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2017-11-27 00:51刘泽坤
商情 2017年34期

刘泽坤

[摘要]偿二代体制下,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决定其最低资本的多少,资产管理能力高的保险公司可以节约更多的资本,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但从16年的情况看来,严重的“资产荒”导致保险公司资产不能得到高效配置,各种险资频繁举牌,最后触及监管底线,当前全球低利率的状态至少还要持续40年之久,这对寿险公司的长期资产配置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希望根据长周期理论,分析现在我们经济所处的环境,探索寿险公司如何在长期低利率的大背景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关键词]偿二代:资产负债管理:长周期

引言

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承保和投资两方面,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扩张,承保利润越来越低,保险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管理产生的投资收益,尤其是在偿二代体制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越强就越能释放更多资本,这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由于外部复杂的金融环境,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采用短期代替长期的策略,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严重,时间越长寿险公司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越严重。对经济周期的研究表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水平与宏观经济有关,因此从长期视角来提出寿险公司资产负债配置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特殊性

(一)负债期限长

传统寿险寿险主要包括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除此之外寿险还包括了分红保险、万能险和投资连结险等新型险种。其中终身寿险以投保人死亡为给付条件,保障期限为终身。两全保险是投保人在一定年龄内死亡或者在该年龄还活着都支付保险金,一般规定的年龄也在10年以上。年金保险更是注重一个长期保障。因此,根据寿险所包含的这些产品种类,寿险业的负债期限一般比较长,大多负债集中在中长期。

(二)利率敏感性高

寿险负债一般具有长期性,寿险业要穿过各个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影响利率不断的变化,利率风险就成为了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市场利率低于产品定价的预定利率时,寿险负债就会面临投资收益压力,会产生“利差损”。当市场利率高于预定利率时,新保单会调高预定利率,那么会造成新旧保单之间收益分配的不公平,会增加寿险公司的退保率。

(三)利润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

寿险的负债容易预测,寿险资金一般都投入到与负债期限相适应的资产中,当前保险主体基本已经进入市场,行业竞争加剧,各保险公司纷纷压低成本,通过费差益获得收益的空间不大。另外,死差益的改善主要依据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这些因素不受保险公司的控制,因此对于寿险公司而言,主要的利润来源于利差益,保费收入在满足监管约束的前提下,科学的分配到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和另类投资中,以期获得与负债期限相匹配的现金流和稳定收益。

二、长周期理论

按照熊彼得周期理论,每一个大波中包含着繁荣、衰退、萧条和回升四个小的周期,并且是技术的创新导致这经济周期的波动,因此每一个周期都有其代表性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据此可以分析出我们目前正处在第五波的衰退周期之中。

第一波是1782年-1845年。在该阶段技术创新的代表是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在经济上的表现主要以英国为代表,技术的进步使英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为其世界地位奠定了经济基础。1815年至1825年处于第一波的衰退期,这期间工业第一次出现生产过剩,工业产品的价格下跌,投资也相应减少,生产所得利润转化为银行的黄金储备。之后就进入了萧条期,工厂开工率不足一半,产品供过于求,价格急剧下滑。期间美国发生了经济恐慌,银行发生挤兑危机。

第二波是1845年-1892年。钢铁和铁路的创新,使英国开启了新一轮的繁荣。技术的提高,使钢铁价格进一步下降,由此便迎来了英国的造船业的繁榮,但是过渡的投资便产生了投资泡沫。1866年经济开始衰退,铁路建设和造船业大幅下降,加之粮食产量的下降,工业产品的需求进一步缩小。1873年开始经济进入萧条期,铁路实体经济的萎缩,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第三波是1892年-1948年,这阶段主要技术创新代表是电气、化学和汽车的发明。电气革命的出现,使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技术的创新催生除了大量新兴产业,美国和德国在这次产业革命中,经济得到极大发展,这期间大量欧洲资本通过短期资本的形式进行投机活动,生产力过剩的现象开始出现。1913年经济开始衰退,接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除了美国以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到严重削弱。1929年经济大萧条,银行开始发生挤兑危机,大量银行纷纷破产倒闭,资本主义经济严重受挫。

