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视阈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2017-11-29 05:50周少华李渝翔
中小学电教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培训者视域模块

☆ 周少华 李渝翔 徐 勇

(1.楚雄北浦中学,云南楚雄 675000;2.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云南楚雄 675000)

互联网思维视阈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 周少华1李渝翔1徐 勇2

(1.楚雄北浦中学,云南楚雄 675000;2.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云南楚雄 675000)

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同时也淘汰着落伍的行业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审视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培训者应当借鉴其模式,整合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和大数据思维等思想启发教师培训变革,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人们对信息终端的普遍使用,为被培训者量身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进一步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本文基于当前移动互联网环境,以训前调研、训中管理、训后评估为培训思路,使用信息技术平台,构建以导学→讲授→互学→展学→评学五环节为流程导向的互联网思维视阈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互联网思维;教师培训;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可能你不是从事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1]。由此产生的互联网思维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教师培训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提升培训工作的效率与价值,创新培训新模式,为教师培训工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笔者通过实践,验证了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教师培训中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2]。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就教师培训而言,被培训者就是培训教师的用户。

二、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教师培训思路

以往的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是以集中面授培训和网络视频课程培训为主,其模式是单一线性式的,被培训者大多是被动接受,缺乏参与和互动。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培训参与者有了更多、更广、更高的学习期盼和体验需求。

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教师培训思路正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指导和贯彻整个教师培训的过程,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下,用互联网思维的思考方式来搭建培训平台。教师在教学和培训过程中,要以用户(被培训者)为中心、注重用户的参与和体验效果。从心理思想和实践行动上俘获用户的心,激发用户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从用户主观能动性上提升学习和培训效果。

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做指引和支撑。在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教师培训平台中,对于整个教师培训的课程,以“培训前需求调研、测评摸底;培训中课前测评、微课推送、知识援助;培训后测评反馈、学习评估”[3]为培训思路,按照“导学→讲授→互学→展学→评学”五环节为流程导向的培训模式和逻辑过程进行设计。在教学方法中,总体突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培训过程注重用户的参与,学员的学习注重学习体验,评价注重用户的交互。这一点和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是一致的。

在教师培训平台设计上,应包含固定的模块功能,具体为教授模块、学习模块、互动模块、展示模块、实践模块、评价模块、课程管理模块、学员管理模块。这些模块功能应能够满足被培训者的学习、交流、交互、参与、展示、评价需要。在教授模块和互动模块中,充分考虑被培训者的培训体验和学习主动性的引导,让被培训者自觉、自愿地进行选择、参与、体验学习,提高被培训者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让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可以有充分、实时、客观、全面的交互;培训平台应能实时、客观、全面地统计被培训者的问卷数据、答题数据,并能实时共享培训参与者的交流互动信息,从而对被培训者进行合理、准确定位,以便培训教师及时做好心理准备和培训实时预设,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之间可以有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交互数据可以共享给各位被培训者,这样被培训者就可以在与培训者交互的同时了解其他被培训者的具体情况,培训者可以实时地掌握被培训者的整体情况,从而有的放矢、灵活掌握,确实有效地提升培训的效果。在学习模块和实践模块中,培训教师能通过培训平台的登录和统计数据实时、准确地掌握被培训者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时间、正确率等。在展示模块中,培训教师可以将被培训者提交的学习心得或实践作品通过大屏幕、移动端进行推送,向培训参与者进行展示,观看展示之后,培训者可以采取课上直接交流或课后在平台上交流的方式与学习者进行互动。

不论是教师培训课程的规划,还是教师培训平台的设计,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极致思维、简约思维、平台思维都应贯穿其中,充分体现用户(被培训者)的价值性和主体地位,注重用户的参与和体验,激发用户的主动性,引导用户自主学习、自主评估。

三、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特点

课堂教学模式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学习模式,因为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也在教学生如何学习[4]。而事实上,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使被培训者不仅可获得知识技能,也可优化学习过程。互联网思维视域下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正是培训者的教与被培训者的学创造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教师培训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打破时空限制,平台为培训参与者提供便利;二是克服传统面授的线性逻辑模式局限;三是培训过程中培训参与者可以全面、实时、客观地进行交互;四是大大提升被培训者的参与程度和体验程度,被培训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引导和激发。

其中,最显著的优点是:充分调动被培训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被培训者成为真正的主角,充分考虑被培训者的心理反应和互动体验,让被培训者在心理和思想上接受双重培训。这一点使被培训者在主观思想和心理上对于培训更加主动,对提升教师培训效果有显著作用。

四、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教师培训模式应用案例

实践证明,在互联网思维视域下,利用UMU移动互联平台构建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个可行的模式。笔者以2017年云南省楚雄市信息技术教师培训UMU移动互联平台构建教师培训模式应用为例。

培训组织形式:全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集中培训。培训方式:面授+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UMU互联平台教师培训模式。培训主题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UMU微课示例与制作。

表1 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UMU互联平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流程图

笔者根据培训内容,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通过UMU搭建教师培训平台,分别制作了三个主题课程:教育信息化培训(1个学习环节,3个微课环节,1个互动环节);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1个教学环节,1个微课环节,4个互动环节);UMU微课示例与制作(1个教学环节,4个微课环节,3个互动环节)。具体模式流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图1 扫码加入UMU搭建的教师培训平台

图2 培训平台互动数据统计

图3 学员管理模块

图4 培训平台答题细化统计

笔者在利用UMU移动互联平台组建的教师培训平台中,分别从教学环节、互动环节、微课环节、自主体验式学习和实践环节来完成整个培训课程。其中,平台上的用户管理功能、课程管理功能、数据统计功能、展示功能、交互功能、评价功能为教学培训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笔者通过实践得出,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UMU互联平台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可行的、被培训者喜欢、有良好效果的培训模式。

[1]李彦宏.百度联盟峰会[Z].丽江:2011.

[2]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5-27.

[3]张博,张吉辉,程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办公自动化(学术版),2015,(12):28-33.

[4](美)乔伊斯等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5.

[编辑:刘 睿]

G434

A

1671-7503(2017)21-0003-03

猜你喜欢
培训者视域模块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从教师到培训者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教师培训要有“场”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