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的研究

2017-11-29 06:46刘瑞芬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仪器设备利用率

刘瑞芬

(武夷学院 资产处,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的研究

刘瑞芬

(武夷学院 资产处,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现代高校科研仪器设备随着经费的增多而日渐增多,科研设备的管理存在资产重复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偏低、设备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只有加强资产管理执行的力度,配置高素质的专业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实行管理岗位责任制,建设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等措施,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低;设备流失;管理岗位责任制;信息化管理

随着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不断深入,许多新建本科高校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经费的增加大大的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提高,科研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高校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了提高学校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又积极鼓励教师自己去争取各种横向课题经费。据初步统计,仅2015年一年时间,武夷学院科研经费就突破千万,实现了量的提升,在量的前提保障下,科学研究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整个学校科研环境的改善和科研质量的提高。随着经费的大幅度增加,科研设备的种类也由于学科的多样性而日趋繁杂。但由于科研设备管理的模式不够科学合理,有关规章制度没能够及时跟上快速发展的科研需要,科研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不稳定等等因素,因此在科研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日渐凸显。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资源配置与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1 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资产重复购置

高校因为科研活动的增加而购买的仪器设备也随之增多,但由于学科繁多,科学研究内容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品种很多、数量也不少。

有些科研人员认为,自己的勤奋争取来的经费,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那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且因为经费较多,有时一次同时购买电脑或笔记本两台以上。有时不到一年时间,能购买相机之类的公私两用物品好几次。

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老师,本来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可因为所在院系不同,大家实际上都是各自为政,基本没有什么资源共享的想法,在我院的就是自己的,外院系的人想用,非常困难。公有资产逐渐部门化和个人化,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

1.2 管理制度不完善,科研仪器设备流失现象严重

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是衡量仪器设备的能力和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强化仪器设备服役期管理的重要环节[1]。科研管理机构没有远期管理目标,而购买者只注重当下购买设备的价格,对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考虑欠妥,后期的经费投入都没在预算之内。设备损坏后不能及时的更新零配件,造成设备的闲置浪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高校资产不计提折旧、没有严格执行和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更新报废制度,对报废管理不严,造成仪器设备的丢失、损坏、浪费,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1.3 师资队伍的匮乏使某些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偏低

科研工作要求科研仪器设备品种多、规格全、精度高。即使某些仪器设备每年中只使用几次,使用者只有一个人,但缺少了它,某些研究项目就无法继续。而一旦项目完成验收,设备也就随着进入冷宫[2]。一些精密仪器设备由于师资队伍的匮乏及共享机制的缺失,专业开课时间少,自然开机时数就少,教师搞科研时,有时一年也只有本院部的一个老师在使用这些设备,那真正的使用机时数就更少了。一些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对外开放共享力度不够[3],专业相近的鞭长莫及,自己院系不用时就长期闲置,利用率极低。

下表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011年购置,日本进口设备,价值545 600元;“气质联用仪主机”2011年购置,美国进口设备,价值803 665元;都是国家科委统一管理的大型精密仪器。一直隶属于我院茶学与食品学院管理并使用。可以清晰地看到连续四年的使用机时数都没超过600时。那么教师、学生的获奖情况及相关论文,从数据看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而“扫描电子显微镜”是我校2016年购置的捷克进口设备,价值591 950元。它一年内的使用机时数才168 h;培训人员数28 h;项目数8 h;其他都为0 h。详见表1。

表1 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表Table 1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usage

2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科研设备管理的模式不够科学合理

许多新建本科高校都是在原来专科的基础上升格为本科院校,或是由师范类院校发展成综合类院校,由原来的几个专业迅速增加到几十个专业,科学研究的范围由此迅速扩大,科研仪器设备的种类也迅速增加。但科研设备的管理模式仍然沿袭之前旧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和手段没能够同步发展,没有形成宏观调控和具体负责的有效机制,造成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混乱甚至于国有资产的流失。

2.2 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随着学校的转型发展,学科种类增多,专业繁杂。科研的门类也在增加,购置科研仪器设备的种类相应增加,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却相对滞后,没能够跟上快速发展的科学研究的需要,许多低值耐耗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甚至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在课题结题之后闲置,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3 科研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不稳定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模式的不科学和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科研仪器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管理,没有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稳定管理队伍,加之有些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极易造成仪器设备的丢失。

