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三次特色产业 助推通海跨越发展

2017-11-28 09:12创造杂志调研组
创造 2017年9期
关键词:通海蔬菜企业

《创造》杂志调研组

编者按:产业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八大产业”决策部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起特色鲜明、支撑有力、富于竞争的产业体系,事关云南经济“升级版”的打造,事关云南跨越发展和富民强滇大局。

为反映我省产业发展现状,推广各地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近期,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赴通海县开展了“产业强省”课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通海县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基地参观学习,就如何推动通海产业转型升级专访了通海县委书记卢维江,充分听取了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专业人士、企业家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现把通海发展特色产业的宝贵经验介绍给社会各界,以期交流、学习和借鉴。

做强三次特色产业 助推通海跨越发展

《创造》杂志调研组

中共通海县委书记卢维江(中)调研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通海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全县辖4镇3乡和2个街道,76个村(社区)、361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回、傣、蒙古、哈尼等多个民族,总人口31.02万人。通海是一个矿产、土地、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县份,全县除砂石料以外无任何矿产资源。国土面积仅为72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7.1%,平坝面积占21.6%,河谷面积占1.3%。在通海158平方公里的坝区,镶嵌着37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杞麓湖,354平方公里的杞麓湖径流区承载着全县近90%的人口、90.2%的农业总产值、95%的工业总产值,平坝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200余人,人均耕地仅有0.68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十分脆弱。

立足于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海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产业发展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五金机电、彩印包装、食品加工三大工业支柱产业,蔬菜、畜牧、花卉三大农业重点产业,带动了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通海成功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和“先进县”行列,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重点工业强县”“云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示范县”“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工作先进县”“云南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先进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2016年,通海县经济实现逆势增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1.2亿元,同比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7亿元,增长5.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16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3元,增长9.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创先争优、撑杆跃进、小县大发展的目标,在资源匮乏地区闯出了一条依靠产业发展进步,实现经济成功转型的跨越发展之路。

玉蒙铁路通海段

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高原特色农业

通海县是云南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县和西南地区蔬菜集散地。近年来,通海县牢牢抓住被列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的机遇,按照“稳定烟粮、提升蔬菜、壮大花卉、做优养殖、发展林果”的思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龙头企业为引领、现代农业基地为支撑、三次产业融合为目标,把工业的方式、服务业的理念和商业的模式引入农业,推出特色牌、生态牌、有机牌,打响“生态烟叶”“云菜”“云花”等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全力打造通海现代农业“升级版”,大力发展外向型高原特色农业。

(一)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惠民型产业。结合人多地少的实际,通海县委、县政府根据气候条件、农民种植水平等因地制宜地提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思路,引导农民适时调整种植结构。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东部以花菜类为主、西部以根茎瓜豆类为主、中部以叶菜类为主的种植区划,把蔬菜种植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鼓励早期从事蔬菜运销的经营户积极组织蔬菜销往“三北”市场,一批蔬菜农民“经纪人”迅速成长起来,搭建了生产与市场的桥梁,一部分农民“经纪人”逐步成长为农业龙头企业的创始人,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通海县共有冷库89座、473间,每天可加工冷贮蔬菜1万多吨,有营销户300多户。2016年,全县蔬菜累计播种面积32.9万亩,总产量126.8万吨,产值20.1亿元;完成农产品出口创汇15.27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三分之一强;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达5807元,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2.1%。种植品种主要为白菜、结球甘蓝、莴笋、花椰菜、菜豆、蒜苗、芹菜、洋葱等,产品远销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及中东、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因势利导,形成产业规模化特色。因势利导,不断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全面加快科技推广、多元提高组织化程度、着力强化品牌塑造,实现了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通海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田、沟、水、路配套和泵站、坡改梯、小水窖等工程建设,使许多低洼地、旱地变成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扶持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0户、市级龙头企业18户。对取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定企业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5万元、10万元资金奖励。全方位提供技术指导和监管,每年引进试验蔬菜新品种60多个并对适销对路品种进行推广,实施工场化育苗移栽技术每年育苗移栽20多万亩,缩短了蔬菜生育期、提升了蔬菜品质。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年培训农户无公害生产知识4万人次以上,推广田间生物净化池36200口,频振式杀虫辐射受益面积6万亩,推广性诱剂10000亩,100%的菜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项目实现减肥增效。打造外向型现代农业,积极依托全县306户蔬菜初加工企业、56户农产品出口企业、11户境外注册成立的企业不断开拓市场,形成广阔稳定的国内外需求侧市场。推进农民组织化建设,依托以单一农产品组合的15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有效连接,实施片区化、规模化种植。积极推动蔬菜品牌认证,全县已有24.5万亩耕地(含果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28个无公害认证产品、5个绿色食品认证,汪氏企业等5户企业的10个产品被认证为云南名牌农产品。

通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蔬菜之乡——通海

(三)加大开放力度,积极融入国家省市面向东南亚发展战略。积极抢抓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省、市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大机遇,进一步稳定面积、提升质量,力争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2万亩左右,产量120万吨,并聚集外县区蔬菜80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左右;同时,对更多蔬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实现蔬菜加工营销产值60亿元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20亿美元以上。一是实施产业创新发展计划。积极组建企业集团,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培育生产型、加工型、外销型农业“小巨人”,加快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推动第一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接二连三”产业格局。二是建设高原特色农产品现代物流园区。立足通海县已发展成为云南省重要蔬菜交易集散地的实际,依托江通高速和弥楚高速公路建设契机,加快推进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国际化的冷链物流园区和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物流,以及多元化精深食品加工,实现产业聚集发展。三是建设农产品保税物流园区。结合通海农产品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强的优势,积极争取将在建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成为农产品保税物流园区,实现园区仓储、物流、检疫、报关、金融、结汇于一体,推进低端冷贮物流转型升级。四是建设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健全完善农产品交易平台、信息平台,让交易信息、价格信息直达农户,指导分散种植的农户搞好生产,并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网下交易网上结算等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五是以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为支撑,走外向型农业发展之路。加快制定蔬菜主打品种标准化种植规范,突出抓好农业科技创新,擦亮“云菜”金字招牌,巩固东南亚市场,开拓中东和欧盟市场,把通海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生产基地和面向东南亚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做强园区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工业是推动通海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近年来,通海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按照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思路,巩固提升五金机电、彩印包装、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全力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

