克将会被处罚。猛安谋克组织骑射训练的职能相比,提刑司负有督导骑射之责。例如《金史》所载,上京、东京等路按察司并安抚司设使一员,正三品,掌“镇抚人民、讥察边防军旅之事,仍专管猛安谋克,教习武艺及令本土纯愿风俗不致改易”。[9]这一制度的制定实施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如当前我们国家大力推广的全民健身计划,自实施以来效果并不特别理想,而这其中我们最缺失的就是对制度、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而金国为推行骑射习武设立的习骑提刑司就很好的承担了这样的定位需求。endprint

第三项措施是将骑射习武内容纳入到科举考试之中。金国入主中原后为选拔优秀的女真人才更好的参与到国家建设与管理之中,继续保留了宋时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金国实施不久,皇帝和许多有识的女真贵族及开明的大臣,开始注意到过于倚重科举选贤固然能够选拔出人才,但科举制度重视文治忽视武功的事实,使得女真族人也开始过于追求功名,不利于女真传统尚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长此以往势必會动摇金国的统治地位。章宗皇帝在明昌四年提出将武试纳入到科举,规定:“敕女直进士及第后,仍试以骑射,中选者升擢之”[10]。从该敕令的内容来看,金国皇帝正是为了保留自己族人的骑射技艺故将武试纳入到科举之中,但我们从这一敕令中也同时会发现,该规定只对进入会试及第的考试者做出了要求,这就导致即使是本次科举的头名其骑射技艺可能并不高,因为其选择面已经很小了,故该法令对在全国推行骑射和推动全国习武运动的影响极为有限。为了更好发挥科举对族人尚武的引导作用,在金国永安三年时皇帝对科举考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定凡是要参加进士考试,必须要在府试时通过骑射考试,考试规则要求凡骑射考核必须要在相关提刑司监察之下进行,同时对骑射的动作要求必须娴熟,并对考核技术标准进行了量化包括:射击的距离、中靶数等。如此,永安三年和明昌四年的科举武试规定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次规定将射艺考核置于府试前进行,而非及第后,如此一来,女真科举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考核射艺本领了。

女真人原始部落时期没有农业生产仅依靠捕猎为生,每到严冬季节如何在这白山黑水之间活下来就成了最严峻的问题。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女真人必然具有极强的生存信念和意志,正是这种顽强的对生活的追求中形成了女真人坚韧、勇敢的性格品质,可见自然环境是其尚武形成的根本原因,而辽国的统治压迫是其崇武的直接原因,正是这严酷的自然与社会,才让女真人在困境中越发的坚强,尚武之风也渐渐融入到了民族文化的血液里。随着女真族人的入主中原,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日益加深,且承平时节,女真人很难一直保证尚武精神,女真人的高层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希望通过围猎、奖励、武试纳入科举等措施保持尚武文化,虽然这些措施并未重塑起执掌金王朝的女真族人的尚武风气,但却极大地推动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兴盛与发展,不论是为了本民族发展也好,还是传承了体育文化也好,金朝推行的这些措施是值得肯定的[11]。

【参考文献】

[1] 东吴春秋.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开国篇[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1)51.

[2] 刘广铭,徐东日.《建州闻见录》中的女真人形象[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5.

[3]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7)1655.

[4] 赵翼.金用兵先后强弱不同[M].北京:中华书局,1984.632.

[5] 李秀莲.金代女真人的汉化及其失误问题初探[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1)16.

[6] 王德朋.论金代女真人的民族传统教育[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7.

[7] 侯震.金宣宗朝武将赐姓略议[J].学术交流,2015(2)196.

[8] 曾小月.从尚武精神看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学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55.

[9] 脱脱.金史卷57.百官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1)1007.

[10] 都兴智.金代科举的女真进士科[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6)63.

[11] 中外民族体育,生的欢悦、死的抗争——生产和军事与中国民族体育[EB].扬州论坛,体育文库http://bbs.yznews.com.cn/bbs/viewthread.php?tid=85585.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代
浅谈金代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的伤痕与道义
激活乾安历史遗迹为吉林省全域旅游增添文化吸引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浅议金代货币流通
从猛安、谋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海丰镇的兴盛与衰落
昌黎县康念坨村发现金代窖藏钱币
浅析金代佛教在上京地区的传播及发展
浅析金代红绿彩瓷器
承德县闫杖子村出土的金代窖藏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