第四波是1948年-1991年。这一阶段前面的繁荣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的国际环境,各个国家忙着战后恢复,迎来了战后的短暂繁荣。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开启这一轮的萧条周期,之后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阶段。1979年到1981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了一轮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后,从1982年开始经济又逐渐回升。

当前处于长周期第五波的萧条期,1991年至2007年是该阶段的经济繁荣期,但是这一阶段里面也经历了80年代的债务危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和互联网泡沫危机。2007年至2017年属于衰退期,这期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之后又面临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中国也是在经历了股市的大繁荣之后,经济逐渐降温,出口贸易减少,大量沿海工厂倒闭,股票市场也跌到了历史的谷底。2017年到2027年是熊彼得周期所预测的萧条期,而当前正处于衰退期和萧条期的转换点,根据当前全球经济情形来说,经济表现比较低迷,全球处于低利率的时代,我们需要结合大的经济环境,从更加长远的周期来对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进行配置。endprint

三、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建议

长周期理论可以通过分析当前大的经济环境,让寿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时具有前瞻性,使公司在利率市场化、经济表现不佳和全球“资产荒”的情况下,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关于如何要做好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很多涉及的因素也很多,以下将从长周期的角度给出建议。

(一)注重另类投资和海外投资

保险业本身是负债驱动的特殊行业,寿险业的负债一般都具有长期性,在当前环境下,负债端的成本居高不下,很难找到与负债相匹配。全球低利率的情形还将继续存在,短期内希望通过负债端去改变寿险公司目前的境况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可以换种方式从资产端考虑破局之法,扩大保险资金在另类投资中的配置比例,另类投资具有期限长、收益稳定、变现能力差和收益高的特点,这正好与寿险公司负债的长期性相契合,可以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实现现金流匹配,在经济萧条期这是寿险公司盈利的有效方法。同时鉴于目前我国保险资金在另類投资中的投资范围与成熟国家相比还相对比较小,我们寿险公司要想走出现在困境还必须扩大另类投资的范围。

(二)转变寿险公司盈利方式

寿险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与利差、费差和死差。利差是利润率高于预期,通过寿险资金进行投资获得投资收益。传统寿险公司主要是通过利差来获得利润,近些年寿险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开始将个人可支配资金的一部分购买保险以获得长期保障,国家又从政策上对保险业给予支持。但从长周期理论来说,目前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的换挡期,萧条还将持续10年左右,资本市场仍然表现低迷、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资产荒”的继续存在,那么寿险公司传统上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压力,不能再靠利差一枝独秀,必须进行寿险公司转型,获利模式利差、费差和死差同时支撑。

(三)构建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体制。

偿二代体制下,要求寿险公司对负债和资产端进行联动性管理,全面评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首先,要建立健全动态的资产负债管理体制,构建寿险公司纵向沟通机制,保证上下级之间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要求资产负债决策能及时高效的被执行,另一方面资产负债配置策略的运行效果能及时得到反馈。资产负债体制的建设除了纵向考虑以外,还必须考虑寿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和自身资产负债特点等横向因素,从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来说,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必须要考虑在经济的转接点公司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其次,各寿险公司应该设置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使公司的资产负债评估常态化,既能随时监控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及偿付能力,又能根据市场环境改善投资策略,保证稳定的长期收益和短期风险收益。

(四)转变粗放的经营模式

传统的保险公司为了提高市场的占有率,滥用保险代理人,部分保险代理人业务素质极不专业,给保险公司形象造成极大伤害,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投保意识较低,另外必须要改变以规模为导向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注重服务质量上的改善,提高投保人的体验感,加强员工或业务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同时在大金融、大资管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寿险公司要顺应经济周期,积极采用“云计算”和“互联网+”先进技术,丰富公司的销售模式,提高资产负债管理和寿险公司风险控制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