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而居

2017-11-29 21:24周寿鸿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野趣临水步道

周寿鸿

临水而居,是一种诗意的生存,人类的本心因水而栖憩。

1843年,梭罗离开喧嚣的城市,在距离康科德镇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搭建起一座小木屋,在那里独自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我们的生命就像河流中的水”,在《瓦尔登湖》中,他这样赞美水对于生命的意义。

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有一个瓦尔登湖。这个湖或许并不是现在正守望的地方,它存在于我们的心灵,给我们活力,让我们安宁,如同故乡。我们可能终老于此,也可能离开它,但一生念兹在兹,直至化作尘泥。

我生于水乡,是在水边长大的,几番迁徙后,定居在了一个南方城市。这个城市虽然地处运河之津、长江北岸,但水声距离我的居所很远。临水而居的梦想,一直在心头如鲠。我曾经非常羨慕河边的人家,出门见水,绿树在望,生活中会有不少情趣。

在奔波20多年后,我终于迁居到一个小小的人工湖边。当初这里地处偏远,少人问津,我是看中了小湖,才不嫌其远而买下。没想到城市发展太快,才过了几年这里就繁华起来。当初的一时之念,倒成了先见之明。湖为自然河道扩建,面积不大,状若水晶,故取名水晶湖。湖、河相通,三面环绕小区,我如安家在水之央,心情因湖光水色而宁静。我问自己,这就是所谓的诗意栖居吗?

迁到新居后的一天,我晚饭后去水晶湖散步。出了小区北门,一条景观河道由东往西,过了桥,然后右拐百十来米,就来到了水晶湖边。环湖两岸,三三两两的人正在散步或者慢跑。政府部门建设了步道,方便市民健身休闲。水晶湖是步道的起点,然后顺着河道向南,经过前面马路的桥洞,到了一个休闲广场,又继续顺河向前,延伸到其他几个小区。

站在湖边的栈道上,凝望一池湖水,一抹夕晖照在波面上,如丝绸般微微漾动,仿佛从远方传来柔柔的乐音。岸边的芦苇、菖蒲,自在地舒展着。令人微醺的晚风,涤荡着心头的尘埃,让灵魂渐渐平静。

突然,有几只不知名的水鸟,从菰蒲深处飞起,扑棱棱地掠过水面,消失在天空的阴影中。如同石子投入水面,鸟飞的痕迹划过我的思绪,我想起了原本生活在这里的一群小野鸭。

这水晶湖还叫作赵家支沟时,我曾几次看见河面上游弋着几只小野鸭,不知道它们是飞来的,还是土著生灵。那时,沿河两岸芦苇遍生,水草缠绵,野趣横生。我远远地看到,三五只小野鸭,在河面上自在嬉戏,一会儿追逐着水波,一会儿又钻进草丛。我曾经幻想,如果能保持河道的原生态景观,不打扰野草和禽鸟自由生长,把这份野趣保留给周围小区的居民,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可惜的是,城市的生态文化,是以另一种逻辑和面貌存在的。果然,过不多久,开来了几台挖掘机,改造河道、扩湖建桥,野草被全部清除,改植景观花草,一条野河变成了人造公园。我不知道那一群可爱的小野鸭去哪儿了,它们是飞走了,还是死去了?总之,我再也没有看到过它们。但愿,它们迁徙到了城市的另一处地方,它们还会重新回到这里吗?可是现在的水晶湖,已经没有了野趣,不再是鸟兽们的完美家园了。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告别家园的还有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拆迁进城,从此被称为了新市民。高楼取代了庄稼、田地变成了马路,人工景观替代了天然的河道、田畴,曾经的田园牧歌远去了。

临水而居,是很多城里人的梦想。不过,我们所面对的美景,只是盆景式的公园。城市不断扩张,因为我们的临水而居,而让他们或它们失去了栖所。在异化的城市生态里,我们的乡愁也失去了土壤,或漂泊,或停留,抑或随遇而安,让阵痛归于沉默,最终只能从内心寻找生命的瓦尔登湖。在水晶湖边,我想起那一群小野鸭,心头萦绕着一份歉疚。作为新到的居民,我要感恩土地原来的主人们。既然无法改变城市化的脚步,那就更要守护土地的灵魂,追求城市与自然的相融,努力让曾经安家于此的大自然精灵们,与人类一起和谐生活在新的家园。

恍惚中,我看到另一个自己,化作一只小野鸭,从水边的一丛菰蒲中游出,逐流而上,寻觅曾经的梦想和誓言。endprint

猜你喜欢
野趣临水步道
佳人临水立
长城野趣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夏日荷景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夏日野趣
野趣
西班牙