(一)建立服务型政府,加快企业整合重组。坚持依法行政,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创造公平、竞争、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精心营造制度,创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软环境。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和项目制度,强化资源配置,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扶持措施,引导与支持企业技改、技术升级等。针对企业小、散、乱、弱情况,引导企业走重组之路。整合杨广35家面粉、面条生产企业,合资组建成立了云南杨广红达食品有限公司,新建年产面粉12.6万吨、面条9万吨生产线,实现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蔬菜基地物理防虫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企业集约集群发展。依据传统五金机电产业已形成的加工区域和现状,结合杞麓湖保护的要求,对通海五金机电园区进行多次科学的规划修编,将原来的“一园七片”调整为“一园区三片”(河西物流片区、杨广食品片区、里山五金机电片区),并科学定位三个片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原来形成的桑园五金机电加工产业带、纳古五金加工产业带和杨广铸造产业带逐步搬迁到里山片区。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工业园区的特色经济逐步形成,有力的推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集聚。截止2016年底,通海五金产业园区规划面积达20.89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89户,主营业务收入74.53亿元,同比增10%。

(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促进产业配套发展。积极牵线搭桥,创建平台,营造环境,推进本地企业与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导本地企业在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中甘当“配角”,通过不断融入大企业、大集团的产业链,大力发展与大企业配套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强其配套能力。通变电器配件、万通机械、螺峰铸造等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所生产的飞轮、齿轮、压箱体等已为云内动力配套。兴达机械制造厂生产的拖拉机配件近1000种产品,与农友、新天力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供货关系。目前,全县共培育有云南名牌产品9个,实现“新三版”挂牌上市企业1户,全县培育云南百强民营企业2户、省级民营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26户、市级成长型中小企业30户;“中华老字号”知名企业2户、“云南老字号”企业3户。

(四)坚定不移去产能,坚决打击和取缔“地条钢”。把打击和取缔“地条钢”作为一项严肃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决策部署精神上来,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坚决贯彻落实拆除标准,不打折扣,一把尺子量到底。全县涉及中频炉炼钢企业26户,占全省的59%;169台中频炉,占全省的71%;另有2户铸造企业具备生产“地条钢”嫌疑,有中频炉4台。虽然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困难,但通海县化压力为动力,主动作为,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企业、项目和责任人,将打击取缔任务量明确到每台设备、每个时间节点,层层加压,夯实责任,依法依规推进打击取缔工作,按标提前完成拆除工作。截止2017年5月27日,已拆除全部28户、173台中频炉及其配套的变压器、操作平台及轨道、除尖罩,比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规定的时限提前1个月,其后顺利通过省市和国家验收,并确保了社会稳定。

鲜切花种植基地

构筑平台创新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

第三产业对促进通海县域经济快速均衡发展意义重大。通海县委、政府始终把第三产业放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批发零售、现代服务、商务旅游为主的商贸流通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提速增量发展。

(一)推动新型业态稳步发展。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健康服务等产业,抓紧抓好一批富有县域特色的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稳步发展。

(二)科学规划商业布局。加强商业布局规划,2016年重新修编了通海县商业网点规划布局,以县城为商业中心,配合4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协调发展;县城中心区以阁楼为中心,东、西,南、北街延伸发展为特色街区。

(三)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全县共有登记注册农贸市场12个,建材批发市场1个,汽车摩托车交易市场1个;全县乡镇级农(集)贸市场组成了大中小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交易市场网络,提升了商品流通水平,加快了农产品的生产、交易过程,繁荣了市场。

(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2015年4月,通海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开启“农村淘宝”模式;同年7月,通海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通过2年多来的积极推进,通海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村淘服务站73家,邮政村级服务站76家,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乡镇级1个、村级68个,实现县域物流体系全覆盖;建成通海县物流分拨中心、通海县电商企业孵化中心,搭建起全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阔平台,18户本地企业入驻电商孵化中心、5户物流企业入驻分拨中心。2016年,18户入驻孵化中心企业累计完成电商交易额6337.4万元(7月入驻),全县累计实现网络交易额14175.7万元

(五)加快旅游业打造。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和推动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推进全域旅游深度发展,着力推动“山城湖”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借力美丽宜居乡村及“百千工程”建设,着力做美全县乡村旅游,打造特色镇村、古村游访、民俗体验、民俗客栈等产品集群。经过努力,通海县“山城湖”生态文化特色旅游区已初具规模,“旅游六要素”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配置,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旅游经济稳步增长,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16年,全县共接待海外旅游者313.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0.9%,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2581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1.65%。

“十三五”时期,是通海县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关键期。当前,通海县正在紧紧围绕“做强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提质增效为主题,以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为重点,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强大特色产业体系,为通海跨越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截止2017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84亿元,增长10.0%。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35亿元、20.44亿元、29.05亿元,分别增长5.5%、12.0%、9.5%。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9.7∶37.3∶53。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4.7、4.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46.7%和47.6%。

通海秀山下的文庙

猜你喜欢
通海蔬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奇怪的蔬菜
通海古城缀记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蔬菜
我家通海
通海蔬菜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及优化对策
云南省通海县蔬菜产业品牌建设路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