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快乐

2017-11-29 04:33文_森
河南电力 2017年2期
关键词:浚县庙会东山

文_森 林

简单快乐

文_森 林

小时候,还没有“雾霾”这个词,登上房顶,朝西南眺望,会看到隐隐约约的山峰,如同水墨画一般,这就是浚县的大伾山和浮丘山,我们家乡的人称之为浚县山。

我的家乡是豫北的一个小村庄,距离浚县山大约四十公里。每年正月,浚县举办庙会的时候,村里的老头老太太都会成群结队前往浚县山,把子孙绵延、平安康乐等愿望一股脑儿倒给山上奶奶庙里的神仙,然后带着“泥咕咕”、木刀木剑等玩意儿,一脸满足地回家。

上浚县山对老家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庄重的大事,有“上山就要连上三年”的说法,据说只有这样神仙才能满足你许下的愿望。对儿时的我来说,上浚县山简直可望而不可及,一是庄重,要连上三年呢,二是遥远,我走过最远的路不超过十公里,四十公里就好像是天边了。看着小伙伴手里的“泥咕咕”和木刀木剑,眼红都不足以形容的我的心情。

就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有一天,父母通知我,要去浚县山了。“狂喜”对那时的我来说,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正月十六是浚县庙会的正日子。那天,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浚县山。如今回想起来,第一印象是人多,面对拥挤的人潮我们只能紧贴墙根,以防被挤倒在地;第二印象是庙多,进了一个又一个,拜了数不清的神佛像。临出门前,父母还专门兑换了一厚叠一角、二角的毛票,就为了捐功德。

浚县山又分为西山和东山,西山即浮丘山,东山即大伾山。老家的人去浚县山,一般是为了去西山拜奶奶庙,就是浮丘山上的碧霞宫,现在推崇的大伾山只是办完正事后捎带脚转转的地方。总的来说,儿时的这次浚县山之行很是圆满,我从山上带回的一只贝壳做的小鸟很长时间里都摆放在我家最显眼的地方,成为我向小伙伴炫耀的最好道具。只是我家毕竟没连上三年浚县山,这导致我连续几年都担心山上的神仙怪罪,不过这种担心被家长嗤之以鼻罢了。

因为儿时的美好记忆,长大后我对重游浚县山一直很期待。直到今年春节,终于成行。

浚县庙会活动贯穿于每年的整个农历正月,一直到二月都熙熙不散,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这一点我的体验一点没变——人还是那么多。我们从东山走起,沿着凹凸不平的或石块或砖块铺成的道路,顺着人流前行。路上的石块已经被人的脚打磨得光可鉴人,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倒。路旁简陋的小摊上摆满了廉价的工艺品,多数都与其他景区无异,但还是招揽了很多远道而来的香客。

这一次的浚县山之行让人不是很愉快,但是身旁的人群脸上和我儿时一样洋溢着欢乐和满足。据说,老家现在仍然有人保持着每年上浚县山的习俗,仿佛这已经成为过年的一部分。也许,他们像西藏那些朝圣者一样,享受的是路上的奉献和心底的踏实。

大家都在说,年味越来越谈,我想,不是年味变淡了,是我们的能力退化了,嗅到年味的能力,简单快乐的能力。

(作者单位:省公司本部)

猜你喜欢
浚县庙会东山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东山果事
浚县大平调演出
何来胜《李白忆东山(其一)》
浚县
元宵节,逛庙会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浚县
回到“风”中——评《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
传统庙会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以绍兴舜王庙会为个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