3 加强高校科研设备管理的创新措施

3.1 实行仪器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管理执行力度

对贵重大型仪器设备和通用仪器设备,要处于严格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控之下,由专门的实验室或科研机构负责管理共用,要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在申请购置时就要要求课题负责人说明课题完成后的仪器后续使用情况(如后续研究可否继续利用或能否转用于教学)。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要严格把控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认真审核每一次科研设备的购置情况,如果发现用某课题经费购买的专用仪器设备,在其课题结题后处于闲置状态,要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下达通知,可调剂到其他需要该设备的部门或个人使用。并同时认真记录在科研管理档案中,已备下次如果有其他人申购同类设备时查询。如暂时无人需要该设备,可调剂给教学单位继续使用。实验室管理人员还要在师生中大力宣传仪器设备的保管和维护知识,对有破坏行为的加大惩罚力度,使广大师生员工都要认识到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3.2 建设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保证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器材设备管理的主体作用,配置高效的设备管理体系。形成由学校资产处宏观管理,二级学院主要管理,教研室具体负责,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的管理体系,确保仪器设备的管理有责,使用有率,丢失有据的管理局面。因此,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的关键,精湛的技术人才是设备正常运行和开发的保障。要充分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在职称评聘等相关政策上要大力支持此类管理人员,学校要留得住人才,并且要积极培养现代化的管理设备的人才。使这些人员也一样参与到考核中,不合格的要及时调整。而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后期的开发有贡献的人员,要有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有利于仪器设备的管理队伍的良性循环。有了高素质的技术精湛的专门人才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缩短仪器设备的停机时间,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3.3 建立信息化科研设备管理平台,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借鉴图书管理的模式,实行电脑信息化管理。组织一批专业责任心强的人员。开发我校的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动态配置和严密监控每个人员、每个岗位和每个部门的操作范围和职权。另外还要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精细化管理意识,使每个人都要意识到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4]。要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资产管理机构要完善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按章办事,有据可查。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的使用台账要进行专门的汇总,监管。要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统一思想认识,项目经费不是自己的,是学校这个平台给大家提供的,因此项目结束后要学会和其他人员共享设备。这样从长远来讲也有利于科学研究的更有效进行。要实现实验室设备的有偿使用机制,向社会开拓横向技术服务并开展本单位、本系统和地区协作,这样既能充分利用仪器设备的剩余能力,更可解决仪器设备后期的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利用率也可大大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率高了,资产流失现象自然就会减少。

4 结语

高校的实验室和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已经成为高校合格评估的重要硬性指标,这些固定资产的全校累积值都被录入到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中,而数据库中的数据已经成为学校面对随后而来的各种评估的一个重要的探测器,可以从上报的数据中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以期使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全国各大高校为此都投入大量的资金,使自己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教育部的要求,或者超出。在这样的政策导引下,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就占了学校政府招投标的一大部分比重,因此,后期对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做到规范化、合理化及精细化的管理才能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生产生活和广大师生服务。

[1] 安建华,张旋,杨光.高等院校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问题[J].科研管理,1991(4):40-42.

[2] 钱敏,白卫东,赵文红,等.高等农业院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8):200-201.

[3] 黄宗辉,鹿海涛,栾长平,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对策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72-76.

[4] 郑志雯,马强.高校科研组织仪器设备的精细化规范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9(6):238-239.

(责任编辑:叶丽娜)

The M anagement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Ruifen
(Office of Asset Management,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Modern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are growing with the increase in funding,the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quipment has problems such as the repurchase of the assets,the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scientific instrument equipment and the serious loss of equipment.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assetmanagement execution,configurating high quality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implementing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managerial posts,constructing effe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othermeasures,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loss of state-owned assets.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low utilization;equipment loss;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managerial posts;informationmanagement

G463

A

1674-2109(2017)09-0106-04

2017-03-28

刘瑞芬(1974-),女,汉族,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资产管理的研究。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仪器设备利用率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